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7550000000055

第55章 尚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10)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96.7亿元,比2007年增长59.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276亿元,是2007年的2.2倍;地方财政收入207亿元,4年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879亿元,年均递增24%;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2612.5亿元,贷款余额1613.6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1443.6亿元和88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1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12元,比2007年增长57.8%和65.3%。

济宁市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在富民强市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2.济宁城市总体规划

《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城镇等级结构分为4级:一级为中心城市济宁-曲阜都市区(济宁市区、曲阜、兖州、邹城);二级为次中心城市微山、鱼台、金乡、嘉祥、汶上、泗水、梁山等7个县城;三级为22个中心镇;四级为其他一般建制镇。城市化水平2010年达到49%左右,2020年达到60%左右。而在发展实施的过程中,《规划》注重优先构建复合中心城市,加强都市区一体化建设;着力培植次中心城市,积极发展中心镇,适度发展一般镇,适时合并行政村;统筹安排城乡居民点、各类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努力构建分工有序、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

在未来的发展中,济宁市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将以向东为主,控制北部,优化西部,适当发展南部,形成“一湖两城,双心三轴”的布局结构。“一湖”指南外环以南的北湖及其周边的湿地保护区。该区以保护为主,主要是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适当发展旅游度假等设施。“两城”指西城区和东城区。西城区以发展商业贸易、文化娱乐、生活居住等为主,适度发展低污染、高附加值、高就业的一类工业;东城区以发展新型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仓储物流业为主。“双心”指西城区城市商贸中心和东城区商务中心。西城区城市商贸中心重点发展传统商贸、金融、文化娱乐、餐饮服务等产业;东城区商务中心重点发展商贸咨询、文化娱乐、金融保险、体育休闲等产业。“三轴”指历史文化轴、现代文明轴和时代发展轴3条轴线。沿古槐路一樱花路一王母阁路一北湖路形成体现济宁运河文化、历史文脉的历史文化轴;沿东城区海川路建设集商务、文化、娱乐、休闲、绿地广场为一体,展示新世纪都市风貌的现代文明轴;沿太白楼路一诗仙路形成贯通东西、融汇古今,展现时代发展脉搏的时代发展轴口。

3.济宁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近年来,随着济宁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主城区人口急剧膨胀,城市发展空间明显不足。2010年年初,市城乡规划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和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了《济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于2011年4月27日通过了专家评审。该规划以《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为依据,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引导城市新区及都市区空间有序发展,促进市域空间布局结合有效形式。城市轨道交通对完善都市区交通体系、加强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城镇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并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用地进行规划控制,预留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用地。

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后,将大大提升都市区各城市间的出行效率,在济宁市中心区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都市区各县市区到济宁核心区出行时间不超过50分钟;都市区各组团中心到市域内干线铁路车站和区域交通枢纽的出行时间不超过60分钟;都市区内任意两点的出行时间不超过80分钟。

4.16.3济宁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1.济宁轨道交通1号线

1号线以北湖景区为起点,向北通往老城区,经洸河路、崇文大道向东北至兖州站,最终到达曲阜高铁东站。

2.济宁轨道交通2号线

2号线以城区东部为起点,贯穿整个太白楼路,向西至嘉祥县城。

3.济宁轨道交通3号线

3号线路以东部科技新城核心区为起点,向南经海川路转向东至邹城市,然后向北直达三孔景区。

为合理衔接干线路及区域交通设施,线路也连接了济宁火车站、兖州火车站,在3条线路的交汇处,还设置了4个换乘站点。

4.16.4济宁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为了提升济宁市在鲁南经济带中的地位和作用,推动济宁-曲阜都市区的一体化发展,按照济宁市政府工作部署,济宁市城乡规划局于2010年年初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济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了《济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并于2011年4月27日《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该规划以《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为依据,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发展的作用,引导城市新区及都市区空间有序发展,促进市域空间布局结合有效形式。城市轨道交通对完善都市区交通体系、加强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城镇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并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用地进行规划控制,预留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用地。2011年7月9日,济宁市城乡规划局在百花公园对《济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公示活动的开展,为群众参与城乡规划创造了良好平台,进一步增强了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4.16.5济宁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2010年,编制《济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11年4月27日,《济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

2011年7月9日,《济宁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进行公示。

4.17阜新

4.17.1阜新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阜新市轨道交通还处在规划阶段。

4.17.2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阜新市城市概况

阜新市是内蒙古高原和辽河平原的中间过渡带,属辽宁西部的低山丘陵区。阜新是辽宁省的地级市,下辖5区2县:海州区、太平区、细河区、新邱区、清河门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彰武县。阜新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中国玛瑙之都”,玛瑙储量占全国50%以上,玛瑙制品产量占全国90%以上。

