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不可不读的微历史—历史细节中的微言大义
7422300000012

第12章 千磨万击还坚劲(2)

借琴劝谏

齐威王刚即位时,沉迷于声色犬马,不理国政。九年之间,齐国屡遭侵犯,很是被动。一天,有人求见齐威王,自称“名叫邹忌,擅长弹琴。听说大王爱好音乐,特来求见”。齐威王召见了他,在他面前摆上一张琴。邹忌抚着琴弦却不弹,威王问他为何。他放下琴,严肃地说:“臣所知的是琴理。琴应用来禁止淫邪,改邪归正。伏羲造琴时,使琴身仿佛宇宙天地,也有尊卑君臣之道。浊音宽而不弛,是为君之道;清音廉而不乱,是为臣之道。文王和武王在宫、商、角、羽、徵之外又各加一弦,文弦是少宫,武弦是少商,象征君臣之恩,君臣相处融洽,政令和谐,治国之道也不过如此。”威王说:“先生既知道琴理,一定会懂琴音,请试弹一曲吧。”邹忌答道:“臣以琴为事业,就懂琴音;大王以国家为事业,为什么就不懂为国之理呢?现在大王抚国而不治,与臣抚琴而不弹有什么不同?臣抚琴而不弹,不能使大王舒畅愉快;大王抚国而不治,就恐怕不能使千万百姓舒畅愉快了!”威王大惊,省悟地说:“先生以琴谏寡人,寡人明白了。”

吉祥自求

楚国降下吉祥之兆,群臣都来祝贺。荀卿没来,楚王召他问原因。荀卿说:“我小时曾受老师教育。你听说的吉祥事,不是我所认为的吉祥。我听说君王的吉祥事有三件:得到圣人为上,丰收年景为次,得到凤凰、麒麟为下。先王考虑治理国家,看见一种不同一般的东西,必定省察自己的执政情况。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就自我反省有什么德行而降吉祥。假如果真有德,就更加勉励还没有做到的;倘若没有德,就反躬自省,担忧它不可信,害怕它变福而为祸。认为是不吉祥的征兆,就自我反省犯了什么罪而招引它降临。如果真有罪,不等到天亮就改掉它;没有罪过,就早晚恭敬小心,检点自己的视听。如今三闾大夫被放逐,死在湘地,鄢、郢、夷等地全被秦国占领,农夫、牧童没有一个不拿起武器来抵抗秦兵,而老年病弱都来送水送饭。火灾旱灾相继,闹饥荒,没有蓄存的粮食。虽然有凤凰、麒麟每天聚集在郊外,也不能填补楚国的漏洞,何况是变色的鸟、不合常规的草木呢?你如果不省悟,楚国就危险了。”楚王仍然执迷不悟,荀卿隐退到兰陵,楚国最终而灭亡。

坐看深远

晋献公想借道于虞国攻打虢国,荀息说:“您用垂棘产的璧和屈产出产的良马去贿赂虞国国君,请求借道,他必然会答应。”献公说:“垂棘产的玉璧,是我先祖留下来的宝物;屈产出产的良马,是我喜爱的骏马。假如虞国受了贿赂而不借道路怎么办?”荀息说:“他不借给我们道,必然不敢接受我们的贿赂。假如接受了我们的贿赂而借道给我们,那就好像把宝物从宫内仓库取出来放进宫外仓库一样,骏马就好像从宫内的马棚里牵出来拴到宫外的马棚里一样。”晋献公于是派荀息用垂棘出产的美玉和屈产出产的骏马去贿赂虞国君主,请求借道。虞国君主贪图美玉和骏马,准备允许晋国的借道请求。宫之奇劝虞公说:“不能借道。虞国与虢国就像车子两边有保护的木棍一样。棍靠着车,车靠着棍,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假道晋国去攻虢国,那么虢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灭亡了。希望您不要答应。”虞国君主没有听从宫之奇的意见,终于借道给晋国。荀息率兵打败了虢国。过了三年,晋国起兵攻虞国,又战胜了虞国。荀息果真牵着骏马、拿着美玉奉还给献公。

天时莫违,民心勿背

晋平公要在春天筑一个高台。大夫叔向劝谏说:“不行啊!古代的圣王注重德政,并且尽力施行,减缓刑罚,顺应农时。现在您却在春天筑台,会耽误农时。如果德政不能施行,民心就不会归顺;刑罚不减轻,百姓就有怨愤;再加上违背农时、耽误农耕,这是对他们沉重的压榨。王者统治百姓,应该是养育他们。现在却要压榨百姓,怎么能够长治久安、扬名后世呢?”晋平公认同了叔向的观点,停止了筑台。

播种重于筑台

晋国大夫赵简子春日在邯郸筑台。可是天不佑他,春雨不停。赵简子也知道“春雨贵如油”,正是播种的好时节,他对手下的官员说:“该催促播种了吧?”家臣尹铎说:“公事紧急。安排下种吧,又挂念筑台;即便想催促下种,也难以办到。”尹铎这么一说,赵简子马上警醒过来。他停止了筑台,放弃了劳役。他感慨地说:“我把筑亭台当做要紧事,但它不如百姓播种的事急迫。我放弃筑台,老百姓会知道我对他们的仁爱。”

