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胡康民党史研究文集
7376100000052

第52章 关于《〈红岩〉档案解密文稿》读后的意见和建议

审读意见

一、本片编导李彬同志曾采访过我,也把初稿送我看过。我介绍过一些情况,提过一些修改意见,并在原稿上作了批注。现在的修改稿比初稿大有改进。现稿的主要优点是没有滥用、混用“红岩精神”,不致误导观众。

二、《红岩》已是一部经典名著,这部文艺作品的确是以狱中斗争故事为主线,以部分烈士为原型,经过形象思维,提炼加工而成。但文艺创作不等于历史事实……《红岩》不等于狱中斗争史和川东地下党斗争史。最近,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公开展出了“罗广斌的报告”等历史档案资料,再次引发了一小股“《红岩》热”,市内外许多媒体,包括全国级的媒体都作了宣传报道。这是好事,对进一步弘扬烈士精神,提高重庆品牌知名度都有益,应该予以支持。

但是,我以为此片似不必列入“重大历史题材”范围。因为:1)文艺作品和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有很大区别,不能“对号入座”;2)此片只介绍了几个人几件事,广度深度很有限,也不要求它做到这一点;3)中央电视台已经播发了七集《“红岩”揭密》,主题、内容基本相同,本片只不过是对中央台播发重庆节目的一种呼应。因此,我以为,征求一些有关比较熟悉此段历史的人士的意见是需要的,当做“重大历史题材”则是不必要求。

三、现在的文稿(附有一张光碟,我没看)在历史事实的表述上大体是正确的。

在文稿上我再次作了一些批注,但都不是大问题。

其中,对我个人“出场”的镜头和“同期”声过多。其实,我也没有很深的了解与研究,听说的一些情况,也不是很重要的。建议删去一些。

四、我认为此片可以播发。

五、以上意见供参考。

胡康民

2007.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