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打破包围圈反“围剿”斗争
7531500000007

第7章 第二次反“围剿”(2)

经过不到一天的激战,第二十八师副师长王庆龙、旅长柴乔松、参谋长朱子奇等高级指挥官,死的死伤的伤。在收容站清点人数时,只剩下1500人。原本1万余人的第二十八师,就这样被红军消灭了。在这场战斗中公秉藩曾多次突围,但都没有成功。19日,公秉藩被赤卫队俘虏。他乔装打扮,混在俘虏队伍里没有被红军认出来。第二天,公秉藩同其他俘虏一样,领了路费之后被释放了。

第四十七师王冠英部接到齐向辰的命令后,由富田出发前往增援。由于红军破坏了沿途的道路和桥梁,敌人一边走一边修路,行动十分缓慢。5月16日,该部到达九寸岭、观音崖一带,遭到埋伏在这里的红军一阵猛打。经过半天的激战,敌人伤亡惨重。5月17日,该部在齐向辰的直接指挥下,才得以向永丰方向逃窜。结果,在半路上,又被红军消灭了3000多人。

(三)广昌之战

孙连仲指挥的中路军,其主力第二十五师、第二十七师于4月下旬开始南进。第二十五师由宜黄经河口、黄陂、草台冈、新丰一带,向洛口推进,然后转向南团。第二十七师在师长高树勋的指挥下,由乐安南进,经招携、小树岭向东韶前进。该师进入根据地后,找不到红军踪影,询问当地的老百姓,也是一问三不知,完全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5月18日,高树勋率领师部到达南团,很快接到孙连仲转来的南昌行营急电,要他们赶往藤田增援第五十四师。第二天,第二十七师由南团出发前往藤田。沿途都是崇山峻岭,中间是一条羊肠小道。该师士兵都来自北方,害怕走这样的小路,所以行动非常缓慢,一天只前进了四五十里。

21日,第二十七师达到坳子岭,得知第八十一旅在经过中村时遭到红军的伏击,其先头部队伤亡惨重,团长已经阵亡。于是,高树勋连忙带领第八十旅向中村急进。中村四面环山,中间是平地。到达中村时已经是傍晚了,高树勋觉得夜战不利于国民党士兵,于是就命令部队在中村以东构筑阵地。22日拂晓,红军从南坑、北坑向中村方向赶来。孙连仲命令第二十七师立即向东陂撤退,同时命令第二十五师向草台冈撤退。可是,红军早已把中村包围了。第二十七师师部及直属部队、第八十旅旅部及直属部队,顿时乱作一团,只得各自为战。经过一阵激战,敌人成了瓮中之鳖。高树勋丢弃部队,独自逃往大金竹才停下来收整部队。这时,位于中村东边的第八十旅已溃不成军,也退往大金竹,然后向乐安、宜黄撤退。这场战斗,第二十七师伤亡2000多人,损失重机枪20多挺。

第二十六路军在逃往宜黄途中,接到南昌行营急电,要他们立即增援广昌。当时,位于广昌的第六路军正遭到红军的进攻。

原来,朱绍良指挥的第六路军,除了将新编第十三师留在南丰、南城维护后方联络,作为战略预备队外,其余4个师遵照南昌行营的命令,于15日前攻占了广昌、头陂、新安、白水一线。朱绍良带领总部驻扎在广昌,督促各师修筑工事,抢搜粮食,作好南进的准备。23日,朱绍良获悉了孙连仲部被红军击溃而北撤的消息,由此判断红军一定会东进围攻广昌,于是,他立即下令第八师向广昌以南集结,第五师从头陂撤回高昌待命。26日,朱绍良让第二十四师一部撤至甘竹、白舍,第八师一部撤至付坊,分别承担广昌西北、西南一带高地的守备任务,以掩护第六路军的撤退,而总部和第四师主力则在广昌城内做撤退的准备。