危如累卵

晋灵公贪图享乐,派大臣屠岸贾给他造一座九层的琼台。他怕有人劝阻,下令说:“谁敢进谏,一律杀头!”大臣荀息知道后,便来求见晋灵公。晋灵公为了防止荀息劝阻,命武士弯弓搭箭。只要荀息一开口劝谏,便立刻把他射死。荀息见到晋灵公后,故作轻松地对晋灵公说:“我今天来拜见大王,并不敢向你规劝什么,只是来给你表演一个特技。我能够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9个鸡蛋垒上去而不会倒塌。”晋灵公好奇,便叫荀息表演。荀息先把12颗棋子垒起来,再把鸡蛋一个个加上去。晋灵公见了,在一旁大叫“危险”。荀息慢条斯理地说:“这有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晋灵公问他更危险的是什么,荀息说:“大王,弥造九层高台,弄得国内已没男人耕地,国库空虚。一旦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难道不更危险吗?”晋灵公这才省悟过来,立刻下令停建高台。

厚葬死马

一天,楚庄王最爱的一匹马突然死了。楚庄王心疼极了,命文武百官向死马志哀,准备以高级的双层棺材装殓,像对待宫廷官员一样办丧事。大臣劝阻,楚庄王便下令:有谁再为葬马的事进谏,一律处死。优孟直闯王宫,声泪俱下。楚王见状便问:“为何如此大哭?”优孟说:“我为马死而难过。为最心爱的马办丧事却这样简单,太失楚国的面子了!”楚王听了很高兴,便问应怎样办。优孟说:“应与葬国王的礼节一样,用汉白玉雕刻内层棺材,用花纹精美的梓木做外层棺材,发动全城百姓挖坑堆坟。并邀各国的使节前来送葬,让齐国、韩国的使节引幡招魂,赵国和魏国的使节护送。用整牛、整羊来祭祠,再追封它户侯的谥号。使天下所有的人都晓得楚王的马死了,我们的楚王把马看得比人重要。”楚王如梦初醒:“原来我犯下这样大的错!现在我该怎么办?”优孟说:“和其他牲畜一样,将它宰了炖熟。让大家饱餐一顿,这是最好的葬礼。”楚王接受了这一建议。

人乃事物之根本

鲁国国王想效仿三皇五帝,敬重贤能,做一些实事,但他总是忧心忡忡,觉得自己的安全没保障,也拉不下架子。楚国贤人熊宜僚向鲁王建议说:“南越民风古老淳朴,人无私心,人们行为举止都很随意。您去那里,可以抛弃庸俗的念头,修成大道。”鲁王说:“那儿山高路远,没有车船,我可怎么办?”熊宜僚说:“不要以为你是国王,就放不下架子,也不要安于高位就迈不开脚步。您本人就是一辆用不坏的车子,您的头颅是车把式,您的体力是驾车的马匹,您的双脚就是车轮。”鲁王又担心地说:“那地方偏远,又荒无人烟。我没有粮食、酒肉,吃什么?”熊宜僚说:“把您的消耗降低,让您的欲望减少。即使您吃了上顿愁下顿,也会把糠菜当成美餐。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既不要自视为王侯,也不要看不起自己的贫贱。这样,富贵的日子能过,贫贱的日子同样能过。如果富贵不会成为自己骄纵的本钱,那么贫贱也就不会成为负担。事物的发展变化本来如此,只有人才是根本的!”

不可断才

楚王担忧令尹娭吕臣不胜任其职,想撤掉他,问审申。审申说:“不可。”楚王问:“为什么?”审申说:“令尹是楚国宰相,国家的大事,没有比设置相职再大的了,不可轻动。如今你想撤去他的相职,必须选择好接替他的人,有替代他的就可以了!”楚王说:“令尹不能辅佐楚国,不仅各位大夫及国人知道,鬼神也知道。只有你认为不可撤他,我不明白。”审申说:“我的家乡有一户世家大族,他家的屋梁被虫蛀得将要塌了,要更换它,于是请来工匠尔。工匠尔说:屋梁确实被虫蛀得不能不换了,但必须先找到梁材,不然就不能换。那人不能等,就去请别的工匠,捆起许多小木料充作屋梁替换了旧梁。那年冬天十一月,天降大雪,屋梁承受不住,梁断屋塌了。如今令尹虽然不能胜任,但承接了他祖父的余威,国人和他是老交情了。而楚国的一代新臣能力还弱,没有能接替他的,这就是我说不可撤他的原因。”

