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打破包围圈反“围剿”斗争
7531500000018

第18章 第五次反“围剿”(3)

广昌保卫战是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最残酷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战役。敌人的武器是最新式的,每个营拥有4~6挺重机枪,每个连拥有6挺轻机枪。另外,还有普福斯山炮团、法制迫击炮营,火力非常强大。相比之下,红军武器装备远不及敌人,而且缺乏弹药。陈诚千方百计诱使红军主力决战,而3万红军被指定在抚河两岸同数倍于己的敌人进行对峙,筑堡挖壕,展开阵地战。

4月27日上午10时,敌第十四、第十一、第六十七、第九十四、第六、第七十九等师,开始向广昌发起猛烈攻击。敌军的炮兵向红军阵地发射大量炮弹,红军的很多工事被摧毁,敌军的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不顾一切地猛攻红军阵地。红军英勇地坚守在阵地上,当阵地被敌人攻占后,红军又组织反击,将阵地夺了回来。由于敌人的火力过于强大,红军伤亡严重,但仍给了敌人沉重的打击。敌人的伤亡,特别是第十四师的损失更为惨重。

晚上7点钟左右,红军猛攻敌第十四师阵地,以密集的队伍向敌第八十一团阵地发起猛烈冲击。在红军的打击下,眼看敌第八十一团快支持不下去了。敌第十四师师长霍揆彰连忙调集部队进行增援,这才保住了阵地。战斗一直持续到4月28日下午1点多,枪炮声才渐渐停下来,双方处于休战状态。

原来,红军在撤退之前,向敌第十四师发起了一次猛烈的进攻。在夜幕的掩护下,红军主力开始撤退。拂晓时,敌十四师发现红军已经撤退,便将这一情况报告了前线指挥官罗卓英。罗卓英立即派部队搜索至广昌,才发现这里已经成为一座空城。

在历时18天的战斗中,红军共消灭敌人2600多人,但自己伤亡5500多人,占参战总兵力的1/5。当时任国民党第十四师特务营营长的方耀在《记广昌战役中的第四师》的回忆文章中这样描述了当时战场情景:28日上午,因第十四师仍在驻地休息,我为了调查双方情况,从驻地向县城步行,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进,一直到城内。沿途战场上的尸体纵横交错,到处都是。

博古、李德本来打算在广昌地区同敌人进行决战,但是,严酷的现实证明这是行不通的。当晚,博古、李德、朱德急电周恩来:广昌西北之战未能获得胜利,现只有直接在广昌支点地区作战之可能,但这不是有利的,提议放弃广昌而将我们的力量暂时撤至广昌以南。周恩来复电表示同意。4月28日凌晨,朱德下令放弃广昌。

广昌失守之后,红军进行了保卫建宁的战斗。这里原是红一方面军总部所在地。红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终究还是没有守住。敌人开始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中央苏区的人力、物力日益匮乏,红军在内线作战已难以继续下去了。

鉴于这种形势,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并将此事报告了共产国际。为此,中共中央成立了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从事转移的筹划工作,实际上就是为长征作准备。伍修权后来回忆说:长征是不是仓促决定的?我看不是。在广昌失败后,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已经在商量转移的问题,确定的目标是湘鄂西,向红二、六军团靠拢。所以,进行长征是有半年的准备时间的。国民党军队攻占广昌、建宁后,气焰十分嚣张。从7月上旬起,以31个师的兵力,从6个方向对中央根据地的中心区域兴国、宁都、石城等地发起全面进攻。在博古、李德的指挥下,红军采取六路分兵、全线抵御的方针,同敌人展开阵地战,继续拼消耗。结果,没有一路红军能够抵挡住敌人优势兵力的进攻。8月下旬,敌人占领广昌以南的重要阵地驿前。红军北部防线被敌人突破,东线也被敌人打开缺口,西线和南线形势日趋严峻。

