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06

第6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和渠道拓展

褚建军倪祥根

(浙江工业大学成教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环节,它的育人作用具体表现在: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劳动人民的感情以及活跃校园文化等方面。学校应积极为大学生拓展社会调查、参观学习、家庭访问、勤工俭学、科研活动以及各种帮教活动等渠道,帮助大学生成才。

关键词社会实践育人作用渠道拓展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良好延伸和重要教育形式,正在打破原有较为封闭的德育模式,逐渐形成开放式的德育网络,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和环节,它形式上生动、活泼和多样性,内容上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服务于社会,能够产生明显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被许多高校引入到两课教学的环节当中,对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内容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仅仅局限于少数学生的科技文化“三下乡”课外实践活动,真正运用于教学环节特别是“两课”的教学上显得不够。从今年春天开始,将对全国高校540万06级大学生讲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新课程,这是实施思政课新课程方案的第三门课程。因此,如何来正确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并广泛应用到“三课”的教学环节当中,发挥出其强大的育人作用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

通过近几年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现社会实践可以弥补在学校、在课堂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的不足,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切身感受到多方面的收获,在思想认识上会产生很大的转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具体表现在:

1.1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能够让大学生保持广阔的视野,与时俱进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加深了对“两课”理论的理解,对党和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不仅耳闻目睹,有了切身感受,而且对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的具体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祖国未来发展前途充满希望,从而树立起更加正确的人生观、责任感,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作为人生奉献、努力奋斗的崇高理想。

1.2社会实践能够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由于大学生深入社会,接触了社会基层,接触了群众,接触了社会生活中较为具体的事物和矛盾,使他们不仅了解了社会中的真、善、美,也了解了社会中的假、恶、丑;不仅接触了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也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这使大学生思想感受非常深刻。他们认为改革发展的主流是积极向上、不断前进的,尽管在改革开放中存在着一些阻力和各种各样的困难,尽管社会某些方面还有阴暗和落后的方面,但都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发展中逐步得到解决;社会实践还检验了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锻炼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发展的素质和鉴别真假、好坏的能力以及公共关系活动能力。

1.3社会实践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有利于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缩小了与劳动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也深化了对科学知识重要性的理解,更加明白今天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它不仅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更是国家、社会、家庭支持的结果。因此,使他们认识到在对待学习态度问题上,在对待人生理想、人生价值问题上,就不能仅仅从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应该是从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关系上,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大局上思考问题,应当积极承担起对社会历史的责任,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学习。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既增强了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也使他们的组织纪律意识、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得到了提高,特别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们克服了身上的“骄娇”二气,敢于接受任务,能吃苦耐劳,虚心学习,尊重他人,在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

1.4社会实践也是当前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涵括了文体、娱乐、学术、学生自我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每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无论从开始立项到付诸实施以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学校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其中立项答辩会、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以及实践成果报告和展览等活动,已经成为了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了校园里一道道美丽而独特的风景。

2.积极拓展社会实践育人渠道

结合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以及近几年社会实践的具体做法,我们要以创新的观念去认真地研究和计划,积极探讨和拓宽社会实践育人渠道。具体可以开展以下一些形式的实践活动。

2.1社会调查

社会调查是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优良作风的一种好形式。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能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优良品质,为了使大学生社会调查取得成功,首先要由学校组织学生对调查活动的主题、目的、意义和方案进行研讨,制订调查计划,明确调查方法和措施,大学生社会调查的主题一般可以是调研党和国家有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方针、政策在社会中贯彻落实情况,社会工矿商贸企业改革发展和开放程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实惠,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建设情况,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展望,社会稳定状况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状况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研,使大学生深化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从而端正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2.2参观学习

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的参观学习所包含的内容有:通过对革命圣地、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参观学习,了解革命斗争的历史,学习革命先烈们的爱国主义和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精神,继承发扬革命优良传统作风,对在改革开放中取得成效的先进单位,以及社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参观学习,从中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创举、新成就,加深对改革开放必要性的理解,做到观念更新;向社会先进人物、模范人物、英雄人物学习,请他们作报告,对他们进行采访或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展览参观,学英雄,学先进,感受先进人物力量的存在,并结合自身找差距,特别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端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3.家庭访问

可以针对学校周边的社会开展家庭访问,这也是社会调研的一种形式。大学生通过对有特殊影响、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家庭和经济困难户进行访问,从社会的一个层面,一个单元了解社会变化,了解改革开放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的变化,从较具体的层面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家庭发展带来的机遇和创造的条件,从深层次感受党和国家关心群众生活,生产和发展政策的温暖;同时也倾听社会基层面的声音,了解社会最基层的一些家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这有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自己的历史责任。

4.勤工俭学

要鼓励大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勤工俭学,这种形式不仅解决了部分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能力,也是学生直接接触社会、服务社会、报效社会的机会,有利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

5.科研活动

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为他们创作各种平台,使大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投身到教师的科研活动当中,结合课内所学专业知识,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某些课题进行科研攻关,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科研活动不仅为学生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同时也为他们找到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这对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极大的好处。

6.帮教活动

这种形式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第一,由学校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为社区发展提供文化智力支持,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第二,帮助农村管理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第三,通过办学形式为社区、农村等培训管理人才、专门技术人才和介绍新科学技术知识;第四,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大学生在社会进行科普知识宣传,首先就要求大学生自己要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这种社会实践形式,对于大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才干的锻炼和检验等具有极大的益处。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德育功能,积极拓展实践渠道,并把社会实践积极运用到“三课”的教学当中,使社会实践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并让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真正服务社会,提高和锻炼自身综合素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礼平.关于高校两课社会实践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2):47~48

[2]高志文,张鑫.两课社会实践教学与高校素质教育的关联性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27(1):183~186

[3]商光成.大学生社区实践活动的育人作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23(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