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解码电视湘军
7306200000076

第76章 后记:倾听魏文彬(1)

我曾是湖南广电的员工。十几年前离开那里的时候,湖南电视台还没上星,魏老板也还没有出名。作为远离权力中心的一线员工,我对他几乎一无所知。十几年后湖南电视赫然成为一种现象,我以研究者和旧部属的双重身份求见,才有机会真正认识他。这时他已成为一个传奇。在接下来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用了很大的力气来理解这个传奇的意义。

魏老板以一个熟识长者的亲切姿态接见了我这个旧部属。但他几乎同时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见到他的时候,我手里拿着一本黄晓阳写的《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他顺手接过去翻了翻,看见里面到处是红笔的圈圈点点,还写着很多批注,表示了一下惊讶:“你读得这么细!”我说我要研究您的,自然要细读。他又表示了一下惊讶:“什么?!研究我吗?!”我以为他会关心我用红笔在书上都批了些什么,但他只是略翻一翻便合上了;我以为他会问我的读后感,结果也没有问。

因为还没过元宵,话题很容易便转到了春节上。

问春节过得怎么样,他说:“过得窝囊!”窝囊!这样的用词,令人吃惊。他说他三十多年来头一回憋在城里过春节,无趣之极,窝囊透顶。三十多年来头一回憋在城里过春节!我很惊讶。他长长地叹气,说哎呀你不知道,我参加工作三十多年,年年都是要回乡下去过年的,38年没有例外,只有今年,憋在城里,窝囊透顶。他的样子,竟然真的像憋得透不过气来。我问他乡下年是怎么过法。他说也很平常,他只是年年都要在故乡的那些田埂上走走。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只是走,不停地走,走过一条田埂又一条田埂,走过一遍又一遍。冬天的田野里无人劳作,大家都在尽情享受年节的欢乐,只有他一个人不停地走。父亲站在屋前的泡桐树下远远地望,母亲透过厨房的窗口,默默地望。他们都不懂,也不问。

他的声音有些沙哑,但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磁性。我不知不觉跟随他的声音走向一片寒冬的旷野。我看见一个孤独的身影,在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埂上缓缓地行走——不,或许是匆匆地——我的眼前有些模糊,越是模糊我越想看清,越想看清却又越是模糊。

我伸手去拿笔记本。但他立即警觉起来,语气突然变得生硬:“你记这个干什么?你要是记,我就不说了。”他的谈兴戛然而止,气氛一时有些僵硬。我觉得自己像一个倒霉的观众,一部优美的电影刚刚开头,忽然停电。也像一个倒霉的旅行者,刚从一道微启的门缝里窥见一道殊异的风景,却被呯的一声关在门外,不由得愣在那儿,尴尬惊疑,不知进退。

我拜访老魏是在2007年初春。我后来知道,那恰是一个微妙的时节。那是一个成功的兴奋四处弥漫但同时夹杂着躁动不安的春天。湖南卫视刚刚过完上星十周年的生日。元旦前夜的跨年演唱会上,2006年度“超女”冠亚军尚雯婕、谭维维携手登台,共同演绎了欧阳常林亲自作词的湖南卫视主题歌《我要我的快乐》新年台庆版。歌词充满青春的激情:“快乐的PK在燃烧,快乐的风暴不预告,快乐的激情不跳槽,快乐是我的新坐标——我要我的快乐!”难得的是这是一个年过半百的男人的呐喊,在无数与之“PK”的声音中唱得响亮。

《超级女声》在盛夏和金秋积聚的温度使得马栏山上的冬天不会很冷。但是春天已经来了,2007年度《超级男声》的批文却还没有消息,金鹰城里因此多少有些躁动不安。制作团队一边以最乐观的期望紧锣密鼓地做着准备工作,一面焦急不安地朝着广电总局的方向张望。2005年《超级女声》带动了一轮席卷全国的选秀节目热,2006年度的《超级女声》却被传言要遭“取缔”,2007年度的《超级男声》能否拿到“准生证”,又成为媒体热议的主题。

从《快乐大本营》(1997年)一路走来的电视湘军,到2007年声名达到鼎沸的状态。各种采访者和研究者纷至沓来,用意各有不同,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帮忙,有些帮的是倒忙。有些消极作用,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事先都无从预料。有些事情,说不清。我因此理解了老魏对于我的采访姿态所采取的戒备和抗拒的姿态。我后来见到欧阳常林先生,发现他的低调与谨慎比老魏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后来也知道,老魏喜欢说自己是个文人,在很多不同的场合说过同样的一句话:“我自认虽从政多年,但骨子里始终还是一个文人,一个心灵很少受到污染的文人。”中国文人的理想境界向来被表述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进退裕如之间,实则也是充满矛盾。一面拥有遗世独立的精神追求,一面又有入世报国的热切愿望;一面天然富于表达的才能与冲动,一面却又孤傲清高,拒绝自我标榜,抵制公开的自我亮相。出于一个文人的敏锐和自觉,魏文彬自然深知没有哪一种表达没有局限,任何一种表达都可能不完整、不准确,任何一种表达都有可能被误读。

不能不承认,有时候,沉默的确是最好的表达。

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凑巧:2006年10月,“超女”甫一落幕,畅销书作家黄晓阳推出一本《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号称“首次全面揭示湖南电视高速成长奇迹”,反响很大,魏文彬因此多了大批“冰棍”,湖南广电的影响更如烈火烹油。孰料一个月后,在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魏文彬参选省委委员落选,人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在出书和落选之间建立了因果关联。

有些现象很难用通常的逻辑来解释,魏文彬名满天下,却在省内官场一再蹉跎,让人不能不有声名累人之感。但是你若因此得出“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结论,湖南广电内部民主评议的一个又一个满分却又会给出有力的反证:2007年初春,就在落选之后,魏文彬在一年一度的民主考评中仍旧得到百分之百的满分——全局一两百名处以上干部参加无记名评议,无一例外在各项指标上都给了他100分。连续3年一模一样的结果连魏文彬自己也感到吃惊,没有哪个单位的一把手会是一个百分之百“讨喜”的人。中组部一位副部长曾经说,俗话讲“当家三年狗都嫌”,魏文彬在湖南广电执政十余年,威望却与日俱增,实在不可思议。

现任湖南广电集团潇湘电影集团总经理的刘惠东曾说:“一次又一次一意孤行而又最终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决策收服了人心,铸就了他在这里的极高威望。”

2007年的那个初春,我在那些让人迷惑不解的冲突中意识到要恰当地认识和理解魏文彬和电视湘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这不是我放弃探寻的理由——事实上恰恰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