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7550000000066

第66章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部分单位介绍(2)

京投银泰于2009年12月组建了轨道物业事业部,2011年年初改为轨道物业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具体承担轨道物业综合开发的职能转为在轨道物业综合开发领域的技术研发、市场与投资的研究及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职能,由此,轨道物业技术研究中心成为京投银泰轨道物业综合开发的核心部门。中心的具体职责包括:组织开展轨道物业综合开发专项研究,与国内相关的研究机构合作,针对轨道物业开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依托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在对建成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后不断提炼和升华,最终形成企业自己的技术标准;组织开展轨道物业综合开发项目专项设计,提供项目整体解决方案,指导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进行轨道物业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研究、投标方案设计和地铁特殊成本估算,为轨道物业项目的获取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轨道物业技术研究中心秉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细严谨、高效规范”的理念,致力于研究并推动轨道物业综合开发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并成为该领域的探索者、实践者与建设者,努力参与提升社会整体生活品质,为实现更为和谐的人居环境,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中心会聚了一批积淀了丰富的业界经验、充满朝气、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专业化精英队伍。中心现有轨道物业综合开发专业技术、管理人员6人,其中技术核心骨干在轨道物业开发领域拥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中心全体员工发扬团队合作精神,齐心协力,在公司的技术研发、项目获取和项目实施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

地铁的振动和噪声一直是制约轨道物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因素。如何在发挥轨道交通出行便利条件的同时避免振动和噪声的干扰,是众多地产开发商面临的难题。

2011年5月,轨道物业技术研究中心经过多次深入细致地调研并查阅大量的国内外资料,了解了轨道物业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对久攻不破的振动噪声特别是振动问题展开了专项攻关研究。中心分析、研究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跨行业、跨专业地整合了国内外的研究资源,确定了研究的方向和思路,组织了有关单位分行业、分专业地开展分析、研究和测试等工作。专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由于地铁运行引起周边及上盖建筑的振动和噪声问题,并通过对郭公庄车辆段综合开发项目的研究形成一套具有广泛借鉴意义的研究方法,提出整体解决方案,给未来地铁上盖物业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该项研究成果将系统地解决地铁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问题,为地铁周边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生活空间与居住环境,在实现轨道交通与物业开发的互利共赢、轨道交通周边土地和地下空间的集约利用及轨道交通建设与沿线土地开发等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此外,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将形成一套系统的轨道物业综合开发减振降噪技术体系,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综合技术研发与实施的空白,使公司在轨道物业综合开发领域拥有开创性的、领先的技术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该项研究的方法是在经验预测、类比测试、数值模拟等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综合的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现有的地铁上盖项目,经过修正和校验,得出一套准确度更高的预测地铁引起周边环境振动和噪声的有效方法,再将该方法用于郭公庄车辆段综合开发减振降噪措施研究以得出预测结果,为郭公庄及未来地铁上盖项目开发提供帮助和指导。

在中心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下,轨道物业综合开发减振降噪专项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地铁车辆段综合物业开发减振降噪措施专项研究中期报告(以郭公庄项目为例)》,为指导后续轨道物业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完成了《地铁振动与噪声对居民生活舒适度影响调研报告》,并系统地论述了现行振动噪声标准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制定更加适宜的振动噪声企业标准奠定了基础。

目前,中心即将组织研究机构和有关专家进行中期研究报告的评审和结题报告的编写工作。同时,针对项目遇到的具体技术问题,正在组织把前期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方法及结论应用到郭公庄车辆段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指导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并跟踪和评估在项目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正在组织编制《轨道物业综合开发减振降噪技术指南》和《轨道物业综合开发设计统一要求》,更有效地为轨道物业综合开发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此外,轨道物业技术研究中心对外部的轨道物业综合开发领域的新技术、新问题不断进行研究、吸收和应用,使公司在轨道物业综合开发技术领域始终处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主要技术人员简介

麻云英,轨道物业技术研究中心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投资)工程师。曾历任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咨询顾问公司总经理、信托投资公司项目经理、投资控股公司首席地产投资顾问、甲级设计研究院项目负责人,曾主持开发建设和设计了多个房地产民用项目及工业项目,是从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起来的具有工程、投资、市场的跨专业工作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轨道物业综合开发领域,她主持并参与了多个轨道物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研究及前期工作,具体包括:主持完成了《北京地铁8号线平西府车辆段综合开发前期市场研究、定位研究、投资分析及概念策划》、《北京地铁4号线马家堡车辆段预留用地开发项目市场定位与投资研究》、《北京地铁9号线花乡站点综合开发项目市场定位与投资研究》和北京地铁10号线、6号线和4号线的部分车站的地下空间开发前期工作;负责北京地铁9号线郭公庄车辆段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投标技术支持,主持减振降噪专项研究,组织相关单位共同完成了《地铁车辆段综合物业开发减振降噪措施专项研究中期报告(以郭公庄项目为例)》;参与了《北京地铁6号线常营站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北京地铁7号线北焦厂车辆段综合开发前期工作。

