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年度报告2011
7550000000033

第33章 其他在建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情况(4)

3.4.2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规划

1.宁波市城市概况

宁波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舟山群岛,南依三门湾,西接绍兴市,北濒杭州湾。位于东经120°55′~122°16′,北纬28°51′~30°33′,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宁波市总面积9816km2,常住人口760.57万。辖6个区(海曙、江东、江北、鄞州、镇海、北仑),2个县(宁海、象山),3个县级市(慈溪、余姚、奉化)。全市共有57个街道、80个镇、11个乡。

据宁波市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经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为6010.5亿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5.76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35.4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19.4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4.2︰55.5︰40.3。

2011年,全市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增速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7.6亿元,增长23.8%,增速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在地方税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5.4%、20.6%、34.6%、12.7%。

2011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58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518元,增长1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0年的2.12︰1缩小为2011年的2.06︰1。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1779元,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253元,增长14.9%。

2.宁波城市总体规划

新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宁波城市性质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

城市总体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分别超过和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雄厚的综合经济实力、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完善的市场机制、高度国际化的开放格局、和谐协调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体系,实现市民素质、生活质量、文明程度的显着提高。

城市对外交通:将形成“123”交通圈,即市域内形成1小时交通圈,市域外到达上海、杭州、嘉兴、台州、舟山、金华等周边城市形成2小时交通圈,都市区以内形成30分钟交通圈。同时还将建立起以北仑港为起点,以宁波市区为中心的“一绕五射”高速公路骨架。一绕指绕城公路,五射指杭甬高速公路、同三国道主干线(甬台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杭州湾大通道、舟山陆岛工程。

由《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未来宁波市域以中心城为中心,形成二区T轴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开放式空间结构,二区即以四明山区至东钱湖、穿山半岛为分界线,形成北部都市区、南部生态发展区,T轴即滨海线与沿海国道主干线。

中心城以三江为轴线,沿海为产业发展空间,沿三江为生活发展空间,三片之间以生态绿地隔离,以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形成“两心两岸三片一体”组团式空间结构。

拓展城市空间:为适应宁波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形势,科学把握宁波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着眼区域整体协调发展,跳出“三江口”,从市域、都市区、中心城3个层次作了总体布局,确立了“两心、两带、三片”组团式发展的中心城空间结构和“二区、T轴”为主体的面向杭州湾的开放式城镇空间形态。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大都市的基本框架,镇海新城区、北仑新城区、鄞州中心区和东部新城区规划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城市空间进一步拓展。

3.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远期规划的宁波市轨道交通线网以三江片为核心,以跨三江、连三片、沿三轴为指导思想建成三主三辅六条线、形成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网,线网全长247.5km,共设换乘站19座。六条线路分别为1号线为高桥-北仑,是东西向骨干线,贯穿三江片和北仑片;2号线为栎社机场-镇海,是西南至东北方向骨干线,沿甬江、奉化江城市发展轴布置,贯穿镇海片和三江片;3号线为姜山-懈浦,是南北向骨干线;4号线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内部填充线,加强西北到东南方向的线网密度;5号线为联系东部新城与鄞州的内部填充线,主要作用是加强东部新城与鄞州间的联系;6号线为东西方向的内部填充线,加强城市东西向的联系。

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宁波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8-2015),2015年前,宁波市将先后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2号线一期工程,至2015年形成轨道交通“十”字形骨架,线路总长72.1km,车站45座。

3.4.3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

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路6条,包括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

1.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

1号线一期工程是宁波市规划建设的第一条轨道交通东西向骨干线。工程西起高桥镇,以高架线形式向东敷设,在徐家漕至望春桥地区时线路转入地下,沿中山西路、中山东路一直向东,过世纪大道后,迂回进入宁穿路,向东延伸至一期工程终点东环南路站。工程全长20.878km,设车站20座,其中地下站15座,高架站5座。设石路头停车场一座,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一座,控制中心一处,望春主变和樱花公园主变各一座。工程已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工期5年,计划2014年上半年通车试运营。

1号线二期工程西自东环南路站东终至长江路站。按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线路全长23.445km,设车站8座,其中地下站1座,高架站7座。设车场1座,主变电站1座。计划于2012年开工建设。

2.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

2号线一期工程是近期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线路之一,是城市西南-东北方向的骨干线路,途经鄞州、海曙、江北、镇海4个行政区,串联了栎社机场、段塘客运中心站、铁路南站、三江片商业中心、汽车北站、汽车市场、宁波大学等交通枢纽、大型客流集散点和北高教园区。工程线路全长28.350km,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站18座,高架站4座;设黄隘综合车辆基地1座、东外环停车场1座,夏禹、双桥主变电所2座,控制中心1处。2号线一期工程有6座车站分别与1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换乘。工程已于2010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工期5年,计划于2015年年底通车试运营。

