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三农论”
7532000000008

第8章 农业发展和粮食问题(7)

1985年,单是城镇建设,工矿企业建设、乡镇企业建设,农民建房等项目,就净减少了耕地1500万亩,今年一方面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的规模将超过1985年;另一方面,大办开发区、成片开发,相当多的地方政府把土地作为生财之道,问题就更严重了。估计今年占用耕地的数量将会超过1985年的规模。今年11月,国务院发出了严格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紧急通知。从各地来的消息看,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仍未完全刹住,有必要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第二,谷贱伤农,严重挫伤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卖粮难,卖棉难的问题已持续3年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连续几年下跌,跌到了国家定购价以下。据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主要产粮区的材料,100斤稻谷的售价,1990年为40多元,1991年降到30多元,今年国家合同定量收购价为24元。

但很多粮站因缺少资金等原因,迟迟不收,有的收了粮,不付款、又打白条。有的干脆不收购,有的农民要求打白条也可(有个心理安慰,粮交了,政府早晚会付钱的),但这些粮站连白条也不打。大多数农民要用钱,只好卖向市场,粮价暴跌,有的只卖17~18元/100斤。即使这样低价,很多农民也卖不出粮。相当一部分粮食压在农民家里,农民对此意见很大,怨声四起。湖北有农民批评我们说:“共产党雄赳赳,只管种,不管收。”

这几年粮价下跌,而农用生产资料却持续上涨。据湖北省荆门市调查,尿素今年涨到980元/吨,比去年上涨8.9%,磷肥268元/吨,上涨9.1%,水费上涨30%,由于这些价格因素,今年荆门农民每人要减收40元。农业成本增加了,每亩水稻的纯收益今年只有30.92元,比去年减少35.58元,下降53.5%。

农民种粮收入如此之低,卖粮又如此之难,这就必然打击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今年夏秋都出现过农民弃粮(小麦、早稻)不收割的现象,温州有的农民不收小麦,点把火烧了,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今年秋播作物面积粮食少种了400多万亩,今年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抛荒撂荒现象,明年将会更多!

第三,近3年全国农民实际收入增长停滞、缓慢,引发了很多严重的经济社会问题。据国家统计局资料,1989~1991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1988年544.94元增加到708.55元,名义增长163.61元。但同期物价总指数上涨27.1%。所以3年实际上只增长2.2%,平均每年只增长0.7%。这是就全国平均而言的,因为这3年东南沿海,大中城市郊区的乡镇企业及非农产业发展还是很快的,农民由此获得的纯收入增长也很多,所以在中西部和主要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省区,农民实际收入是下降的。据统计,安徽、河北、内蒙古、吉林、湖北、贵州、宁夏等十个省(区)近3亿农民,1991年的年纯收入比1988年实际是减少了,实际收入也是下降的。所以全国约有半数的农民家庭在这3年实际收入是下降的。

1979~1984年,连续6年,农业高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元增长到1984年的355元,扣除物价因素,人均实际收入年均增长15.1%。1985~1988年,农业生产徘徊,但农村经济继续发展,主要是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45元,扣除物价因素,这4年人均实际收入年均增长5%。1989~1991年这3年农业生产增长较快,按不变价格,农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8%,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各主要农产品都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业形势是很好的,但农民实际收入增长停滞,年均下降为增长0.7%,也就是农业增产而不增收,这是很不正常的,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问题。今年农业是个平年,但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很好,所以就全国平均而言,农民年均实际收入会有所增加,但不少农业省区大部分依靠农业为主要收入的农民,实际收入仍处于停滞甚至减少的境地。

农民实际收入增长停滞的后果是严重的,引发很多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问题,最直接的后果是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减少对农业的投入,影响农业生产。据统计,按不变价格计算,全国农民1989年用于扩大生产购置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上年减少22.2%,1990年减少35.4%,1991年减少18.2%。农民实际投入当年的生产费用也是逐年减少的。农民对农业投入减少,必然要影响和限制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

