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面对与成长:学生抗疫心理指导手册
71286600000009

第9章 重新获得控制感

1.抗击对“未知”的恐惧

a.认知消除恐惧。的确,疫情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知道的很少。除了知道这个病毒很厉害、很可怕之外,我们一无所知。疫情本来就可怕,再加上未知,就很容易让我们更加恐惧。

我还记得小时候,父亲的发小带孩子从西藏来北京。孩子的爸爸是大学毕业后援藏的,孩子出生在西藏,从来没去过别的地方。到了北京,孩子吓坏了。别的不说,他从出生以来就没见过城市,尤其是城市里交错的马路。路上不仅有汽车,还有自行车。这些车有往东的,也有往西的,十字路口有从四个方向过来的车。这是一个他不认识、不懂的世界,是一个彻底的未知世界。他不知道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如何在这个世界里存在,如何面对这么多不熟悉、不懂的新场景,于是吓得不敢出门,怕被车撞倒。但是,经过几天的观察、认识、了解,加上周围人对他的理解、包容、鼓励、陪伴,他渐渐发现了在这个世界里生存所需要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红绿灯、靠右行、快车道、慢车道、人行横道,等等。明白了如何去面对,他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恐惧”也就消失了。

疫情开始时,我们的感受就像这个孩子刚刚到北京时一样:所有的一切都很吓人!但是,到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已经知道很多了。最起码,我们都知道了保护自己的几个基本原则:不聚会、不去人多的地方、戴口罩、勤洗手等。知道这些基本知识,未知就开始变成已知了,复杂也变得相对简单了。我们只要按照这些来做,就不会被感染。

b.选择性获取信息vs信息爆炸。因为未知给我们带来恐惧,我们可能陷入拼命获取信息的陷阱。为什么说是“陷阱”呢?因为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现在的问题不是信息太少,而是信息太多。信息量没有什么价值,信息质量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就会产生“信息爆炸”,谣言满天飞,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信息越多越糊涂,被那些“有人说”“他们都说”“据说”彻底绕晕了,自己无法做出判断。

正因为如此,你需要做两个选择:

ⅰ.选择固定的、有限的时间获取这些信息,比如每晚的专题报道;

ⅱ.选择值得信任的渠道和信息来源,比如钟南山教授。

ⅲ.选择自己的朋友圈。人的情绪是很容易被别人影响的。这段时间,你应该选择性地屏蔽一些人,比如,过度焦虑,把周围人都搞得人心惶惶的人,总是传播小道消息的人等。同时,应对给你正面影响的人增加一些关注。

ⅳ.回归程序化。我们的生活本来是挺有规律的。上学的时候就不用说了。即便是假期,我们的生活还是有一定“已知”的规律的,比如一日三餐的大概时间,上午弹弹琴,玩会儿电游,下午做一些作业,晚上追一追剧,读读书。疫情期间,似乎多数人的生活都失去了规律性。这就包含了很多的“未知”,容易产生焦虑感。

2.抗击“无助感”,获取“控制感”

忙起来!“无助感”会让我们感觉自己的人生不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当然会让我们心慌。抗击“无助感”、获取“控制感”的第一步,就是别什么都不做!让自己每天都有事情做,每天的感受主要都是从自己每天做的事情中获取的,而不是焦虑地等待信息、等待指令、等待事情发生。这就是前面已经提到过的“Act”!打扫一下自己的房间都能让自己心情舒畅。

a.减少“失去感”。我们没有人喜欢失去。但是,疫情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比如,你失去了和同学聚餐、郊游的机会,失去了出去看电影、逛商店的机会,等等。一个生活没有内容的假期(包括开学以后在家上网课的时期)怎么可能开心?哪儿都不能去,只能待在家里,更有人高呼:我失去了自由!那么,要如何减轻这种“被剥夺”的感觉呢?

b.保留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解决的办法,就是尽量把自己正常情况下会做的一些事情保留下来。想一想,哪些事情我现在还可以做?

ⅰ.保持正常作息。不要因为现在时间相对自由了,就熬夜、睡懒觉,破坏生活规律。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不仅对身体好,而且在现在这种特殊时期,正常的作息会始终暗示你:现在一切很正常,现在一切很规律、很“已知”,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下。这样,自己心情就会踏实很多,舒畅很多。

ⅱ.“类似板块”替代。如果有些事情现在的确不可以做,考虑一下,是不是可能找到替代的办法?没能和同学们一起去电影院看贺岁片,是不是可以约几个关系好的同学,各自在自己的家,同一时间看同一部电影,然后通过微信,一边看一边交流、吐槽,一起笑、一起感动、一起飙眼泪?虽然这和真正的一起看电影不完全一样,但是,的确增加了很多你现在特别需要的、失去的东西,比如和朋友一起做同一件事,分享感受。不瞒你说,我也在安排“线上聚会”和“云品茶会”,我的几个学生还利用网络,进行了乐队排练!

你的想象力是无穷的,玩儿出花样来!

c.营造收获感。在尽量减少损失的同时,别忘了,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啊!

ⅰ.抓住“自由时间”。你现在有时间了,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由自己支配的。难道你真的准备把它浪费在打电游、消磨时间上?不会吧。想一想那些你一直想做,却一直没有时间做的事。(当然,也许你就是在用“没有时间”作为借口吧。)比如,你曾经多次说自己要去健身房。现在虽然不能去健身房,但是有时间在家做一些锻炼啊!你说要减肥?假期没少吃,但减肥的机会也就在眼前啊!吃饱了才有力量减肥,是吧?现在可以两不耽误了!具体怎么做呢?

ⅱ.收获清单。给自己列一个“收获清单”,写得越具体越好。

ⅲ.设立目标。不能只列清单,还要有非常具体的目标。弹琴:你要练熟几首新曲子?哪几首?锻炼:八块腹肌怎么样?读书:哪几本经典?哪几位现代作家?学炒菜:哪几道菜?目标是得到谁的赞赏?

ⅳ.创造向往。设立了目标以后,要给自己设立奖赏,比如,每日奖励:做到了就奖赏自己一个小时打游戏的时间,没做到就不许玩儿。终极奖励:达到目标不要吝啬,给自己一个大奖!(如果可以和父母商量,看他们是否愿意配合。)

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自导自演。你以前的人生好像基本上是在别人(家长、老师等)的控制之下,很乖地尽量满足他们的期待。如果你的人生剧本都是由别人来写,别人来导,你不会觉得憋屈吗?当然,你早晚会开始把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盘,这个我相信,也许是十八岁以后,也许是大学毕业以后,也许是成家以后,但你不觉得这有点儿远吗?现在你有机会开始尝试着自己写一小段人生,自编自导自演。你会怎样写剧本?怎样导?怎样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