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85

第85章 努力消除不和谐现象构建和谐校园(1)

陈园妹

(浙江工业大学医院杭州310014)

摘要笔者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发现校园内存在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并以学生开病假证明为例,从产生不和谐现象的原因到如何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阐述,旨在使得全校各级人员能够各尽其职,和谐统一,构建大学和谐校园。

关键词不和谐现象病假证明和谐校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

1.不和谐现象

目前,我们学校的综合实力正在不断地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基建、招生、毕业生就业等等都呈现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之景象,全校师生员工都在为构建和谐校园而努力着。然而,和谐之中也搀杂着一些不和谐现象,如师生员工对后勤服务的诸多不满,包括对餐饮、物业、水电维修、超市、医疗服务等等。其中医疗服务中的医患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话题。由于医学领域较高的专业性以及人们对它的不可知性,医患矛盾总是不可避免的。患方对医方有诸多的需求,如对医方医疗技术水平的需求、对医方医疗服务态度的需求、对医疗设施医疗环境的需求以及满足自身某些特殊要求(如病假证明)的需求。在校医院日常门诊医疗工作中,学生要求开病假证明的矛盾尤为突出,尤其是在军训,体质达标测试,期中、期末考试阶段。

2.产生不和谐现象的原因

2.1学生的原因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正是所谓的“80后”一族,他们以独生子女为主,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喜欢在牛仔裤上剪出破洞,甚至穿鼻环、养蜥蜴,在传统的眼光里另类而张扬;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生活没有规律,缺乏自控能力及自我约束能力,对传统价值观常抱怀疑态度;他们曾经是一些老师、家长眼里的问题孩子。我们学校的学生也不例外,时常有人通宵达旦吃喝玩乐,白天没精神睡懒觉;有人怕吃苦少锻炼,要逃避军训体能测试;有人平时游游荡荡,不上课不做作业,临时抱佛脚;考试怕不及格,因此想方设法要开病假证明等等。

2.2教育体制的原因

尽管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了极大的差别,但是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脱离不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整堂课上发言的始终是一人——老师。更有甚者,老师拿着书本照本宣科。进校前,许多人由于高考分数的原因,无法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与专业;进校后,许多情况下学生还是无法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专业与课程以及自己喜欢的老师。而课前要点名,无故缺课要视作旷课处理,怎么办?病假证明可以“救他一命”。

2.3辅导员的原因

辅导员的工作守则和工作职责要求他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对待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工作要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要有奉献精神;要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不护短;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坚持思想教育要耐心,工作方法要细心,克服急躁和畏难情绪;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绝大多数辅导员也是这样做的。但是,由于许多辅导员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无法及时进行角色转换(即由学生转换为老师),缺乏做学生工作的经验,在碰到问题时,无法给予正确解决。如学生缺课问题,原因很多,如身体不适,夜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白天睡懒觉不去上课。然而,很多时候,很多辅导员都会告诉学生“到医务室开张病假证明”。他是在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办事,但不知道他想过没有,医生该怎么办?是毫无原则地满足学生的要求,还是拒绝?满足了,学生当然“OK”了,但那是违背医疗原则,那是纵容学生;不满足,学生绝对是不满意了,那他对医生又会怎么看呢?经常有学生会冒出一句话“我们老师说的只要开张证明,为什么不可以开?”。

2.4医疗原则的原因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学校的医务人员就是为全校的师生员工服务的,但是服务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医疗服务有其自身的原则性和特殊性。拿病假证明来说,其含义是指由医生开具的由于某种疾病导致你无法正常生活、工作、学习,需要通过不同程度的休息以达到疾病痊愈的一种证明,不难看出,病假证明的前提是疾病。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一张小小的病假证明就使学生与医生自然而然成了两个对立面,成了矛盾的双方,也成了和谐校园大合唱中不和谐的音符。学生辅导员应该是中间体,即发挥调和剂的作用。如果发生问题时,辅导员们能够对学生多一些了解,多一分关爱,加以正确引导,而不是踢皮球,这样医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就不会那么紧张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和谐的现象了。

3.如何消除不和谐现象

3.1要加强教师队伍(尤其是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和培训

着重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着力于政治性、道德性文化建设,加强团队意志的和谐共振,打造奉献团队,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约束和激进等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这直接影响到师生间的和谐发展。要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理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文明行为习惯。尤其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辅导员,应进行岗前培训,如新老辅导员座谈交流经验等,通过培训使得每位学员能够及时转换角色,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提高综合素质,做一个合格的学生辅导员。

3.2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和谐发展

学生是发展体,是学习的主体。学校一切工作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一切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为广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内外部条件,把育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辅导员应关心爱护学生,融入到学生生活中去,深入到学生宿舍、教室、食堂、晚自习中,掌握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应呼吁整个社会,引起高度重视,重视这些“80后”一族的大学生们,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竞争强,就业难,家庭负担重等。

3.3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与教育

校医院也承担着服务育人的重任,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从研究患者的需求入手,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供优质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尽力改善医疗环境,确保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进行。同时牢记自己服务育人的职责,多换位思考,在医疗过程中,遇到学生有不合理的要求或者有冲突时,在不违反医疗原则的前提下,能满足的就给予满足,不能满足时应加以正确的引导,并及时与学生辅导员取得联系,进行沟通,以期得到圆满的解决,避免矛盾激化,努力消除不和谐现象,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一个幸福、公正、和谐的社会,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实现和谐校园,将直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持。让我们一起为构建浙江工业大学和谐校园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