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思》到《物色》的二十篇(《时序》不计在内),以“剖情析采”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题,是创作论。《时序》、《才略》、《知音》、《程器》四篇,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许多问题在这几部分中都有所涉及。而创作论与批评论更是全书的精华所在。这部著作以骈文成体,颇具文采。由于其深远的影响和卓越的理论成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以至研究团队有了“龙学”的美誉。
006《诗品》是怎样品评诗歌的
《诗品》是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品”是“品第优劣,区分高下”的意思。《诗品》论述的对象主要是五言诗,大约作于南朝齐中兴二年(公元502年)至梁天监十二年(公元513年)前后。
齐梁之际,文学思潮浮靡讹滥,《诗品》之作,正是感于创作与批评两方面的“淆乱”,欲为创作立高标,为批评树标准的。钟嵘仿照班固《汉书·古今人表》和刘歆《七略》的品论方法,把两汉至梁代的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每品又依时代先后次序排列,一一予以品评。
钟嵘在《诗品》中除了品评之外,还在序中提出了关于诗歌创作的重要理论,即“吟咏情性”。提出诗歌自然和谐的标准、诗的“滋味”说,倡导“直寻”,强调诗的“自然英旨”,反对专事用典,饶有滋味的诗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体现,便是“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他的主张为诗歌的健康发展端正了方向。
此外,对作家作品的风格渊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看法。《诗品》的评论言之切切,时能一语中的,为历代所推崇。但言辞颇尖锐激烈,有些地方有失偏颇;对作家的分品也有不妥之处,如将曹操贬为下品,陶潜、鲍照等抑于中品,等等,都是引起后世非议之处。虽如此,钟嵘的《诗品》对后代的诗话影响仍然十分深远。许多学者将《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并称,称它们为文论史上的“双子星座”。
007《玉台新咏》收录了哪些诗歌
《玉台新咏》是徐陵在南朝梁中叶时选编的一部诗歌总集。书中收录东周至南朝梁代的诗歌,共计769首,计有五言诗8卷,歌行1卷,五言四句诗l卷,其中大多为自汉至梁的作品。
据近代人考证,此书系专为梁元帝萧绎的徐妃排忧遣闷而编。本书编纂的宗旨是“选录艳歌”,即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或写闺怨,或抒弃妇之哀情,虽多脂粉气,然也有些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情诗,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虽是情诗,但却有反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积极的思想意义。在艺术上,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语言朴实无华却生动形象。
在编纂体例上,《玉台新咏》有三个特色:首先是按题材或主题归类:其次是对所录作家作品按时间顺序进行编排:最后,它收录了在世人物之作。
总的来说,《玉台新咏》中虽有一些格调不够高尚的作品,但是表现真挚爱情和妇女痛苦的作品也不少,如《上山采蘼芜》、《羽林郎》、《陌上桑》等,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这表明了《玉台新咏》所录并非全为艳情诗。
《玉台新咏》所选诗篇又有可资考证、补阙佚的,如所收曹植的《弃妇诗》,庾信的《七夕诗》,为他们的集子所阙的,如班婕妤、鲍令晖、刘令娴等女作家的作品,也赖此书得以保存和流传。
作为继《诗经》、《楚辞》后的一部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保存了大量汉魏六朝的诗歌资料,由于成书较早,对校正其他古书的纰漏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008《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文选》是应运而生的。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自晋至隋,诗文总集共有二百四十九部,早于《文选》的有挚虞的《文章流别集》、李充的《翰林论》、刘义庆的《集林》等,但它们均已亡佚。因而《文选》就成为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总集。
据《梁书·昭明太子传》记载,萧统生而聪睿,5岁即遍读《五经》。长大后被立为皇太子,其东宫藏书3万卷,引纳文士,相与商榷吟和,一时名才并集。后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
萧统博览典籍,雅好文学,信佛能文。他鉴于文学作品数量众多,有必要进行品鉴别裁、芟繁剪芜,遂与门下文士编成《文选》。
《文选》共收录作家一百三十家,上起子夏(《文选》所署《毛诗序》的作者)、屈原,下到去世于526年的陆棰。编排“凡次文之体,各以汇聚”,先以体裁分类,再按时间先后排序。大致划分为赋、诗、杂文3大类,又分列赋、诗、骚、诏、册、令等38小类。其中以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占有相当比重,诗歌则多选对偶严谨的颜延之、谢灵运等人作品。
全书的分类,体现了萧统对古代文学发展、尤其是对文体分类及源流的理论观点,反映了文体辨析在当时已经进入了非常细致的阶段。但由于分类过于碎杂,因而也遭到后世一些学者如章学诚、俞樾等人的批评。
