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阵法
001弓箭如何变成了作战兵器
弓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力量的来源,即弓;另一部分就是箭。早在28000年前的原始社会,中国人便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弓箭。弓箭这种器具,在当时主要用于狩猎。原始社会后期,发生了部落战争,弓箭便演变为作战的武器。
最早的弓箭很简陋,一根树枝或一根竹子一弯就是弓体,用藤或兽筋做弦。这种半月形的弓,由于弓体已经弯曲到很大程度,发射的力量也就小了。后来人们改为“弓”形,使弓体中央部分凹进去,不上弦时弓形没有多大变化,这就可能储备更多的力量,增大发射威力。这种弓发明时代也很早。
到了周代,弓箭制作水平逐渐提高。春秋战国时期,弓箭的制造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较完整的工艺,对选材、配料、制作程序以及规格等都有了严格的规定。魏国曾专门选拔训练弓箭兵,产生了极强的战斗力。
002弩的形制和特点是什么
所谓弩,是利用机械力量发射箭镞的一种远射兵器。据传,我国最早的弩机是战国时的楚琴氏发明的。他发明的弩机制造十分精巧,外面有一个匣,前面有挂弦的钩,后面和照门连接,照门上刻有定距离的分划,匣下有扳机。发射时,先将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对准目标后,一扣扳机,箭即射出。这种弩机的原理和现代的枪、炮击发装置有些类似。
强弩的特点是又远又准,有时间从容瞄准,但上弦比较费力耗时。根据这些特点,强弩通常被用于防御和伏击。
弩的种类很多,小的如背弩、踏弩,可藏于衣内、马腹之下做暗器使用,大型弩可用于攻坚和守城,甚至有的床弩能发射长约3米的大铁箭,能射穿薄点的城墙。
003殳的形制是怎样的
殳又称投、戟柄、杵、桔等,为先秦时使用的一种竹或木制的棍棒类兵嚣,主要装备于徒卒。两端套有铜帽和铜鳟,长一丈二尺。
周代时,殳为“车之五兵”,属实战兵器。帝王、诸侯出巡时,前导卫士执殳开道。春秋殳时期,殳是常用兵器之一。从考古发掘看,殳可分为有尖锋和无尖锋两类。春秋晚期,在南方的楚、随、吴、蔡诸国出现过一种带锋刃的殳。它在积竹柄的顶端装有一个呈三棱矛状的铜殳头和带有尖刺的铜箍,既可以刺杀,也可以砸击。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有无尖锋的殳首。
到战国时期,步兵、骑兵的地位上升,殳成为侍卫的守备兵器,是“步卒五兵”之一,有时作为军事指挥的一种标识。汉代以后,殳逐渐被淘汰。
004戈的形制是怎样的
“戈”是古代较为常见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长度通常为一米左右,最长超过三米。这种武器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
戈上突出的部分叫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和啄敌人。在古代,戈和干合称“干戈”,是各种兵器的统称。
商代的戈有三种形式:直内戈、曲内戈、有銎可以插秘的戈,一般没有胡。商末出现有胡的戈。西周的戈多短胡,有一穿至二穿。春秋战国时期,戈是重要的格斗兵器之一。长胡有三至四穿,便于固定在秘上,同时援狭长而扬起。战国晚期,铁兵器使用渐多,铁戟逐渐淘汰了青铜戈。西汉后期,戈逐渐绝迹。
005匕首有什么优势
匕首,其头类匕(古指饭勺),故曰匕首。匕首长七寸至一尺许,两面利刃,锋端尖锐,也名短剑。匕首以其便利、易藏的特点,历来为人们所器重,是最轻短兵器之一。
“图穷匕首见”、“专诸刺王僚”即是关于匕首的令人心仪的历史故事。大诗人李白也曾以匕首为题作诗:“少年学剑术,匕首插吴鸿;由来万丈勇,挟此生雄风。”
