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胡康民党史研究文集
7376100000042

第42章 未遂的越狱计划

临近解放时,革命志士们在白公馆监狱曾经策划过一次暴动。主持这一计划的是狱中斗争的领导人许晓轩和谭沈明,参加这一工作的有王朴、陈然、周从化、刘国和罗广斌。他们深深知道,解放军到临之前,屠杀是不可避免的。到得早便杀得早。外面援救已不可能,只能破釜沉舟,拼命突围,或许可以得生。

首先他们着手加强对特务看守的争取工作。实际上,这一工作从年初就开始了。

黄显声将军也利用他的特殊地位做看守工作。6个看守中,他们同5个都取得了联系,4个被争取过来,收到很大效果。10月28日,王朴、陈然牺牲。风声愈加紧张……对特务的工作继续进行。看守杨钦典是陈然的工作对象,对陈然之死非常同情……态度也更加明朗。他说:“你们出去之后,可要好好照顾陈然的老母和妹妹。”他还表示要保护黄显声一起逃走,并搞到一张路条,可以通行。但黄显声相信特务头子周养浩不杀他的保证,不愿冒这个风险。

许、谭、周、刘、罗在最后的研究中认为,实行突围时解除看守武装容易办到,但要冲出警卫连的包围就很困难。他们考虑最多的是渣滓洞难友的问题。1948年春,共产党员李子柏由白公馆移监渣滓洞时,谭沈明曾嘱咐他,两处联系,组织“打监”,但以后一直无法通气。白公馆单独突围,很难实现;即便有人幸存,敌人也将会对渣滓洞监狱的难友施行报复,当人质杀害。军统特务曾多次这么干……出于种种考虑,特别是出于对渣滓洞难友安全的考虑,组织暴动、主动突围的计划没有施行,那么面临的就是死亡了。谭沈明说:“以前罗世文死的时候,脸色都没有变。我们大家也要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殉难的烈士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大屠杀时,比敌人枪声更响的是口号声和国际歌声。

这个暴动突围计划的精神和对特务看守的工作最后仍然发挥了作用。屠杀开始后……杨钦典交给狱中同志一把牢门钥匙和一把铁锤,终于有19个同志从白公馆这座活棺材里突围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