2号线二期由东外环(一期工程终点)至小港,线路基本走向为宁镇公路-车站路-城河西路-南大街-甬江-渡口路。初步规划全长约8.47km,设站5座。

3.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

3号线起自城市南部的姜山镇南站,沿规划广德湖南路-鄞州大道-天童路-嵩江中路-钱湖北路-中兴南路-中兴路-中兴北路-甬江-规划中兴北路-329国道(慈海大道)走行,止于城市北部的澥浦站。初步规划全长约33.56km,设站22座。

4.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

4号线起自城市西北部的慈城站,沿S319(江北大道)-慈城连接线-绕城高速江北连接线-北环西路-育才路-双东路-翠柏路-苍松路-长春路-灵桥路-兴宁路-沧海路-宁横路-鄞县大道-东钱湖外环线走行,止于城市东南部的东钱湖南站。初步规划全长约38.73km,设站25座。

5.宁波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

5号线一期线路起自城市西部鄞州区的布政站,沿规划阳光路-云林中路-鄞县大道-过奉化江-鄞县大道-金达路-海晏路-院士路-过甬江-院士路-泉路-君山路-庄桥东站。初步规划全长约31.74km,全地下敷设。设站25座。

3.4.4宁波市2011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情况

宁波正在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有2条,包括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

1.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

1号线一期工程是宁波市规划建设的第一条轨道交通东西向骨干线。工程西起高桥镇,以高架线形式向东敷设,在徐家漕至望春桥地区时线路转入地下,沿中山西路、中山东路一直向东,过世纪大道后,迂回进入宁穿路,向东延伸至一期工程终点东环南路站。工程全长20.878km,设车站20座,其中地下站15座,高架站5座。设石路头停车场一座,天童庄车辆综合基地一座,控制中心一处,望春主变和樱花公园主变各一座。工程已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工期5年,计划2014年上半年通车试运营。

工程于2009年6月26日开工建设。截至2011年底,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15个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封顶,18个区间隧道贯通,高架段正式开工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可控,连续3年实现重大安全零事故。1号线一期工程重大机电设备招标基本完成,并开始样机生产,运营筹备全面开展。

2.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

2号线一期工程是近期建设规划中的重要线路之一,是城市西南-东北方向的骨干线路,途经鄞州、海曙、江北、镇海4个行政区,串联了栎社机场、段塘客运中心站、铁路南站、三江片商业中心、汽车北站、汽车市场、宁波大学等交通枢纽、大型客流集散点和北高教园区。工程线路全长28.350km,设车站22座。其中地下站18座,高架站4座;设黄隘综合车辆基地1座、东外环停车场1座,夏禹、双桥主变电所2座,控制中心1处。2号线一期工程有6座车站分别与1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换乘。工程已于2010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工期5年,计划于2015年底通车试运营。

工程于2010年12月23日开工建设。截至2011年底,2号线一期工程16个地下车站、1个明挖区间开工建设,其中7个车站全面开始基坑开挖,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可控。

3.4.5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根据宁波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明确轨道交通组织管理体制的有关意见,宁波市轨道交通组织机构实行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和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统分结合、统筹运作”的模式,共同承担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建设、管理、运营、开发等职能。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于2007年底正式成立,为宁波市政府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底注册成立,是宁波市国资委出资的国有独资企业,履行轨道交通工程的投资、运营和物业投资开发等职能。

目前,指挥部、集团公司共设12个职能处室,分别是:办公室、人力资源处、前期计划处、动迁保障处(物资办)、总工办、合同招标处、工程处、安全质量处(安全办)、财务处、机电处、用地开发处(物产置业公司)、运营处(运营公司)。

截至2011年底,指挥部、集团公司共有员工256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81%(博士5人,硕士21人,在职研究生10人),中级以上职称占51%(高级工程师33人,教授级高工3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此外,还先后从北京、上海等地聘请了数名轨道交通专家担任顾问。

3.4.6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2006年《宁波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获得宁波市政府批复。同年底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7年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

2008年8月,宁波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成为第二批10个城市中首个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的城市;同年12月,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2009年6月26日,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标志着宁波迈入了轨道交通建设时代。

2010年3月18日,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同年12月23日2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11年12月6日,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封顶。

2012年宁波轨道交通将迈入“三线并进”建设格局:1号线一期工程将进入机电设备安装阶段,2号线一期工程全面步入基坑开挖及盾构施工阶段,1号线二期工程也将开工建设。

3.4.7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大事记

2002年,宁波市正式启动轨道交通筹建工作。

2003年12月,宁波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宁波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2008年8月12日,宁波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发改投资[2008]2097号),宁波市成为第二批10个城市中首个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的城市。

2008年12月18日,宁波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发改投资[2008]3535号)。

2009年6月26日,宁波市隆重举行轨道交通工程开工典礼。宁波城市快速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宣告宁波正式驶入轨道交通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