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181933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889774人相比,10年共减少70435人,下降3.73%。2007年,阜新境内有30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有3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5.84%。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族、回族、锡伯族、朝鲜族,其中蒙古族人口为2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1%。在阜新市所辖的2县5区中,除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外,彰武县还有4个少数民族乡。

2011年前3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79.1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点,与铁岭市并列全省第4位。分三个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5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6.6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21.6亿元,同比增长14.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0.6亿元,同比增长13.8%。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

2.阜新城市总体规划

《阜新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确定的674.02km2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必须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结合采煤沉陷区的治理,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逐步形成由主城区、清河门区、新邱区等组成的组团式布局。

阜新市是辽宁省西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阜新市要继续加大经济转型的力度,搞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和发展要坚持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城市功能和布局,逐步把阜新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到201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63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59.5km2以内。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要控制在71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65.5km2以内。

划定保护范围,制定保护措施并严格实施。结合对细河的治理,逐步形成细河水系景观轴线。加强对解放大街、迎宾大街、中华路、人民大街等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和城市主要出入口等重要地段的规划控制和设计。

3.阜新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阜新市依托阜矿集团部分铁路设施,规划建设新邱至清河门城市轨道公共交通项目。该条城市轨道干线长约50km,线路多处与城市公交站衔接,集客、货运输为一体。其中,新邱至东梁段29km为一期工程,利用现有矿铁线路进行改造;二期工程新建东梁至清河门路段,全长21km。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货运能力将达到6000万吨以上,年客运能力将达到500万人次以上,将对改善阜矿集团运输现状、缓解阜新市公交压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4.17.3阜新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2009年2月24日,阜新市正式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为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水平,发挥阜矿集团部分铁路设施的最大效能,阜新市依托阜矿集团部分铁路设施,规划建设新邱至清河门城市轨道公共交通项目。

4.17.4阜新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大事记

2009年2月24日,阜新市正式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

4.18银川

4.18.1银川市2011年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新动态

银川市轨道交通还处在规划阶段。

4.18.2银川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银川市城市概况

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区辖市,自治区首府。位于黄河上游银川平原,东临黄河,西依贺兰山。东北距首都北京872km。介于东经105°51′~106°21′,北纬38°25′~38°37′。东与陶乐县、灵武市隔黄河相望,西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依贺兰山为邻,南接青铜峡市,北邻平罗县。南北最大纵距82km,东西最大横距64km,辖区总面积9491.0km2,其中市区面积1227km2,城市建成区面积107km2。现辖兴庆区、金凤区、灵武市、永宁县、贺兰县等3区2县和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常住人口199.31万人。

银川是多民族聚居区,有汉、回、蒙古、朝鲜等26个民族,少数名族人口占24.52%,其中回族15.93万人,占总人口的18.1%。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为974.79亿元,同比增长12%,总量占宁夏自治区的47.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33.85亿元,比2010年增长28.8%。

2.银川城市总体规划

通过对银川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和主要制约因素的分析,结合国家对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宏观政策和银川市的特点,本次规划制定了银川城市社会经济和城镇发展的策略、目标以及城市性质和功能。银川市城市性质确定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北地区东部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规划确定银川市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的原则为:“一城两区,空间间隔,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城市布局按照南进北拓、西优东控的原则,即近期向南发展,优先推进城市核心区与金凤区的建设。

旧城区以商贸和居住为主,产业发展以“退二进三”为原则。新市区以文教科研、工业和居住为主,产业发展以“优二兴三”为原则。空间间隔部分严格控制城区的蔓延,并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绿化地带予以控制,再创一个具有宜人工作和居住环境的“塞上江南”。

根据规划,银川市区域城镇规划等级机构共分为4个等级:多于100万人的城市1个,银川中心城(130万人);5万~20万人的城市6个,包括灵武东塔、贺兰习岗、永宁杨和、宁东组团、德胜组团、望远组团;1万~5万人的城镇10个,包括机场组团、掌政、大新、镇北堡、李俊、闽宁、洪广、马家滩、崇兴、丰登;小于1万人的城镇12个。

城市规划区面积达2286.5平方千米。本次规划期限确定为2007-2020年,近期为2007-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根据《规划》,本次划定的城市规划区面积为2286.5km2,包括兴庆区、金凤区、西夏区3个市辖区1773.5平方千米,德胜工业园区及商住区17平方千米,望远工业园区22平方千米,河东机场控制区80km2以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控制区394平方千米。本次规划确定的中心城范围包括环城高速以内地区,面积约400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