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81

第81章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心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陈锋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务管理人员工作压力不断增大,心理负担日益加重,作者提出只有通过正确角色定位、正确对待各种压力、调整情绪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手段,才能化解教务人员心理压力,保持其健康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高校教务人员心理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它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日常管理、学生实践管理、考务工作管理、学籍管理等。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水平的提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被各类教学评估、职称评定、成果发表、生活负担、上升空间等压得喘不过气,整天处于局促、紧张和困惑之中。如何化解教务人员心理压力,保持其健康的心理状态成为新的课题。

1.角色准确定位

职业压力、工作压力、经济压力、环境压力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教务管理人员的紧迫感和焦虑感加强,加上教务管理者的社会地位、报酬与许多职业差距较大,这些都造成很大的不平衡。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通过对自身角色定位来化解压力。教务人员首先是服务者,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院系领导,成为领导的助手,收集教学第一线的信息,及时反馈,辅助院系领导决策,做好院系教务管理例行事务,减轻领导工作负担,使领导有更多的精力处理其它事项。服务于教师,尽量满足有特殊困难的教师提出的要求;服务于学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掌握熟悉《高等教育法》、《学籍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政策,熟悉学校教室等教学资源情况,及时迅速、准确到位地为师生提供服务,完善服务态度和方式,令服务水平有更高层次地提升;其次是引导者,教务人员应把学生工作结合、渗透到教务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利用经常接触学生的机会,及时掌握教学一线的信息,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趋势和对知识的需求方向等,把握时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做学生的咨询师,帮助学生选择更好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世界观;再次是研究者,教务人员作为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不仅应具备本院系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知识框架和应用前景,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选课等方面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而且还应具备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知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直以来,教务人员主要是落实教务处和院系领导布置的通知和任务,属照办型管理,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办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对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传统的照办型处理事务性工作的方式和管理手段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这要求教务人员在工作中应转换角色,树立创新型、学习型研究者的角色,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案,加强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手段,应用网络管理,熟悉教务管理系统,逐渐实现计算机管理;善于总结,将管理实践提升至理论水平,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提高个人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最后是协调者,教务管理工作涉及对象广,包括学校职能部门、院系领导教师、其他院系人员、外聘外籍教师、学生等,要树立协调者的角色,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在工作中协调领导与教师、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院系与院系、院系与教务处等校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维护正常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务管理人员在对自身认识的同时,会肯定自身的价值,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2.正确对待各种压力

近几年来,社会财富越来越丰富,社会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连续几年在高校扩招,结果是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师数量的增长却相对减缓以至造成教师超负荷地工作。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更是惊人,从而加重了身心负担,使教务管理人员在体力和精神上感到不堪重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的价值理念同目前教务管理人员的实际付出与收入形成了强烈的碰撞。尽管近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还远未达到令人羡慕的程度。同时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务管理人员除工资以外的其他经济收入基本没有。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面对一些简单劳动换取高额经济收入以及社会现实中其他种种不正常的现象,教务管理人员容易对原有的价值观产生怀疑而导致不公平感。教务管理人员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种不公平,努力去改变而不是怨天尤人。

高校分配制度改革给教务管理人员也带来了心理压力。为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了奖优罚劣、奖勤罚懒,高等学校在收入分配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学校把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比扩大到8:1甚至更大。有的教师因为所学专业是社会上热门专业,在社会上有兼职,不在乎学校的那点收入,教务管理人员其收入来源则全靠学校分配。这样,专业课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之间经济收入悬殊巨大。同时,有课题经费的教师和教务管理人员实际经济收入的窘迫也给教务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和谐、不合理的声音终将会被取代。

教务管理人员的需要长期被忽视给其带来的心理压力。社会赞美教师有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却忽视了教务管理人员的需要和获得,缺乏对教务管理人员的温暖和关爱。长期以来,我们社会对教务管理人员这个概念的理解是不全面的,漠视教务管理人员的存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专业知识教给学生做事的能力和技巧,而教务管理人员则是幕后英雄。因此应该给教务管理人员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给教务管理人员以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3.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学会适当的宣泄,想哭就哭。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哭能缓解压力。心理学家曾给一些成年人测量血压,结果87%血压正常的人说他们偶尔有过哭泣,而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说从不流泪。看来,让情感抒发出来要比深埋在心里有益得多。在僻静处大声喊叫或放声大哭,也是减轻体内压力的一种方法。

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可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研究表明,在高质量睡眠状态下,体内会出现一系列有利的生理、生化改变,起到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保护大脑、恢复精力、增强免疫力、康复机体的作用。同时睡眠对于保护人的心理健康与维护人的正常心理活动有重要作用,因为短时间的睡眠不佳,就会出现注意力涣散,而长时间睡眠不佳则可造成不合理的思考等异常情况,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脑力劳动过强的人来说多时段的休息是调节过度紧张的有效方法。

加强个性修养,善于调解自己的心理情绪,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非原则性问题不去计较,细小问题不去纠缠,舒缓压力,勇于面对现实,接受现实,遇事保持平静,就能泰然处之,保持良好的心态。

学会适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给教育带来新的动力,也会给教务管理人员带来新的压力。同时也提出更高的身、心素质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面对选择、学会生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坚忍不拔;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教务管理人员在学会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同时,要懂得学会放弃,因为放弃有时也是一种美。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只要自己真正付出了,没有获得成功也是值得欣慰的。如果有良好的心态面对这些问题,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心境就会开阔和平静。

参考文献

[1]王小玲.加强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5(36)

[2]刘建宁.谈高校教务管理的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5(29)

[3]黄晓燕.浅谈高校教务管理者的素质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6(02)

[4]童爱玲.高校学分制下教务管理创新[J].教学研究,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