根据上述敌情的变化,红一方面军临时总前委决定,乘敌第五师4个团没来得及撤离广昌之机,围歼该敌。具体部署为:红三军经甘竹向南丰方向急进,追击北撤之敌第八、第二十四师;以红四、红十二军攻击广昌城;红三军团作为攻城总预备队。27日凌晨,红军向广昌守敌发起进攻,敌第五师奉命占领广昌西北阵地。上午7时,第五师师部正准备出发,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逼近城下,第五师师长胡祖玉急忙下令退回城里。上午10时,胡祖玉在阵地观察战况,被红军的子弹击中胸部,伤势严重,敌人的军心开始动摇。朱绍良闻讯赶来,吩咐在黄昏时取道盱江东岸撤退。具体部署为:第八师首先撤退,于次日下午赶到70公里以外的南丰,并负责城内的防务;第二十四师掩护第八师、第五师撤退,朱绍良随第五师前进。下午5时,士兵们用行军床将胡祖玉抬出广昌城,经过盱江桥,向千善、石嘴撤退。一个小时后,第八师大队人马蜂拥而至,跟随朱绍良和第五师逃过盱江桥。

28日,红军攻占广昌城,此次战斗,红军消灭了第五师一部。当时,红军如果知道广昌城内发生的情况而不顾疲劳集中力量攻击广昌,虽不能消灭第六路军大部,但至少会全部消灭担任掩护任务的第五师。

28日下午,胡祖玉被送到南丰。第二天清晨,用船送往南昌,住进法国医院。因其伤势严重,南昌行营专门派飞机从上海接来著名医生牛惠生进行诊治,结果是无药可医。6月3日,胡祖玉在南昌一命呜呼。蒋介石为了给部下打气,特下令进行“公葬”,并发放抚恤金3万元。

(四)攻占建宁

第五十六师下辖3个旅,1931年初,奉南昌行营的命令,该师副师长陈万泰带领第三三一团和三三四团的一个营驻守福建延平,负责延平通往福州的交通安全。第一六八旅的2个团驻守建宁。另外,该师还有两个团分别驻扎在安远和宁化。四五月份,这两个团听说红军要向福建开拔,连忙从安远和宁化缩回建宁,占领了建宁外围的有利地形,修筑工事,准备对付前来进攻的红军。

敌人在建宁的具体部署为:第一六七旅旅长刘尚志指挥第三三二团、第三三四团布防在建宁北门外的溪口及左侧高地;第三三六团位于第三三四团左侧的五里村、马鞍山一带,防止红军从石城、宁化方面进攻;第三三三团布防在建宁河南边对岸的高山上;师长刘和鼎带领特务营驻在城里。

广昌战斗结束之后,红一方面军总部率领红三军团和红十二军主力继续向建宁前进,准备歼灭第五十六师。30日下午,红军到达建宁城外围。刘和鼎发现红军在城外活动,连忙下令破坏了通往宁化、石城的桥梁。31日,红军向建宁发起猛烈攻击,第一六六旅招架不住,从溪口阵地上溃退下来,红军占领了建宁河对岸的炮台山高地。在红军的打击下,防守接龙桥的敌人乱作一团,争相逃命。当敌人撤至二三里以外时,第三三六团团长大声喝道:“弟兄们!师长还在城里没有出来,赶快冲回去,违者枪毙!”尽管如此,敌人还是像潮水一样在溃退。这时,红军已经堵住了通往泰宁的道路,敌人只好向乐县逃窜。至下午6时,红军消灭了第三三三团和第三三六团,击毙了第三三六团团长汤霖,其余的敌人逃往梅口对面的大山里。刘和鼎见无路可逃,慌忙脱下服装,带上两名警卫,在河边弄来一只木桶,准备渡河,结果遭到红军的阻击,木桶被打穿。刘和鼎落入水中,被卫兵救起后逃往将乐。这时,他发现自己带的“八千子弟”,连同红军释放回来的士兵在内,只剩下500多人。

至此,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主要原因是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坚持了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集中优势兵力,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针。在苏区人民群众的支援和地方武装、赤卫军、少先队的紧密配合下,连续作战,在5月16日至31日的15天里,由西向东横扫700里,在西起富田,东至建宁的广大战线上,五战五捷,先后击溃敌人8个师,歼敌3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械2万余支,炮30门,电台2部,并占领赣东、闽西北广大地区,巩固并扩大了中央苏区,积累了打破敌人“围剿”的宝贵经验。

1944年,朱德在总结这次胜利时说:1931年5月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这次反“围剿”打得很好。不过,这时已经同以前有些不同了,因为项英来了,产生了一些分歧。但是,错误意见还没有占上风,红一方面军仍然有毛泽东的领导,所以很快就取得了胜利。这个胜利,仍然是靠诱敌深入,集中力量歼灭敌人,依靠群众,依靠根据地而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