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知识全读本
7554500000055

第55章 文词·诗赋(6)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这种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充分体现了盛唐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的阳刚之美。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曼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因为这三者都是追求浪漫个性的典型代表。他与杜甫合称“李杜”,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014杜甫为何又称“诗圣”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阳)人,生于河南巩县。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是唐初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7岁吟诗。青年时期两次漫游,遍历江南与山东。其间与李白相遇洛阳,相携畅游齐鲁。天宝年间,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

杜甫在诗歌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杜诗格律严谨,感情真挚,平实雅淡,沉郁顿挫,细腻感人,形象鲜明,特别注意遣词炼句,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

由于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诗所展现的人格魅力,集中了儒家文化传统里的一些最重要的品质和情怀,因此,又被称为“诗圣”,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015岑参的边塞诗作有何特点

岑参(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南阳(今属河南)人,少年发愤,遍读经史。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进士,授兵曹参军,曾两度从军。经杜甫等人推荐,任右补阙,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早期诗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如《暮秋山行》等。入戎幕后,转为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所作边塞诗描绘边地壮阔、奇丽的自然景象,反映了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歌颂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轮台歌》等。也有一些反映边塞风习、怀乡思亲的诗作,如《逢入京使》。晚期诗篇中,时时反映出壮志未酬的消沉及归隐思想。

岑参擅长七言歌行,作品想象丰富,气势磅礴,具有新奇瑰丽、挺拔沉雄的风格。殷瑶称其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

016韩愈为何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公元768年~公元824年),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古文运动”的积极倡导者。

韩愈出身小官僚家庭,3岁丧父,在兄长培养下考取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国子博士,反对王叔文政治改革。后因谏迎佛骨,被贬官外任。晚年回朝,历任国子祭酒、部侍郎及京兆尹等显职,政治上较有作为。

韩愈的一生,宦海沉浮,经历过很多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人对他的评价颇高。他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一时韩门弟子甚多,李翱、皇甫浞等都追随他积极作古文。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则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业精于勤”、“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他又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代表人物。

017刘禹锡为何得名“诗豪”

刘禹锡(公元772年~公元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自言系出中山(今属河北定县)。贞元间连登进士、宏辞二科。授监察御史。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迁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后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也并称“刘白”。

刘禹锡一生坎坷,四处漂泊,直到晚年,才居于洛阳,后逝于洛阳。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刘禹锡的诗现存800余首,最为人称道的是咏史怀古的诗作。这些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古今相接的大跨度时空中,缓缓注入诗人深沉厚重的悲情,使得作品具有一种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隽永感,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如《西塞山怀古》、《荆州道怀古》、《金陵怀古》、《姑苏台》、《金陵五题》等作品,无不沉着痛快、雄浑老苍。故有“诗豪”之称。

018柳宗元的文学成就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贞元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与刘禹锡参加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主张文要“有益于世”,诗要“导扬讽谕”。他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所作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捕蛇者说》、《三戒》、《永州八记》等都是人所共知的名篇。

同时,柳宗元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有对时弊的揭露和批判,《古东门行》反映宰相武元衡被杀事件,《田家》三首表现农民遭受的痛苦,都是爱憎分明的力作。但他较多的是利用寓言形式,以飞禽自况,在自伤与叹世、苦闷与不平的抒写中反映政治的黑暗、斗争的残酷。其寓言诗《跛乌词》、《笼鹰词》、《放鹧鸪词》等,刻画形象,托物寄讽,和他的寓言散文手法相似、精神相通。

019王维为何得名“诗佛”

王维(公元701年~公元761年),字摩诘,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后居住于浦(今山西永济),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精通佛学,钦佩维摩诘。开元进士科第一,曾任大乐丞、右拾遗等。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迫出任伪职。但是他并不愿意,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晚年无意仕途,诚心奉佛,故后世又称其为“诗佛”。

王维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其中,他的山水田园诗数量多,艺术成就高,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如《汉江临眺》、《山居秋瞑》等。他的山水田园诗,描物精细,状写传神,色彩鲜明如画。语言清新凝练,含蓄生动。

王维除诗作优美外,又擅画,为当时著名画手。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评极为精当。

此外,王维还精通音乐,擅长书法。有《王右丞集》传世。

020白居易的诗作有何特点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下邦(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唐代著名诗人。

白居易天资聪颖,少有诗名。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进士,两年后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从此订交;后来诗亦齐名,并称“元白”。

白居易立志中兴国家,参与王叔文改革,屡次上疏言事,但均不见用。后因宰相武元衡遇刺案越职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此后壮志逐渐消磨。后改任忠州刺史,两年后回朝,先后任中书舍人等职,但因国事日非、朋党倾札、言事不用,请求外任,出为杭州刺史,并短期任苏州刺史。在杭时修堤浚井,颇有治迹;离苏时士民泣涕相送。后定居东都洛阳,任太子宾客、太孙傅。晚年闲居,修香山寺,诗酒游玩,“栖心佛氏”,因其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又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他倡导新乐府运动,促进了唐诗的发展。作有《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中年以后渐渐以闲适诗为主。

他一生作诗很多,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等极为有名,代表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他的启示。

021李贺为何得名“诗鬼”

李贺(公元790年~公元816年),字长吉,祖籍陇西,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后人称为“李昌谷”。

尽管李贺出生时,其家道业已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少有诗名,曾深得韩愈赏识。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能举进士,只做过三年奉礼郎。李贺一生命途奄蹇,郁勃不平,以27岁华年而终。