唇亡齿寒

秦国憎恶楚国而对齐国友好。秦将王翦统帅军队讨伐楚国,田忌对齐王说:“为什么不去援救它?”齐王说:“秦王和我关系友好,如果援救楚国那就是断绝同秦国的关系。”邹克说:“楚国不是秦国的对手,楚必定灭亡,不如发兵去援助秦国,这样可巩固同秦国的关系。”田忌说:“不能这样。秦国是虎狼,天下的强国有六个,秦国已经夺取了其中的四个,所存在的只有齐国和楚国了。就像摘果子一样,先摘近的然后摘远的。那些还没有被它夺取的地方,是因它的力量还达不到,它能最后把你保留下来吗?如今秦国难道真的是恨楚爱齐吗?齐、楚两国倘能合力,还能足以抗拒秦国。按地理位置来说,就是楚国近而齐国远。结交远的而攻打近的,这是秦国一贯使用的手段,它要攻打楚国就首先同齐国友好。楚国灭亡了,齐国又怎么能单独存在呢?楚国在早晨被消灭,齐国必定在晚上被灭亡。”后来秦国果然先吞并了楚国,接着消灭了齐国。

不问成规

燕文公走到半路上,马死了。有人告诉他说:“卑耳氏的马好,求求他吧。”卑耳氏推辞说:“我的马都是野马,不能用来充当君王的驷马。”燕文公派人强夺他的马,结果人和马都逃跑了。苏代一伙想把他们的马卖给燕文公,燕文公却不要。巫闾大夫进言说:“君王寻求马是用它来驾车乘坐的,何必舍近求远?想卖的你却不要,不想卖的你却非要买不可呢?”燕文公说:“我厌恶那些自卖自夸的人。”巫闾大夫接着说:“从前,中行伯向齐国求婚,高、鲍两家都答应了他。中行伯找叔向帮他参谋,叔向说:娶妻是为了传宗接代,侍奉祭礼,不可草率啊,只要看她是否贤惠就是了。如今你寻求马,也只是看它是否好而已。只要是好马就可以了。从前尧帝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就逃走了。但尧帝不强求他,而终于得到了舜帝。宁戚养牛而自荐给齐桓公,齐桓公录用了他,而终于得到了管仲。倘使尧帝不听任许由,怎么能得到舜帝?齐桓公不录用宁戚,怎么能得到管仲?君王你何必固执己见呢?”

除小人,纳贤士

战国时期,七雄自立。各国都想吞并他国,扩大自己的地盘;都想方设法招揽人才,为己所用。一日,楚王向陈轸讨教招贤纳士之道。楚王问道:“我对待士人是尽心尽意的了,但四方的贤士却不肯来为我效力,这是为什么?”陈轸说:“我少时曾经出游到燕国,在燕市想租赁旅馆,左右全是一排排的旅店,只有街东一家最好。帐卧起居,饮食器具,样样设备俱全。但客人到那里去住的,每天却不过一两个,有时竟终日没有一个客人到那里。问那是什么缘故,原来是他家有一只凶狗,一听见人的走动声它就出来咬。倘若没有他的下人先作关照,就没有人敢踏进他的门庭。如今大王的门庭没有人到,不是也有咬人的狗吗?这就是贤士忧虑而不肯到来的原因。”

画蛇莫添足

战国时期,楚王派令尹昭阳率军攻打魏国,并转移军队要攻打齐国。齐王很忧虑,陈轸刚巧为秦国出使到齐国。他主动提出要为齐王排忧。陈轸拜见昭阳说:“不知对于打败敌军、杀死敌将的人,是怎样封赏的?”昭阳说:“官是上柱国,爵为上执圭。”陈轸说:“还有比这更尊贵的吗?”昭阳说:“只有令尹。”陈轸说:“有人送他的门客一卮酒,门客说:几个人喝这卮酒不够,大不如在地上画蛇,谁先画成谁就喝。一位说:我蛇先画好。拿了酒,站起身说:我还可以替蛇画上脚。等他为蛇画脚而还没画好时,另一个人夺下他的酒喝了,说:蛇本来就没有脚,现在你却为它画脚,这就不是蛇了。现在你辅佐楚国攻打魏国,功劳再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你的官位不可能再加高了。如今又转移军队攻打齐国,打胜齐国,官爵不可能再加;打不胜齐国,自身牺牲,爵位也被解除了,在楚国将一无所有,这等于画蛇添足。不如带军队离开,留些恩德给齐国。”昭阳觉得有理,就撤军离去。

杀一儆百

韩信出身寒微,自得到刘邦筑坛拜将,为一班老臣武将瞧不起,大家在背后对他议论纷纷。他上台后,立律极严。一天,集合操演,限五更时分全体要报到。点名完毕,有监军殷盖未到,韩信亦不追问,开始演习。中午已经过去了,殷盖方从营外而来。韩信大怒,喝叫左右把他绑起跪于帐前,数其罪说:“你身为大将,岂不闻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当临敌杀伐,则忘其身?你以身许国,岂还念及父子亲戚?”召军政司问:“殷盖违令,罪在哪一条?”曹参高声说:“与军约会,期而后至,得慢军之罪,当斩!”殷盖被处斩了,将士凛然不敢再犯军令,乖乖地听从韩信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