第四,农民不合理负担愈来愈重,屡限不止,成为当今农村最大的社会问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经营单位变了,基本核算单位变了,原来集体的公共开支要靠向农民收提留来解决。大包干开始时,提出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就是俺们自己的”。这是当时干部、农民一致认同的分配原则。集体经营与家庭经营有个根本区别,集体为主经营时,农产品和经济收入在集体,先交国家的,留足集体公共开支部分,余下按工分分给社员。家庭为主经营后,农产品和经济收入先到农民家里。“交够国家的”,这是皇粮国税,有法定数目,农民交是没有问题的。“留足集体的”,集体有公共性开支,农民要向集体交提留,大多数农民通情达理,一般也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提留多少?留足的含义是什么?有没有个界限,实行承包制头几年,没有问题。1983年,有些地区农民就提出负担过重的问题,矛盾就出现了。以后国务院发了文件,规定了集体提留限制在占农民上年纯收入5%的额度内。

1985年以后,中央、国务院年年讲要减轻农民负担,发文件、开会、部署、领导讲话,不遗余力。但实际执行的结果,却是年年在加重农民负担。现在向农民要钱的借口,多得很,可谓名目繁多,五花八门,有的地区,已多达182项,向农民收提留的款项,大大超过上年农民纯收入的5%,多数在1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20%。向农民要钱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大多数是从农民的出售农产品的收入中直接扣留,有的还从邮局汇款中截留,有的则直接上门收款,有的还动用小分队,出动警车,带着警棍、手铐。收不到钱,有直接拉农民的粮食、搬电视机、自行车,甚至有拆屋扒房的!

农村基层干部要收提留(干部也有干部的苦衷),农民交不起,拒交提留,由此产生矛盾,引起冲突,以致逼出人命,酿成惨祸。1992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披露了湖南农妇潘群英跳河自尽的事件,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其实,湖北、河南等地也都有这类案件发生。据有关部门了解,今年就已有8起。

这几年农民实际收入停滞、减少,而农民负担却年年加重,形成了一个新的“剪刀差”。另外,据农业部《农民收入问题》

课题组测算,1989~1991年,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连续3年以较大幅度扩大(1989年为3.2%,1990年为8.4%,1991年为5.1%),这3年全国农民因工农产品价格变动净失利益约639.6亿元,人均75.6元。这两个剪刀差是这几年农民实际收入增长停滞以致减少的重要原因。这样的负担,已超出了农民承受能力,农民已不堪重负,很有意见。对当前这个基本民情我们要有个充分认识。

第五,干部队伍人心躁动,无心管农业。我们国家几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抓”农业管农业的机构和体制。落实“农业为基础”,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国从中央到各级党政机关,到农村基层,有一个庞大的干部队伍在为农业服务,这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组织保证。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有了积极性,管理农业的机构和干部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个积极性变成了两个积极性。农民的生产和经营正在逐渐和市场联系、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但是也应看到建立新的农业经营运行体制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水平而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需要党和政府加强领导,需要有专门机构管,需要有大批的干部为农业的发展做工作。

今年春季以后,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形势是很好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诸如各地相继出现了开发区热、办工业小区热、房地产热、股票热、第二职业热等,在这股大潮中,干部经商热比1985年势头更凶,有的地方出现了市长上街卖衣服,局长练摊,干部纷纷“下海”、“跳海”。特别是撤并机构,精减干部的消息传开以后,连那些不动心的干部也坐不住了,火上加油,热上加热,遍及城镇边陲。这热那热之中,很少有农业热的,不少还是直接损害农业和侵犯农民利益的,如大批农田被占,占用农业资金,向农民集资摊派,等等。更主要的是这支保证农业发展的干部队伍在转向。据我们了解,现在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干部无心抓农业,而把主要精力都放到办工业,搞开发区等热点上,而且有些连农村工作部、农经委和农业局等农业系统的干部,也无心管农业了。

都去经商抓钱了,谁抓农业?谁管吃饭、穿衣?

