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官规则
7209200000129

第129章 稳、冷、狠(21)

然而,局面并没有扭转,在钦差尚书大人前辈面前,刚由侍郎升为漕运总督的赫寿也不好说什么,况且刚刚介入案子也无从发言。再审后,张鹏翮拿出了一个结论上奏:考官赵晋、王曰俞、方名与吴泌、程光奎交通关节,夤缘贿卖,论罪如律;噶礼交通事诬,伯行应夺官。“上切责鹏翮等掩饰”,又派来了户部尚书穆和伦、工部尚书张廷枢再审。

三审结论很快就下来了,仍如张鹏翮所奏。此时事件牵涉大臣极多,已经不再单纯是单纯的作弊一事,其中更有盘根错节的争斗,此事一出,必然危机到许多涉案大臣。穆和伦、张廷枢甚至派人“说和”张伯行,并以噶礼“党众”、弄不好可能会危害身家相劝;张伯行给了一个“钉子”:圣明在上,我何惧焉!于是,权衡之下,穆和伦、张廷枢选择了冤枉张伯行,让你不听劝!看二位钦差的态度,张伯行只好孤注一掷了,要亲自进京找皇上讲理。闻此,噶礼也孤注一掷了,派杀手暗往行刺,但是没有成功。

在九卿、詹事、科道四审之前,康熙召见这些人说,“:“伯行居官清廉,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伯行,则江南必受其削几半矣。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噶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

康熙已经有意在暗示案件的方向,他真怕再弄出什么事情来,将会危及更多的大臣,到时候无法收场。然而事情还是出乎他对预料然而事情还是出乎他的预料,四审结论出来了:噶礼与伯行同任封疆,互劾有失大臣礼,皆夺职。差头还是出了,难道九卿、詹事、科道们也没有体会皇上的意图?还是故意有违?康熙也不是那窝囊皇帝啊;还是噶礼的威胁太大了?康熙只好亲自审了,是为五审:伯行留任,噶礼夺职。

得知张伯行被官复原职,在京江南人数万持香至康熙居所畅春苑谢恩。

康熙五十三年十月,张伯行弹劾牟钦元藏匿海盗张令涛,应解职治罪。康熙命赫寿察审,赫寿庇护张令涛,说查无实证;复命已改任吏部尚书的张鹏翮和左副都御史阿锡鼐往审,张鹏翮奏张令涛乃良民、张伯行应夺职。也许此时的康熙已经老糊涂了,他不知道张鹏翮已非彼日举荐张伯行治河时之张鹏翮了,已有仇口了,又到他手,断难说什么好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