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6874500000047

第47章 智慧社区(1)

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及高品质的数字化居住环境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且城市居民是智慧城市的主要服务对象。因此,作为支撑智慧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智慧社区,在城市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智慧社区的建设,能够让居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便捷地通过信息网络获取生活服务,全面提高生活品质。

13.1智慧社区概述

13.1.1社区的概念

“社区”一词是伴随西方现代社会学的引入由英文community翻译而来,而英文community一词,作为学术概念,译自德文gemeinschaft。1871年英国学者H.S.梅因出版的《东西方村落社区》一书,首先使用了社区这个名称。1851年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F.J.Tonnies)将gemeinschaft一词用于社会学,1887年他进一步在其所著的《Gemein‐SChaft und Gesellschaft》(德语,译为社区与社会)中最早从社会学理论研究的角度频繁使用了社区的概念。滕尼斯将gemeinschaft解释为一种由同质人口组成的具有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群体。1933年,费孝通等人在翻译英文社会学文献时,首次将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成“社区”,赋予其地域涵义并得到广泛认同。

关于“社区”概念的定义,以滕尼斯从共同体价值取向角度对社区的描述和以帕克为代表的功能主义的社区定义最为著名。此后,许多社会学家对“社区”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和阐述,但直到今天,人们对社区仍有不同的理解。从概念界定的情况看,站在百余年来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涌现的社区概念以综合性见长,或简约或详细,但前人研究中的“共同体思想”、“地域性”、“功能性”等认识,在当代社区概念归纳中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并形成了一系列更为明确、综合和内涵清晰的定义。

从社会学范畴来说,社区是指聚集在相对独立的区域内,通过社会交往而形成的人口共同体。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通常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它是一个社会实体,有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生活的人群,并有一定的组织进行管理。

2.它有人们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

3.它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

4.它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5.它的居民对自己所属的社区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了一种认同感。将社区的基本要素进行归纳得出,作为地域性社会共同体的社区,是由一定的人群、一定的管理机构、一定的地域、一定的生产生活设施、一定的文化和一定的社区意识等要素所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区,其构成要素的完整程度和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异。

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功能、社会控制管理功能、社会福利保障功能、社会参与功能及学习功能,因此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社区均是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政府实施其社会发展、社会管理功能的载体。

13.1.2智慧社区的概念

智慧社区的建设起源于美国。由于社会和市场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总统宣布成立了“智能化住宅技术合作联盟”,对住宅智能化技术、产品、应用系统等进行测试、规范,引导新技术进行住宅设计和建造。其后,在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地区,智慧社区也应运而生。1990年左右,日本建立了一个高水平示范性的智能住宅区,美国、新加坡也都建有基于EIA在1988年制定的智能化住宅系统(IHS)及其通信标准——家庭总线(HDS)的智能化住宅。在发达国家,应用于智慧社区的产品,已形成系列。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产品,相当部分已通过了国际质量认证,在国际上占据优势。目前,国外智慧社区发展已处于一个较高水平阶段,注重生态、节能和保护环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智慧社区的概念与智慧城市一样存在着很多分歧,目前还没有统一。通俗地讲,智慧社区是指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为基础,充分利用数字化及其相关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手段,对社区基础设施及与生活发展相关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化处理和利用,具有对社区地理、资源、生态、环境、商务、设备及安全监控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服务与决策功能的信息综合体系以及为社区生活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的智能化社区服务体系。

智慧社区通过数字化信息将社区的管理者、服务的提供者与每个住户实现有机的连接,使得三者之间可以实时地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由于现代网络浏览器的先进性以及多态的表现性,加上各种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从而营造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虚拟社区。虚拟的含义是在网络空间的虚拟,但为现实社区拓展跨地域的空间,与外部有广泛联系。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能够共享和跨地域提供的服务在社区成为可能。虚拟的社区是由现实的社区为支撑的,是现实社区的发展和延伸,所以社区仍为主体。现实的社区提供的具体建筑物和环境,而虚拟社区是指在网络上存在的服务性的虚拟社区,实际上所提供服务是有形的,具体的。因此,数字化技术应用成为了智慧社区建设的关键和难点。