匕首术泼辣凶悍,招式诡谲;它巧妙地将剑术与拳法揉合一体,时而短兵长进,时而拳匕交袭,有神出鬼没之能,使敌防不胜防。技击匕首运用刺、撩、削、划、捋、切、推、掷等,既迅猛快捷,又轻灵巧快,是防身御敌,抵挡强盗恶兽的理想技法,或者是对敌作战的辅助手段。
006朴刀是一种什么刀
朴刀属大刀的一种,是一种木柄上安有长而宽的钢刀的兵器,刀身无鞘。就其长度而论,不是长兵器,而属于短兵器一类。全长60~150厘米,刀刃长度45~70厘米。由于是两手握着使用,故又有“双手带”之称。
朴刀极为简陋,安上短把就是用于“刀耕火种”的“畲刀”,装有长把才是“朴刀”,二者都是兵农兼用的,可以装在木柄上成为比一般大刀还要长的长兵器,也可以卸下来单独作为一种短兵器。朴刀是步行打斗用的兵器,可用来劈、刺、砍,杀伤力比较小。
朴刀出现于宋代,清末前后被广泛使用。在《水浒传》中,各路英雄使用朴刀的描写随处可见。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多用朴刀,故又得名“太平刀”。
007矛的形制是怎样的
矛是古代用于直刺、扎挑格斗的冷兵器。长柄,有刃,为兵刃中最长之物,通常为1.8~2.7米,长者达4米。矛头一般长40厘米,长者达80厘米。矛头多以金属制作,矛柄多采用木、竹和藤等材料制作,也有金属材料制作的。
矛的历史悠久,商朝时期,青铜制作的长矛就是重要的格斗兵器。直到春秋时期,一直用青铜制造矛头。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矛,铁矛头比铜矛头体长,而且十分锋利。宋代以后,马战盛行,矛因其太长,不免有周转不灵之病,故矛逐渐被枪代替。
矛与枪名称虽异,但都是古代战场上一种直而尖形的刺杀兵器,是古代军队中装备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冷兵器。枪由矛演变而来。枪、矛形制基本相同,但矛头没有血挡(俗称红樱);矛杆多为硬木或金属,弹性差、分量较枪重;枪用的是柔韧的白蜡杆。
008枪的形制、种类和用法各有哪些
长枪的发展历史悠久,在遥远的车战时代,除了弓箭之外,双方交战最常用的就是长矛,后来逐渐演化成了长枪。然而当时只是用长枪互相乱刺,并无章法。相传枪实传自苗蛮武吃氏。
枪从晋代开始流行,当时所用的一半为青铜矛头,唐代善枪者甚多,宋代以后,矛基本上就被枪代替了。枪也被称为“百兵之王”。
枪由枪尖、枪缨、枪杆组成。枪尖为钢铁打制,原始社会枪尖以竹、木削成。枪缨古时多用马鬃制成,枪杆古时多用铁制,攒竹制,枪的长短不同,名称也不同。1.83米称步下枪、2.33米称花枪,2.76米称中平枪,4米为大枪,5.33米为大杆儿,6米称为矛,11米长的为毛竹大杆。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枪杆的粗细,根据使用者性别、年龄而异。
枪的种类有:花枪、笔枪、大枪、锥枪、槌枪、梭枪(又称飞枪、标枪)、尖枪、太宁笔枪、抓枪、双头枪、双头双枪、四角枪、箭形枪、曲刃枪、环子枪、拐子枪、攒竹枪、长顶枪、鸦项枪、素木枪、绿沉枪、浑铁枪、龙头枪、龙刀枪、虎牙枪、虎头枪、龙凤枪、单钩枪、双钩枪、铁钩枪、柳叶枪、蛇镰枪、蛇尾伞枪、柜马枪、捣马突枪等。
枪的用法主要以拦、拿、扎为主,此外,还有点、崩、挑、拨、缠、舞花等法。枪法流传较多的常有罗家枪、杨家枪、岳家枪、马家枪、沙家枪、六合枪、八母枪、子龙枪、大犁花枪和峨嵋枪等。
009剑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剑为古代短兵之祖。相传创自轩辕之时,素有“百兵之君”美称。
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剑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剑。在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北京琉璃河等地的西周时代的墓葬中,都曾经挖掘出柳叶形青铜短剑。