第六,实行了近40年的主要农产品统购统销的体制,经过这些年市场取向的改革,已经到了可以最后终结的阶段。国家已经做出了分区决策、逐步放开的决定。广东、海南、江西、浙江等省已明确宣布,粮食购销完全放开。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农民引向市场,农产品购销完全放开,这个方向是完全正确的。问题在于已经实行了近40年的以统购统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计划经济体制,目前的干部和农民都在这种体制下生产生活过来的,有些已经形成了“传统”、形成了“习惯”。从旧体制向市场经济新体制如何过渡好,为统购统销这套制度最后结尾,画个句号,还是要做很多工作的。数十年历史形成的东西,要通过历史的方法来解决,不能采取急躁、简单、一放了之的办法,使好事办得不完满。

目前的问题是,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把粮油购销完全放开,看做是放包袱的机会,有的还想乘机捞一把,把三挂钩物资和支持粮棉生产的资金、物资扣下来,有的则借口“把农民推向市场”,而放弃自己的职责,农民在春天按计划定购合同要求种的粮棉,现在也不收购,用“农民去找市场,不要找县长”一类的话来推脱。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现在多数干部和绝大多数农民,对放开之后,明年怎么播种?怎么收购?心中无数,不知所措。有的地方的领导,甚至喊出了“甩掉粮棉包袱,什么赚钱种什么?”

据江苏省赣榆县对购销体制放开后农民心态的调查,有70%的农民怕信息不灵,不知种什么好?有45%的农民怕种了粮会卖不出去,有75%的农民怕工业产品继续涨价。有些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议论,“多了放,少了统”已经反复几次了。现在卖粮难,就放了,会不会以后再统起来,怕政策变。

相当多数的干部不知道怎么领导明年的农业生产,相当多数的农民不知道明年种什么好?这就是问题,如果明年粮食、棉花播种面积实际减得很多(现在粮价低,种粮棉收入相对少),那么,明年的粮食、棉花生产就会成为问题。

三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步增加了农业的投入,这些年农田水利、农用工业、农业科学技术都有了发展,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有了提高,赢来了1990年农业生产的全面增长,达到了新的高峰。1991年虽遇大的洪涝灾害,仍取得了较好的收成。连续3年的丰收,保证了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稳定了经济、稳定了社会,并且还增加了一定的储备。

现在农业的问题是,相当多数务农种粮棉的农民连续3年实际收入增长停滞甚至减少,负担加重,种粮种棉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就全国而言,今年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但棉花大幅度减产,秋粮也略减,这是个新的信号。种种迹象表明,明年的农业生产很不乐观,这要引起我们高度警惕,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新的农业徘徊。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第一,摸清情况,统一认识。今年秋天,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了。应该说,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如不及时解决,或处置不当,有可能导致明年农业出现问题。但农村中的这些严峻情况,还没有得到共识,特别没有得到农业部门以外各部门同志的共识,有的人还停留在农业形势已经好转,粮棉多得用不了的阶段上。所以很有必要组织一次对农村问题再认识的深入调查,特别要组织中央和省市两级各部门的领导和骨干下到农村基层去,直接向农民和基层干部做一番调查,弄清楚现阶段农民的生活状况,富裕程度,农民的喜、怒、哀、乐,农民在做什么?想什么?有些什么困难?去摸清楚这几年到底占用了多少耕地?有多少已经用了?有多少还闲着?摸清楚农民手中有多少“白条”?为什么中央三令五申严禁打白条,而白条却年年有,今年又更多?为什么国家银行拨了农产品收购资金,到下面就很少了?这些资金到哪里去了?摸清楚农民到底有多少负担?

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年年讲要减轻农民负担,而负担却一年年在加重?摸清楚近几年农业丰收,而农民的实际收入却停滞不前的原因。为什么这几年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又扩大了,扩大了多少?摸清楚农民家中有多少存粮,国家仓库里有多少存粮,多少存棉,账面库存有多少,实际库存有多少,为什么账库不符?这些都是当前的基本农情,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摸准摸清国情,是我们制订政策的依据,也是统一大家认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