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58

第58章 高校后勤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初探

徐美萍

摘要创建“平安校园”历来是各高校的重点工作,其中,后勤在保障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的生活安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后勤员工队伍的现状,提出有效地开展好员工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校后勤安全培训有效性

浙江省积极响应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在全省高校开展争创“平安校园”活动,并制定了千分制考核细则,其中后勤占了很大一部。要打造好“平安校园”,必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使员工自觉执行好各项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

1.员工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素质不高

在后勤这支服务大军中,农民工是当仁不让的主力,他们在后勤各项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后勤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1)文化程度低,有些只有小学毕业,甚至是文盲,需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2)安全意识薄弱,他们直接从农村中来,没参加过工作或是从未从事过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没有经过系统的高校安全教

育,对高校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需要重新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1.2员工流动性大

目前大部分高校后勤都不是真正的法人企业,不能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和交社会保险,员工一旦在外面找到更好的工作,就可随意离职,没有法律和制度约束,造成员工队伍不稳定,每年达30%多的流动率。

1.3安全教育重视不足

由于对安全教育重视的不足,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为了节约培训成本而先上岗后培训的情况,更遑论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常出现没有专业的授课教师、授课场地和授课教材的窘况。至于只在会上顺带叮嘱安全注意事项,不开展专门安全教育活动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

1.4师资欠缺

为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的讲师多为各级管理人员,他们多是兼职“老师”,对专业知识也知之甚少。除了少部分管理人员接受过系统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外,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未受过相关培训。因此,他们中的多数不设教学目标、不会教案编写、不懂因材施教、不知学员心理、没有教学经验。他们枯燥地教学,学员被动地接受。在定期强制性的考试之后,学员又将所学内容抛之脑后。这样流于形式的安全教育不仅收不到明显效果,还浪费了巨大的资源。

2.有效地开展好安全教育培训的思考与探索

2.1建立新进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三级教育包括入公司教育、中心部门教育和班组教育。入公司教育是对新员工在分配到部门或工作岗位之前,由学校保卫处或公司分管安全部门向员工介绍学校后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特点、一般安全知识、有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等,让员工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安全意识。二级教育由中心部门再进行安全教育,主要针对本岗位工作特点进行的安全教育,包括相关的劳动规则和应该重视的安全问题。岗位教育是新员工到固定工作岗位后开始工作之前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本岗位的工作性质、任务、主要职责、操作流程、应急事件处理、事故案例介绍等。新员工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2分行业编写统一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教材

针对后勤员工文化水平低、工作岗位差别大等特点,按餐饮、物业等行业,分别编写通俗易懂的教材,使安全教育的内容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只有这样,防止不同老师因其工作经历和专业不同而出现不同的讲课内容,才能确保安全教育不走样。通过制度来规范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2.3培训实施过程的有效管理

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对培训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对执行不力部门进行公开通报批评,并与年终部门和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挂钩。参加培训人员必须签到,培训结束后对员工进行有效考核,对请假和无故不参加者按缺勤和旷工处理,对考核不合格者进行重新培训,直至合格,做到合格率达100%。

2.4培养一批兼职的安全教育培训师

在安全培训中,教师和学生看起来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其实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老师的讲课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由于三级安全教育中,教师由相应的管理人员兼任,所以,要对相应级别的“兼职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指导他们学习一些教学技巧、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等知识,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2.5创新教育培训方法和手段,提高安全教育效果。

好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好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与之结合,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一项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发现,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另外,记忆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的结论,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率发现,对同样的学习材料,单用听觉,三小时后能保持所获知识的60%,三天后则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后能保持70%,三天后降为40%;如果视觉和听觉并用,三小时后能保持90%,三天后可保持75%。所以,同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感知活动,可以提高学员的在课堂的记忆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创建安全教育新模式,选择和设计多种课堂教学方式并进行合理组合,是提高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

(1)改单向传授知识为双向传递。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由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即口述加板书的方式,而“学员”在课堂上则主要处于接受者的位置,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并以笔记、抄笔记的方式来完成课程任务。信息传递途径是单向的,由教师推向“学员”,教学效果的好坏完全依赖于教师的推动力。从知识掌握情况看,听课的遗忘率很高。研究表明,无论多么精彩的讲课,也不能始终如一地抓住“学员”,不利于安全知识的掌握,如灭火器使用方法、人员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等安全技能训练知识,可先由教师讲要点,然后找“学员”上讲台演示,既可以检验“学员”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让学员亲自动手实习,同时也给讲台下的“学员”做一次复习,加深实操的印象。

(2)改“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提问”和“设疑”是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因为有些常规性的内容,一味按常规讲授,会使人感觉枯燥。在全员安全培训,教师可采用“讨论法”,如学生公寓安全如何来防范,教师先启发,然后请员工结合工作实际,开展讨论。

(3)改“粉笔加讲稿”的课堂教学为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对于缩短教学时间,降低学时有明显的作用。据实践证明,一般可以降低20%左右的学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率30%左右,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据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5%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可以看出,人们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占其所获得的总信息的94%,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有关的安全知识制作成幻灯片、图片或影视短片等形式,以讲授法的方式传授安全知识。对于有关事故案例,可让学员预先模拟,重现事故发生的情形,拍成短片;对于各类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及防范措施等教育内容,可把平时演练的过程拍成完整的短片,作为安全教育的素材。

(4)改“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课堂教学。单一呆板的封闭式课堂授课方式限制了“学员”的视野和思维,最终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而开放式课堂教学则弥补了以上不足。如新进的员工,他们不了解学校后勤工作的情况和特点,这时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即带领“学员”有目的有计划地参观校园环境、工作环境、设施设备和各岗位的工作操作流程,使新员工对学校和公司有一个初步认识。对于班组级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等安全培训,应该由班组长在现场做示范和讲解。这样,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还使他们产生浓厚兴趣,加深对安全知识的记忆。

总之,只有公司上下统一思想,重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把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到每个层次和每个岗位,才能提高安全教育培训的效果,才能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打造好“平安校园”。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陆国泰.人力资源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