春秋时期,吴、越等国的步兵都擅长用剑。他们所使用的剑,剑身长度都在50厘米以上。那时候,吴国、越国善于铸剑,铸剑技术非常先进,铸出了一些名扬天下的宝剑,如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等。
战国时期,剑身继续加长,铸剑技术进一步得到提升,铸出了脊部和刃部具有不同铜锡配比的青铜剑。这种剑的脊部很柔和,刃锋却很坚利,大大提高了作战御敌的杀伤力。代表着最高技术水平的青铜剑是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青铜剑,这种剑长达94厘米,剑身又窄又薄,刃部锋利,表面还进行了防锈处理。
东汉时,剑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主要用于仪仗或自卫。汉代后青铜剑渐被钢铁剑替代,并趋于定型,即剑身中有脊,两侧有刃,前有剑尖,中有剑首,后有茎,茎端设环处称镡,此外,尚有剑鞘、剑穗等附属饰物。隋唐时,佩剑盛行。宋代以后,剑舞盛行。
010戟的形制是怎样的
戟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钩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
戟在商代就已出现,西周时,也有用于作战的,但不普遍。到了春秋晚期,由于戟比戈和矛更为先进,它很快成为将士们作战的格杀利器。
因为戟是在戈和矛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所以,它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卜字矛戟突出了矛的优势,刺杀有利,但钩啄易掉头;另一种以戈为主,前有援,尾有内,上有刺,下有胡,呈“十”字形。这种戟形体单薄,易脆易折,不适于实战,多属仪仗用的饰兵器。
西汉以后,戟的“援”由平直变为弧曲上翘,进一步增强了前刺的杀伤力。三国时期,戟的种类增多,有长戟、手戟、双戟等。晋代,长兵重矛枪,戟已降为仪仗之器,军士均执枪而不执戟了。唐代时,戟广泛用于舞具。
011硬鞭和软鞭各有什么特点
鞭为短兵器械的一种,起源较早,至春秋战国时期已很盛行。明代出现了两节铁鞭,重视以拳棍技术为基础,来提高鞭的实战能力。清代鞭形制已有软硬之分。
硬鞭多为铜制或铁制,软鞭多为皮革编制而成。常人所称之鞭,多指硬鞭。硬鞭一般用于马战,持鞭之将多持双鞭。钢鞭沉重而无刃,以力伤人,故持鞭者均需大力勇士。硬鞭有两种:一是竹节钢鞭,形如竹节;另一种是十三节水磨钢鞭,长约一米,鞭尾有坚木或铁制柄,头尾皆可握,能两头使。常用的鞭法有劈、扫、扎、抽、划、架、拉、截、摔、刺、撩等。
软鞭由镖头、握把、若干铁制鞭节和圆环相连而成。软鞭在晋代即已出现,被认为是猛烈武器,不易抵御,有七节鞭、九节鞭、十三节鞭之分。携带方便,使用可长可短,软硬兼施。技法主要有缠、抡、扫、挂、抛、舞花及地趟鞭等。软鞭以圆运动为主,借助手臂摇动,身体转动,增加鞭的击打速度,改变鞭的运动方向。软鞭分单鞭和双鞭,也可与其他器械配合。
还有一种木质鞭杆,其长度以人之一臂加肩宽,亦称短鞭。因其形短小,用时极方便。著名的还有方节鞭、秦家鞭、雷神鞭。
012槊是怎样的一种兵器
槊是古代重型兵器之一,多用于马上作战。
槊用坚木制成,分槊柄和槊头两部分,长约两米,粗约一把,柄端装有一长圆形锤,上面密排铁钉或铁齿六至八行,柄尾装有三棱铁钻。因其形状与狼牙相似,故也称“狼牙槊”。槊柄一般长六尺,槊头呈圆锤状,有的头上装有铁钉若干,有的槊柄尾端装有鳟。
槊是由矛和棒演变而来的。《正字通》云:“矛长丈八谓之槊。”所以,古代也把丈蛇矛称为“铁槊”。《武备志》载:“棒首施锐刃,下作倒双钩,谓之钩棒;无刃而钩者亦用铁爪植钉于上如狼牙者,曰狼牙棒;本末均大者为杵,长细而坚重者为杆,亦有施刃鳟者,大抵皆棒之一种。”《水浒传》中“百胜将”韩滔用的是一杆枣木槊;此外,还有指槊,掌槊,双槊,衡槊及枣阳槊等。