隋、唐以来,开始有了“文选学”这一名称。当时,“文选学”与“五经”并驾齐驱,盛极一时士子必须精通《文选》。时至北宋年间,民间尚传谣曰:文选烂、秀才半。宋代有“文章祖宗”之说。延至元、明、清,有关《文选》的研究亦未尝中辍。是今人研究梁以前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009《搜神记》,我国现存最早的笔记志怪小说集
《搜神记》,中国现存最早的笔记体志怪小说集,可谓是灵怪之祖。晋干宝撰,《隋书·经籍志》著录为30卷,今本凡20卷,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
干宝(公元283年~公元351年),字令升,新蔡人。初为著作郎,以平杜瞍功,封关内侯,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就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
《搜神记》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保留了相当一部分西汉传下来的历史神话传说和魏晋时期的民间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关汉卿的《窦娥冤》,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等许多传奇、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010《乐府诗集》是怎样收录乐府诗的
《乐府诗集》是上古至唐五代乐章和歌谣的总集,宋人郭茂倩编。郭茂倩,生平不详。此书现存一百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五千多首。
《乐府诗集》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作者在题解中写道:“徵引浩博,援据精番,宋以来考乐府者无能出其范围。”另外,题解还对乐曲的起源、性质、演唱配器等均有详尽说明。《乐府诗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代曲辞、杂歌谣辞和新乐府辞十二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它所收录的诗歌。多数为优秀的民歌和文人以乐府旧题为题所作的诗歌,对我们今天的研究者了解乐府歌诗源流有着重大意义。
《乐府诗集》中保存了不少业已失传著作中的一些珍贵史料,对文学史和音乐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乐府诗集》也存在着缺点,比如把某些文人诗列入乐府题目之中;由于它重在曲调,因此,所录歌辞往往和关于曲调的叙述不太一致;此外,在分类上也不是很科学。
011《容斋随笔》是怎样的一部笔记小说
《容斋随笔》是南宋史学家洪迈写的一部笔记小说。洪迈(公元1123年~公元1202年),字景庐,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曾为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他涉猎经史,考阅典故,著作甚多。
《容斋随笔》是洪迈花四十年光阴写出的不朽名著,又称《容斋五笔》,因为该书包括5部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文字总量达50万字。
《容斋随笔》之所以被称为“随笔”,是因为洪迈读书每有心得,便随手记录下来,历时数十年的集腋成裘而撰写成书。《容斋随笔》内容博大精深,涉及领域极为广泛,自经史百家、文学艺术、人物评价到历代典章制度、医卜星历、掌故志怪等,无不有所论说,而且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皆高人一筹。各篇短小精悍、多姿多彩,可读性极强。
宋代的笔记体著作数以百计,洪迈的《容斋随笔》堪称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推《容斋随笔》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甚至有人赞誉此书是补《资治通鉴》之不足、集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之精粹的珍品。
012《菜根谭》,一部论述为人处世的语录体文集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体文集,该书之所以称《菜根谭》,据说是作者把菜味比作世味,认为种菜的人只有厚培菜根才会有味,也有人认为是“咬得菜根则百事可为”。
《菜根谭》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而真正流传于世则是在清乾隆时期。清乾隆五十九年,遂初堂主人游古刹时,在残卷弃书中拾到一本明代洪应明著的《菜根谭》。通读之后,他深感此书关于性命之学,令人警醒,于是,校正付印,公之于世。
《菜根谭》由上下两卷和《菜根谭续遗》三部分组成,共536条。该书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体验熔于一炉,形成了一套出世入世的法则,表现了中国古人对人性、人生和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
《菜根谭》采用语录体,书中不乏嘉言格论,深入浅出,发人深省,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是中国历史上有关修身养性的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013《花间集》是怎样收录词作的
《花间集》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部集,五代后蜀人赵崇祚编辑。集中搜录晚唐至五代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分十卷。
