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国乡镇企业开支了5400亿元的工资,职工人均年工资为4138元。1997年全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090元中,有623元来自乡镇企业的工资性收入,占30%。但这很不平衡,乡镇企业办得多,办得好的地区,这种工资收入就多,反之就少。现在农村中,农民收入的差别很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没有乡镇企业的收入和收入的多少。
乡镇企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办起来的,乡镇企业姓农,农业同乡镇企业的关系是母子关系,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之后,它就反哺农业。80年代中期,苏南等地区就提出了乡镇企业要“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任务,实现了“依靠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良性循环。据统计,仅“九五”以来,全国乡镇企业用于补农建农和农村事业建设的资金就达250亿元,成为农村基础建设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推动当地农业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分化,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使原来单一从事农业的农民,逐渐向多职业,多阶层的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小城镇建设格局转化,随着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集中,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已迁移进了小城镇,使小城镇繁荣富庶起来,改变了原来城乡分隔的二元社会结构。
早在1987年4月,小平同志就说过:“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突然冒出搞多种行业,搞商品经济,搞各种小型企业,异军突起。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乡镇企业每年都是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率,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工业,还包括其他行业,解决了占农村剩余劳动力50%的出路问题,农民不往城市跑,而是建设大批小型新型乡镇。”这是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深刻总结。
二十五届三中全会文件指出:“当前乡镇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时期。”这是由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和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和形成的。总体而言,乡镇企业也经历了发展-调整-高涨-调整这样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经过1992~1994年全国高速增长的阶段以后,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银根紧缩,贷款渠道变狭,资金紧张,投入大量减少,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国内消费需求平淡,许多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销售困难,销售率下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受阻,引进外资受挫,使问题更加严重。就乡镇企业自身来说,外部环境变得严峻以后,自身的矛盾也日益显现。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在1997年乡镇企业的增加值中,第二产业占84.7%,第三产业占13.2%,第一产业占2.1%。在乡镇工业中,绝大多数又与国有工业的产业、产品同构。在80年代末,乡镇企业中的纺织、食品、机械三大行业,与国有工业的结构相似系数达到0.985。这种高度同构现象,造成了资源紧张,生产能力过剩,产品市场竞争激烈,销售非常困难。一些国有企业,经过改革,依靠技术装备优良,销售、维修、服务网点齐全等优势,使一些同类乡镇企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二是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大部分产品起点低,技术含量少,比较粗放,原来依靠劳动力便宜,成本低,有价位低的优势打入市场,现今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对产品质量有了较高的要求,这类粗放价廉的产品就难以进入市场了。三是乡镇企业在开始创办的时候,依靠社区政府力量,推动聚集了资金、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办起了企业,行政力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权责不清的弊病日益突出,有的集体企业,逐渐办成了“二国营”,这类乡镇企业原有的机制灵活,从业人员积极性高等优势正在丧失。四是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经营管理有待完善,2000多万个企业,多数是在这十多年中办起来的,铺摊子,外延扩张,放松了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这也影响了乡镇企业的健康发展。
因为有这些主客观原因,所以自1996年以后,一方面乡镇企业就全国来看,还是继续发展的,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仍然是农村经济的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起着推动农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火车头的作用;另一方面乡镇企业也面临比较严峻的形势。乡镇企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级。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乡镇企业增长速度趋缓。整个“八五”期间,乡镇企业平均年增长42%,1996年猛降到21%,1997年为18%。今年1~8月,全国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37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9667亿元,比去年同期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小城镇建设增长14.1%。按说,在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下,乡镇企业有18%、15.6%的增长速度已是难能可贵的了,问题是这个发展势头还在继续趋缓。以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多年独占乡镇企业鳌头的江苏省来说,1994年全省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加36%,1995年下降为31%,1996年猛降到7.5%。1997年略有恢复,今年的发展还是遇到很多困难。
第二,乡镇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下降,亏损增加,一部分企业破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弱。1997年乡镇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为11.7%,资本收益率为22.4%,比1995年分别下降和3.9个百分点,每百元成本费用创利税9.9元,比1995年减少0.15元。1997年实现利税总额3238亿元,上交国家税金1526亿元,增幅也下降了。以往乡镇企业的亏损面是很小的,1997年乡镇企业亏损面达到15%,比1996年上升7个百分点,亏损额为600亿元,比上年增加33%。1997年关停企业大量增加,仅乡村两级集体企业就关停6.5万家。由于近几年对乡镇企业的投资增速大幅下降,效益不好,所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也减弱了。“八五”期间,平均每年吸纳688万人,1996年只吸纳646万人,1997年不但没有吸纳,反而减少458万人。
这些都是过去很少有过的。
第三,乡镇企业出口商品受阻,引进外资减少。1992年以后,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很快,成为推动乡镇企业技术革新,设备更新换代,产品上档次的一支重要力量。整个“八五”
期间出口商品交货值每年递增63.5%,兴办外商投资企业万家,引进外资271亿美元,平均每年增长73%。但自1996年以后,形势逆转,1997年出口商品交货值只比上年增长16.5%,引进外资只增长12%。今年1~5月出口商品交货只增长3.12%,而且5月份还出现了3.35%的负增长。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竞争激烈,产品跌价严重,部分产品跌至成本,造成产品积压和企业停产。