(五)温坊大捷

在四面告急的形势下,李德已无计可施,只好抱病不管了。由于李德不再过多地干涉前方作战,这使红军反而打了胜仗,这就是温坊大捷。温坊,位于福建长汀县东南。9月1日,在朱德的指挥下,红一、红九军团和独立第二十四师相互配合,在此接连打了两仗,重创了敌东路军李延年纵队,歼敌40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使红军得到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最大的补充,也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打得最好的一仗。

李延年纵队共4个师、19个团,装备精良,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在对十九路军作战获胜后十分骄狂,轻视红军,不满足于步步为营的筑垒推进方式,有时一次就冒进几十里。早在8月初,朱德就开始注视这股敌人的动作,掌握了敌人轻视红军而又十分疲惫的特点,决定在运动战中给予有力打击。

8月3日至16日,朱德多次电令红一、红九军团向李延年纵队推进的方向集中,伺机打击这股敌人。李延年发现红军主力的动向后,不敢再冒进,又采取筑垒推进战术,使红军难以找到机会。为了诱敌深入,8月23日,朱德命令红一军团向西转移至长汀以北的曹坊、罗溪待命。这样一来,李延年又大胆地集中4个师的兵力向连城、朋口一带大步推进。8月26日,朱德电令红一军团秘密返回,会合红九军团和独立第二十四师,在朋口西侧的童坊及河田地区隐蔽集结。与此同时,红一军团以一部分兵力伪装成整个军团,从宁化继续向西撤退,以迷惑敌人。另外,红九军团和独立第二十四师伪装成地方部队,在原地休息或修筑工事,以诱使敌人大胆地向长汀推进。敌人果然上当了,以为红军主力已远离闽西向西去了,便开始向长汀急进。

根据敌人的行军路线,朱德判断,敌人从朋口向长汀急进途中必将经过温坊,而朋口至温坊沿途10公里地势险要,两侧高山绵亘,可以埋伏大部队,是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利地形。8月31日,朱德急电红一军团林彪、聂荣臻:敌李延年纵队于9月1日起向温坊中屋村筑碉前进,红一、红九军团及独立第二十四师主力应在温坊中屋村间执行突击李延年纵队的任务。根据朱德的部署,红一、红九军团迅速集结于温坊附近山地。9月1日中午,敌第三师第八旅3个团闯进了红军的伏击圈,而且没有后续部队。傍晚,红军乘敌人尚未完成构筑工事,突然发起猛烈攻击,截断其退路,然后从两翼发起猛烈攻击。战至第二天凌晨2时,红军全歼敌人2个团,第八旅旅长许永相和少数敌人脱逃。

此次战斗,红军俘虏敌人16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三四十挺,迫击炮数门,步枪弹药无法统计。因为是夜间作战,红军伤亡不大。朱德断定,李延年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很快就会组织部队向温坊反扑。于是,9月2日,朱德致电红一、红九军团,指示他们准备消灭敌人的来援部队。果然不出朱德所料,李延年的先头部队被红军歼灭后,他们并没有搞清楚红军的兵力情况,继续派第九师和第三师,向温坊推进以求报复。

9月3日,朱德获悉敌人向温坊推进的消息后,立即指示红一、红九军团及独立第二十四师,在温坊给敌人以短促突击,消灭其先头部队。当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红军在温坊打了第二仗,再次给进犯的敌人以沉重打击。

整个温坊战斗,红军共打垮李延年第三师、第九师,共10个团。国民党东路军主力遭受惨败,蒋介石大为震惊,下令枪毙了第八旅旅长许永相,将第三师师长李玉堂由中将降为上校。

然而,温坊战斗的胜利并没有改变整个战局。到9月下旬,中央苏区只剩下瑞金、会昌,于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等几个县。在此情况下,红军只有撤离中央苏区了。

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10月10日晚,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10月16日,各部队在于都河以北集结完毕。从10月17日起,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中共中央、中革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共86000余人,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