十八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关外,其余十五位都曾活跃于五代十国之一的西蜀。他们是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顾复、牛希济、欧阳炯、孙光宪、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殉。这批西蜀词人刻意模仿温庭筠艳丽香软的词风,以描绘闺中妇女日常生活情态为特点,互相唱和,形成了花间词派。填词风气,在晚唐、五代时期已十分普遍。唐代文人为避乱纷纷入蜀,填词风气也由中原带入西蜀。
因此《花间集》中词作多才子佳人眉眼传情,当筵唱歌,辞藻极尽软媚香艳之能事。但也有一部分作品除外,如鹿虔扆的《临江仙》抒写的是“暗伤亡国”之情。
《花间集》在词史上是一块里程碑,标志着词体已正式登上文坛,也确立了宋以来“词为艳科”的词学传统。
014《沧浪诗话》,是最负盛名的诗话著作
《沧浪诗话》是一部诗歌理论著作,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作者严羽,南宋人,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沧浪诗话》之名就因其号而来。
《沧浪诗话》分为五部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另附《答吴景仙书》一文。是一部以禅喻诗,论述古今诗歌艺术风格与创作的诗歌理论著作。
该书基本的观点是:“学诗者以识为主”,“识”的内涵就是当时人常用的“禅”和“悟”,由有“识”而得“悟”,又由妙悟而通禅道,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严羽反对当时以才学、议论、文字写诗的弊病,以为诗歌创作需要特殊的才能,诗歌本身具有特殊的趣味,和才学、议论没有必然的关系。他推崇汉魏、盛唐诗歌,以为汉魏诗歌语言、理趣、意兴都结合得非常完美;唐诗既有意兴而且还有理趣。
《沧浪诗话》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贡献。但其脱离生活和某些唯心色彩的弊病,对后世也有不良影响。
015《太平广记》,一部大型的文言小说总集
《太平广记》是一部大型文言小说总集,中国北宋四大部书(《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太平御览》)之一。李防、扈蒙、李穆等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因为它编成于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所以,定名为《太平广记》。全书五百卷,目录十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书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九卷,《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于本书。还有收入器玩类的《古镜记》,收入鬼类的《李章武传》,收入神魂类的《离魂记》,收入龙类的《柳毅传》,收入狐类的《任氏传》,收入昆虫类的《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同类作品中现存最早的本子。
《太平广记》引书较广,有些篇幅较小的书几乎全部收录,失传的书可据以辑集,有传本的书也可据其异文互校。书中引文比较完整,分类较细,也便于按题材索检资料。
《太平广记》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宋代以后,唐人小说单行本已逐渐散佚,话本、杂剧、诸宫调等多从《太平广记》一书中选取题材、转引故事,加以敷演;说话人常以“幼习《太平广记》”为标榜。
016《唐诗三百首》的选诗标准是什么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辑录唐代诗歌的选集。编者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蘅塘退士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孙洙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故成《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共六卷,或作八卷。选入唐代诗人七十七位,计三百一十首诗,其中五言古诗三十三首,乐府四十六首,七言古诗二十八首,七言律诗五十首,五言绝句二十九首,七言绝句五十一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书中所收作者中,包括帝王、士大夫、僧、歌女、无名氏等,但大多数是唐代重要诗人,并重点突出了杜甫、王维、李白、李商隐等人,其内容大致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和诗歌风貌。
017《全唐文》,唐五代文的总集
《全唐文》,为唐五代文总集。清人董诰等编,成书于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年),当时曾设“全唐文馆”,由董诰任总裁,阮元、徐松、陈鸿犀等参与编选,编校者有100多人。
此书共一千卷,共收文章18488篇,作者3042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编次以唐及五代诸帝居首,其次是后妃、诸王、公主;再次为各朝作者,释道、闺秀、宦官、四裔附编书末。每人之下皆附有小传,简明扼要。
此书以清内府所藏旧钞本《唐文》为底本,并采辑《四库全书》、《永乐大典》、《文苑英华》等书编纂而成。搜罗宏富,卷帙浩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唐五代文的成就。但该书在编纂、考订上还有不少缺点,包括文章漏收、误收、重出,作者弄错,题目和正文的讹脱,小传记事不确,采用的书不注出处,等等。
018《全宋词》,收录齐备的宋词总集
《全宋词》是一部宋词总集,由今人唐圭璋编。全书共辑两宋词人1330余家,词作19900余首,残篇530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