因仕途失意,李贺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写诗上。在诗歌创作上,李贺不仅注意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同时也呕心沥血,苦心孤诣,努力创造超越传统、高于生活的美学境界,以出人意表的构思、奇异瑰丽的意境、自由随意的结构、新颖独特的修辞、华美新奇的语言,构建了别具一格的诗歌形式,人称“长吉体”。

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在唐代诗坛乃至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他是一位异军突起的杰出诗人。杜牧为李贺诗集撰序,并指出李贺诗多借助于荒坟野草、牛鬼蛇神等奇异的形象,表达怨恨悲愁情绪和荒诞虚幻的意境。故李贺又被称为“诗鬼”。

022李商隐为什么会被视作朦胧诗鼻祖

李商隐(约公元812年~约公元858年),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才华横溢,史称其“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7年)进士及第,踏上仕途,曾三入幕府。但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直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仅任过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和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为时都很短。

李商隐工诗善文,尤以诗歌成就最高。他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此外,李商隐诗集中的其他篇章,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

其诗以深婉见长,有些诗迷离恍惚、晦涩费解,与现代的朦胧诗有一定的类似,故有人认为李诗即是古代的朦胧诗,他也因此被称为我国古代的“朦胧诗鼻祖”。

李商隐诗歌创作很少直抒胸臆,而是致力于婉曲见意,有时甚至是刻意求深求曲。这主要表现在:借助环境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气氛、烘托情思,如《射日》;驱遣想象,将实事实情化作虚拟的情境,如《夜雨寄北》;编织绮丽文字、大量运用典故,造成光怪陆离、朦胧隐约的诗歌意象,如《锦瑟》;大量运用比兴寄托手法,托彼言此,如《嫦娥》。而大量的无题诗则更是如此。

这些诗作婉曲见意的表现形式,与“深情绵邈”的内涵相结合,表现出“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的“深婉”风格。其诗往往寄兴深微,寓意空灵,索解无端,而又余味无穷。其中部分作品旨意难明,成为千古皆不破的“诗迷”。

023杜牧的作品体现了他的什么情思

杜牧(公元803年~公元852年),晚唐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文宗太和二年(公元828年)进士。初为弘文馆校书郎,后为监察御史。历任黄、池、睦诸州刺史,晚年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生活于晚唐多事之秋,目睹了国家的内忧外患、纷乱多事的时代,因此,感时伤世、忧国爱民的情结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如《感怀》、《郡斋独酌》等都是他的力作。

杜牧的咏史诗也很有名,其特点是善于选择最典型的事件并加以形象的刻画,在不违背历史真实的情况下,又能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杜牧的绝句又多有纪行咏物、写景抒怀之作。他善于利用七绝这样短小的体制,创造鲜明生动的意象,寄寓悠远真挚的情思。他的这类作品显得才思俊逸活泼,风调清丽悠扬,声情意韵并佳,艺术成就更高。

024“郊寒岛瘦”说的是谁

“郊寒岛瘦”是苏东坡对中唐著名诗人孟郊和贾岛的诗歌特点的概括,道出了两位诗人创作上的共性,即诗歌格局上较为窄小,缺乏韩愈、李贺等人的气势;手法上雕词琢句,呕心沥血,给人以寒瘦的窘迫之感。

孟郊(公元751年~公元814年),中唐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生活贫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46岁进士及第后曾任小官,但不事职任,作诗为乐,被罚半俸。后又数任微职,转徙途中,暴病而亡。

孟郊作诗以内容上“吟苦”和艺术上“苦吟”著称。他有广为传诵的《游子吟》等平易近人之作,但是更多的是《苦寒吟》、《秋怀》、《寒地百姓吟》一类作品。在后一类作品中,他极力表现生活的穷困和遭遇的不幸以及从中获得的人生体验,使用频率较高的是“忧”、“愁”、“哀”、“伤”、“饥”、“寒”、“病”、“苦”一类字眼,因而作品多有孤寒凄苦的色调。

贾岛(公元779年~公元843年),字阆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为僧,法名无本。还俗以后考中进士,曾官长江主簿。他和孟郊一样以诗歌为生命,以苦吟为旨趣,但与韩愈、孟郊注重古体不同,贾岛创作致力于近体。他多以五律抒写清苦寂寞的生活和荒凉冷僻的景物,并以瘦硬苦涩的风格取胜。他的才力不如韩、孟深厚,想象不如韩、孟奇诡,但是由于他苦心推敲,着力锤炼,因而作品多有佳句。

025“大历十才子”都有谁

大历(公元766年~公元779年)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在这个时期,唐代诗歌发展在开元、天宝年间因李白、杜甫的杰出成就而形成了一个高潮,到了贞元年间,元稹、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则形成了另一个高潮。在这两个高潮之间,唐代诗歌经历了一个由背离到转趋现实主义的阶段,那就是大历时期。著名的“十才子”便是这一阶段的重要作家。

一般认为,“十才子”“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己有”,流连山水,称道隐逸,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较少,多数是唱和应别之作。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当然,到了大历后期,诗风有所改变,写了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历来学者注重研究这一阶段的作品。

关于十才子包括哪些人,历来有不同说法:《新唐书·文艺·卢纶传》:“纶与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李端,皆能诗,齐名,号大历十才子。”其他书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计有功《唐诗纪事》谓:“大历十才子,……卢纶、钱起、郎士元、司空曙、李端、李益、苗发、皇甫曾、耿湋、李嘉佑。又云:吉顼、夏侯审亦是。或云:钱起、卢纶、司空曙、皇甫曾、吉中孚、苗发、郎士元、李益、耿湋、李端。

026温庭筠为何成为“花间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