槊的种类很多,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多为力大之人使用。其主要技法有劈、盖、截、拦、撩、冲、带、挑等。
013锏是怎样的一种兵器
锏为秦汉以后出现的兵器,鞭类,短兵兼为暗器。长而无刃,有四棱,上端略小,下端有柄。
锏因其外形为方形有四棱,亦作“简”。锏为铜或铁制,长为四尺。锏由锏把和锏身组成。锏把有圆柱形和剑把形两种。锏身为正方四棱形,锏粗约二寸,其后粗,愈向其端愈细,逐步呈方锥形。锏把与锏身连接处有钢护手。
锏身有棱而无刃,棱角突出,每距六七寸有节。锏身顶端尖利可作刺击之用。锏把末端有吞口,如钻形。吞口上系一环,环扣上丝弦或牛筋可悬于手腕。锏无刃,每距六七寸有节者,名竹节锏;自把至端,完全平直者,名方棱锏。另有八棱锏、平棱锏、凹面锏、四棱锏、浑圆锏、狼牙锏、少林方楞铜锏。
锏多双锏而用,故有雌雄锏、鸳鸯锏等。主要击法有击、枭、刺、点、拦、格、劈、架、截、吹、扫、撩、盖、滚、压等。唐初的战将秦琼善使双锏。发现于福建的宋代著名抗金将领李纲使用的铁锏,是最早的实物。
014斧是怎样的一种兵器
斧又称战斧。其起源很早,原始人就曾经做过石斧。而最早的铜斧见于商代,不仅用于武事,还为仪仗之用。《六韬·军用篇》“大柯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至汉代将长斧和矛状物结合在一起,有兵器之劈、刺作用,成为钺戟或斧形戟。
长柄的斧,古时多为马上用的重兵器,有“祥手宣花斧”、“开山斧”、“偃月斧”、“金蘸斧”等。短柄的斧,有单、双斧之分,为古时步兵所用。短柄因形状扁宽,也称为“板斧”。黑旋风李逵使用的就是两把板斧。
宋曾公亮《武经总要》载有大斧、凤头斧,都是隋、唐遗制。元代军队喜用小斧、大斧和宽体大斧。清代将士喜用双斧,斧柄仅有尺余,斧刃小,双斧均可插腰,战场上使用灵活。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中国古代的作战兵器中,斧一直没有占据重要地位。
015钺是怎样的一种武器
钺为古代用于劈砍格斗的冷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
1972年,在河北省藁城台西发现了商代陨铁刀铜钺,周秦时代的铜钺亦屡有发现,这种铜钺实质就是古代的大斧、与新石器时代的砍削工具穿孔磨光的石斧十分相像,说明钺是由产生工具斧头发展而来的。
钺与斧的区别是,钺形体薄、刃部宽且成圆弧形。钺比斧头大三分之一,杆长一尺半。钺杆末端有钻。钺在斧头之上加有突出之短矛,长约六寸。
斧与钺是罕见的兵器,斧钺在古时候是不分的,长柄巨斧名为钺,也叫大斧,长达2.66米。《古今注》载:“金斧黄钺也,铁斧玄钺也,三代通以断斩。”
由于使用方法的不同,斧和钺还是有所区别的,凡斧背上有钩或斧上有枪刺者即为钺。长柄钺,古时多为马上用的重兵器,有“开山钺”和“压丑钺”等。
钺的形成与斧的形成属相同的时代,战国时期开始大量使用。使钺之法合斧、矛、枪三者为一体。其用法除有斧、矛和枪的技法之外,还有刺、拨、点、追四法。钺有长杆之钺和短杆之钺,如八卦掌拳派所用的子午鸳鸯钺,就是一种短双器械。使用方法有劈、剁、搂、抹、云、片等。
由于其杀伤力不如戈矛,在春秋时期实战中的地位已降低,已多用于仪仗、装饰之需,作为军权的象征。所以,钺大多铸造精良,钺身上刻有人面或兽面纹饰,形象狰狞而华美,给人一种威慑力。
016金瓜是一种什么武器
金瓜为古代兵器、仪仗用具,是金属的一种。古籍中常称槌、椎、缒、骨朵等。锤起源于原始人追杀野兽、敲砸坚果用的短木棒。后来出现石头锤、铜锤。组合方式:一是由锤头和短柄组成;另一种是在锤头上系绳索。锤头除球形外,还有瓜形、蒜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