其中,她参与的《北京地铁6号线常营站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在《2011年度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麻云英任京投银泰轨道物业技术研究中心总经理期间,从投资主体、利益相关者、开发建设时序、市场需求、物业管理等多个角度梳理、分析了轨道物业综合开发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确立了振动噪声作为轨道物业技术研究中心首个需要研究和破解的重要难题。从2011年至今,她领导中心工作人员走访了国内外车辆段综合开发的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民用建筑及工业建筑的科研单位、减振材料的设计和生产单位,查阅了大量资料和现有规范,了解这一领域的问题现状,了解各个科研机构的主研方向,开创性地跨行业、跨专业地整合研究资源,将多个科研单位组织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专项攻关研究工作;带领有关单位实地调研了噪声振动较大的区域对居民生活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入户调研获得了可靠的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居民生活舒适度要求与现有国家规范之间的差异,亲自主持讨论和研究更加适宜的振动噪声企业标准;在关键问题上更注重实际解决方案的理论基础、实施方法及效果。她带领科研团队取得了减振降噪专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并正在组织把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应用到郭公庄车辆段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指导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为公司在轨道物业综合开发领域拥有开创性的、领先的技术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肖中岭,轨道物业技术研究中心设计总监。东南大学建筑学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曾历任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创设计师、英国太平洋远景建筑咨询公司主创设计师、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作室副主任、项目负责人。2010年8月至今,在京投银泰轨道物业技术研究中心担任设计总监。肖中岭主持或参与设计了:北京郭公庄车辆段及周边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与郭公庄地铁车辆段综合开发;北京平西府地铁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南京大学城地铁停车场周边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设计及上盖物业开发;北京地铁6号线常营站点周边用地规划及站点综合开发;北京师范大学沙河新校区校园规划及单体;重庆童家院子地铁车辆段及上盖综合物业开发;上海嘉定城北路地铁停车场及上盖综合物业开发等多个地铁物业开发项目。他独立完成发表了《地铁车辆段及综合基地物业开发模式浅析》、《幕墙的生态策略——双层皮生态玻璃幕墙类型分析》、《高舒适度低能耗住宅设计方法初探——从朗诗国际看今日国内住宅节能的几个要素》等文章。同时参与完成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及车辆基地的综合开发研究》已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地铁六号线常营站点周边开发城市规划方案》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工程规划设计奖。

在轨道物业技术研究中心任设计总监期间,他积极与有关研究机构和设计单位进行协调和沟通,与同事分享自己的行业经验和体会,与研究单位人员一道分析和研究轨道物业振动噪声问题,发扬实干精神,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公司成功获取郭公庄车辆段综合开发项目土地和推进减振降噪专项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协办单位。

联系方式如下。

单位名称:京投银泰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2号银泰中心C座17层邮编:100022

电话:010-65636576010-65636513传真:010-65636588

8.1.4北京新联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新联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新联铁”)成立于1997年,位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注册资金6300万元,专业从事轨道交通车辆检修系统的研发、生产及系统集成的总包,成功地为广州、上海、武汉动车检修基地;天津、哈尔滨、武汉、广州、上海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提供了检修车间的系统集成,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自主完成轨道交通检修解决方案设计、提供配套装备系统集成的企业。

新联铁公司现有员工400余人,85%以上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公司技术力量十分雄厚,拥有机械、电气、软件、无损检测专业的技术人员250余人。共获得120余项车辆检测检修技术方面的国家专利,40项国家软件产品着作权,16项产品通过铁道部评审和鉴定,多项产品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公司通过了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三标认证,作为北京市及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新联铁公司荣幸地被评选为中关村第一批承接重大工程专项工作的重点企业,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标准创新的第一批试点单位,当选中关村最具发展潜力十佳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新联铁公司下设4个子公司:其中沃尔新(北京)自动设备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轨道交通车辆外皮自动清洗机最大的研发生产企业,首批通过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已获得9项洗车机关键技术国家专利,是国内唯一一家通过省部级洗车机技术评审的企业;廊坊新路通机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10000余平方米,是新联铁公司的生产制造基地,具备良好的生产制造条件;南京拓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专门为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安全检测事业而成立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得了“南京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的称号;株洲壹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凭机车车辆产业园之地利,借高新技术人才之睿智,为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全系列的电子、电气试验装备及相关配件,产品出口日本、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伊朗等国家,成为该领域最主要的供应商。

自2006年我国引进CRH系列动车组,新联铁公司经过7年的努力,通过参与中国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检修项目中,在总结日本、德国等世界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了我公司独有的基于安全与成本的列车检修系统集成体系(SCBS系统),并在动车及大功率机车检修基地建设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验证。SCBS系统的精髓为“六化合一”的设计理念,即以整体设计的系统规划为核心,以设计制造过程的可视化为手段,贯彻设备部件标准化、生产管理信息化的原则,通过先进的工业设计化,实现检修模式的状态化。列车检修SCBS系统以安全和成本来核心,涵盖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检修管理等全生命周期,打破了传统的1+1=2的投资成本概念,实现了1+1>2的效果,可降低车辆段建设投资和后期巨大的运营维护成本,满足了我国轨道交通飞速发展时期不断提升的需求,开创了轨道交通车辆检修基地系统集成设计及总承包的创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