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恰年少风华正茂
68927400000019

第19章 颜筋柳骨(1)

考试组织了一次又一次,榛榛肯努力,且肯动脑筋,很快就达到了老师的要求,月底美术生举行月考,有模有样的大规模考试,是完全按照会考的要求来的,踏入新星培训学校的学生,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高考的压力。这一个月过的太辛苦,进步很快,所以总让人有种错觉,感觉时间好像变慢了。

书法生们现在还只会临摹一本字帖,也不会创作,没法按照高考的标准来组织考试,但是他们还是举行了一场临摹考试,这是他们第一次进行月考,考试成绩不再是老师的几句评论,而是直接拿成绩来展现了。

一想到要看到自己的分数,大家更加紧张了。

时间依旧控制在半小时。又经过两个星期的练习,书法已经有了很明显的进步,所有人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了,考试计时一开始,所有人都在折好格子的毛边纸上临摹规定的那一页字,一笔一划已经明显的熟练了很多,干错利落,一笔到位,章法,结构,线条都有明显的提升。他们写,浦老师就在教室里来回走动看他们写,观察学生们写字过程当中的状态:起收笔是否干净利落,一个笔画是否写的流畅,对毛笔的控制是否熟练,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假如有人看着你写,你是否紧张。

说起学书法,这一道心理关是一定要过的,因为考试的时候,监考老师很有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站在你身后看你写字,如果你紧张了发挥不好,会很严重地在考场上浪费时间。

他们除了要练习实打实的功夫,还要锻炼自己的勇气。紧张,说明没底气,写字一定要昂扬自信,这也会直接地影响到考试成绩。所有的细枝末节都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任何会影响到考试的个人因素都要在平常的练习当中克服掉,要熟练,熟练,再熟练,要练到得心应手,提笔就来。只有经历无数次的重复练习,才能在考场上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来。

他们的学习一向生猛干脆,开门见山,没有想象中的安静,清幽,高端,也没有想象中的儒雅,温和,整洁,更没有所谓的仙气和文艺。来不及进行所谓的兴趣培养过程,也不存在什么修身养性,他们还是他们,品性并没有因为学了书法而有什么改变,该快乐的时候仍然快乐,该疯狂的时候还是疯狂,该单纯的还是单纯。

教室里很乱,桌面上很乱,书法的用具也不甚齐全,更是一点也不讲究,笔洗可能就是一个塑料桶,手机充作镇尺,桌子上的毛毡都是买纸的赠品。很多同学的毛毡曾经都用到结了一层有一层的墨痂,摸上去硬的像纸板也毫不在意照常练书法,盛墨的碟子里经常因懒得洗而粘着厚厚的积墨,需要用钢丝球狠擦才能洗干净,书已被翻烂,手上身上经常粘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蹭上去的墨,半天的课上下来,经常半条胳膊都是黑的,人看起来也总是灰扑扑的。

地上是总也收拾不完的纸,屋子里满是浓郁的墨汁的味道。墨汁说不上香,却也说不上好闻,似乎是有点臭,但是又不太像,加上毛边纸上干草的涩味,空气里的灰尘和湿气,在越来越热的气温的催化下,更有一股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气味。

教室就像一个大坛子,学生生们像是等待发酵的原材料,在形成独特风味的过程中,要经历自然环境的影响,霉菌要在身上扎根,在还没有完全地发酵好的时候,要忍受黑暗和寂寞,还有别人的不解甚至是厌恶,在不见天日的罐子里,默默地缓缓地做着改变,别具一格的鲜美味道只有出坛的那一刻才能见分晓,这时候它才有资格被精致包装,向大家展示出来,等待着遇见那些喜欢它们的人。

生活没有作秀,学艺术的日常,同样也没有那么的上档次。这个过程简单直接的让人回想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不晓得自己当时究竟是怎么坚持一天天写下去的。后来他们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很大的课桌,雪白崭新的毛毡,却再也没有像那时候一样玩命地练过书法。

再美的花儿最初也只是一颗不起眼的窝在泥土里的种子,每一个强悍生命的爪牙下沾染的都是鲜血,无限风光的背后是无限的残忍和阴暗。学习一项技能,没有成千上万次的反反复复是不能熟练掌握的,即使是学艺术,看起来很需要想象力,那也同样不能脱离枯燥机械的练习,尤其是在高考的重压下。

书法的学习更多的是靠学生自主练习,学生们每天除了考试之外,剩下的时间都是在不停地写,不停地练,内容方面老师只规定一个大概范围,其他怎样安排全看自己。没有兴趣培养的过程,再加上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练习,紧张疲惫的神经很容易变得麻木,变得对书法没有那么兴奋了,如何能继续刺激已经麻木的神经,让它重新振奋起来?考试无疑是最有效的强心剂。

学书法炼的是人心。一个人可以连续几个小时静坐不动,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表面上不温不火,内心却是翻江倒海,山崩地裂。一边写,一边要思考,灵魂都像是出窍了似的,对周围的一切都可以不闻不问。

艺术当中有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用一张嘴去解释清楚的,也没有什么样的文字可以完全且透彻地叙述清楚一些细节的事情,让所有人都能听懂,它不像一加一等于二这个问题。

在它当中有些东西懂了就是懂了,要是不懂,极有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懂,而往往书法又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书法生们常常只能得到一个结果,一个目的,一连串的要求,而具体怎样去做,就只能自己观察琢磨,去寻找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说一个横画,落笔的时候要向右下方顿笔,但是到了行笔的时候,笔锋就变成了水平行驶,在这个过程中,何时捻管,如何调整笔锋做到笔笔中锋等等,这些细微的变化要想熟练掌握他们可能要每天十多个小时不停歇地写,写上半个月才能练会,对于时间的拿捏和技巧的运用,只能通过反反复复的练习和不停地思考琢磨来实现,别无他法,老师力所能及的只有示范和评判,这个过程假如说没了耐心,不想再琢磨下去,或者说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敷衍了事,都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学习。

时时敲响警钟,把学生的神经时时拉紧,让他们保持对书法的兴奋,是培训学校书法老师的重要工作。

时间到了,每个人都交上了自己的卷子,阅卷时间不会很久,一上午就能出来,考完试之后,离下课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大家都还在继续写字。

老师们都去了办公室,过了半个小时,老段和老章就回来了。卢小天赶紧问;“章老师,怎么样,啥情况能跟我们说一下吗?”

章老师冷笑着说:“你们自己感觉呢?”

卢小天叹了口气说道:“哎,我们肯定不行了,我就盼着我能及格就行了。章老师,浦老师看我们作品生气吗?”

章老师看着他“哼”了一声说:“当然是有的作品看着生气,有的作品看着高兴啊?”

“啊,那她看我的生气了吗?”卢小天赶紧问。

“我哪儿记得!”

“哎,我猜浦老师看我的都麻木了,她应该不是生气,而是哼哼笑一笑,撇撇嘴,然后什么都不说。”

“你有着闲心还不赶紧多写写字!等下午整理好了再告诉你们,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