乡镇企业出现的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已经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引起了有关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一部分同志的忧虑,上上下下都有很多议论。怎样来认识乡镇企业目前的状况,怎样才能使乡镇企业走出目前的困境,进一步发挥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如何使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中继续起到火车头的带动作用,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今年4月江泽民同志在江苏考察乡镇企业时指出:“正确认识乡镇企业面临的形势,增强搞好乡镇企业的信心。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但目前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乡镇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正表明,乡镇企业当前正处于一个调整和创新时期。综观乡镇企业的历史,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一支异军,乡镇企业的发展正是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克服一重又一重的障碍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可喜的是,经过两年多的调整,不少地区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调整结构,许多企业苦练内功,改善经营管理,有望在近期走出低谷。曾经创造了经济奇迹的“苏南模式”
的苏南乡镇企业,前几年,面临比较艰难的困境,经过反思,经过调整,不断扬弃,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出现了产权多样化,投资多元化,经营资本化,企业规模化,发展外向化等新的变化,呈现出后劲充足、蓄势待发,准备再创辉煌的态势。随着国际形势特别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乡镇企业经过调整,经过创新,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所以,任何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怀疑、动摇都是不对的。
乡镇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新高潮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也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经济增长面。实践已经证明,国家离不开乡镇企业,市场离不开乡镇企业,农村离不开乡镇企业,农民也离不开乡镇企业,现在乡镇企业已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部门推算,乡镇企业的增加值每增减3.7个百分点,就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减1个百分点,乡镇工业的增加值每增减2.7个百分点,就会影响全国工业增加值增减1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出口的增长速度增减2.5个百分点,就会影响全国出口增长速度增减1个百分点。乡镇企业的增长速度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5万人左右的就业岗位。现在的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农村发展中,则更加重要。多年各地的实践表明,在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地区,乡镇企业兴,则百业兴旺;乡镇企业衰,则百业凋零。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千方百计要继续积极发展乡镇企业。
实际上乡镇企业确实具备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乡镇企业10多年发展的辉煌成就,已经雄辩地说明了发展乡镇企业是在我国搞现代化,农村实现小康的一条必由之路,这已成为全党全国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农村群众的共识。在全国已经涌现了一批通过办乡镇企业,脱贫致富乃至甚至实现现代化的市、县、乡(镇)村,各地都有一大批白手起家,从小到大,办得很好乃至已经建成现代企业的乡镇企业,这都是在各地树立的先进榜样和发展乡镇企业的旗帜。我们已培养造就了一支埋头苦干、精通业务、懂经营、会管理的干部队伍,更有一支数以亿计的中国特有的农民工人队伍。而就全国来说,乡镇企业还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办得还比较少,有的还刚刚起步,有的基本上还是空白,所以,发展乡镇企业还有巨大的空间。而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和矿产资源,而且有巨大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和致富的途径,这些地区既有发展乡镇企业的潜力,也有强大的动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一步把现有多万个乡镇企业办好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三如何充分发挥运用已有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适应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要求,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把积极发展乡镇企业这件大事办好,还有许多政策问题要解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十五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关于乡镇企业的论述,为解决当前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抓住机遇,准备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文件指出:“当前乡镇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重要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乡镇企业积极扶持,合理规划,分类指导,依法管理。”这是国家关于乡镇企业的基本方针、基本政策,《乡镇企业法》对此做了明确规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委和政府更要做好对于乡镇企业的指导、规划、协调和扶持的工作,积极促进和引导乡镇企业健康发展。在当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抓好乡镇企业的结构调整工作。所谓结构调整主要要调整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中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结构,总的是第二产业偏重,第三产业偏轻,要特别重视县城以下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在乡镇企业区域结构中,东部要巩固、提高、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三是在乡镇工业结构中,要逐步降低和城市国有工业结构相似的系数,扬长避短,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工业;四是在乡镇企业的规模结构上,现在2015万个企业,绝大多数是小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的大中型企业只有6400家,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1000家,全国性集团1039家,上市企业35家。这些企业大部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在有条件的地方,都要办几个上规模有水平的企业,可以起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在乡镇企业产品的档次结构上,现在多数是质粗价廉的产品,要通过技术革新,增加中、高档产品,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经济效益。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乡镇企业要适应这个潮流,调整结构,求得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