一个完整的智慧社区应由基础设施层、功能应用层和决策管理层三个层次组成。

1.基础设施层是智慧社区信息处理和信息交互传输中心。它主要由宽带网络、网络信息集成平台、网络数据中心等构成。宽带网络犹如“高速公路”,是社区信息传递和交换的通道,保证了信息传递的.通。网络信息集成平台就是人与信息的“对话窗口”,保证了信息被正确的传递和理解。网络数据中心就是“信息仓库”,它保存了社区地理、人口信息、公共设施、商务信息、环保信息、安全监控、物业管理等为智慧社区的建立提供保障的基础数据。有了“高速公路”、“对话窗口”和“信息仓库”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交换,社区内各个信息节点才不至于成为相互分割的“信息孤岛”。

2.功能应用层是智慧社区建设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智慧社区建设的目的即是为了应用。只有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和智能化的功能的体现,开发一系列适合社区需求的数字化应用系统和网络信息系统集成,改造传统的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才能实现数字信息、资源和物业一体化的管理、服务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智慧社区的应用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是建设好智慧社区的关键。

3.决策管理层是最终体现社区数字化应用的结果,通过有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使社区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管理效率、完善各项服务,降低社区的运营成本,最终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13.2智慧社区系统的组成结构

智慧社区的根本任务是通过一系列的电子设施、软硬件设备,以及数字化的方法,实现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信息化。因此,智慧社区系统不可缺省地需要涵盖小区数字化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信息化。

智慧社区的社区管理包括物业管理、社区防灾管理和社区治安管理。物业管理的信息化,将会带来管理水平的提高,原来难以解决的事情,通过数字化,可以直观精确及时地迅速解决。社区防灾管理主要是将社区内消防、燃气泄漏、水管破裂等设备的监控装置联网使用,达到有效的预防和消除灾害。社区治安管理主要是将社区内的居住小区、单位、宾馆等联网,建立社区安全防范系统,应用数字化技术,使安全防范体系达到高效和可靠。

智慧社区的社区服务包括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家政服务、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电子政务可解决社区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主要是建立社区政府和社区居民之间的联系,社区政府发布辖区内政务信息时,居民可以及时了解。电子商务除了居民熟悉的网上购物的(B2C)形式,更可以通过社区这个较熟悉的区域进行居民之间的(C2C)交易,由于大家住在一个社区都是邻居,诚信度较网络上的陌生人高很多,另外送货也是可以比较及时,大家还可以同过这个平台相互熟悉建立友谊。还有社区许多公共事业的收费也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实行网上结算,像供水、供电、供燃气、供热等的远程计量收费及IC卡表等方面为居民提供方便。家政服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等服务业都可以通过智慧社区更好地实现。

正如前面所述,“智慧社区”概念把开发商的智能化投资、建设与社区建成后的管理、运营、维护与社区居民的使用、发展结合起来,把小区建设、管理、使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由此,在系统建设上,就划分出三个有层次性的大系统:社区智能化系统、社区管理控制系统和社区服务系统。整个智慧社区是构建在智能化系统之上的,主要包含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务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智慧社区的智能化系统是基础,贯穿于三大系统的是数字化的方法。而每个大系统都是由若干个小系统集结而成。

13.3智慧社区服务

13.3.1智慧社区服务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智慧社区服务的建设要遵循“双化”原则,也就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原则。智慧社区“双化”原则的首要问题就是需要遵循国家或者行业的具体建设与规划设计指导性的文件,并结合国内外的建设经验进行智慧社区服务系统的建设。智慧社区服务的总体“双化”建设思路如下:

1.制定合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整体建设规划;

2.落实组织机构和运营企业,建设智慧社区“数字化应用平台”和“社区数据中心”;

3.合理分配资源,同步展开人才培养、基础建设以及应用软件环境的建设,分阶段实施智慧社区“双化”建设的内容;

4.落实项目建设,以应用为目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作为衡量智慧社区建设成败的重要指标。

智慧社区服务的“双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变以往智慧社区建设的信息孤岛状况,比如信息系统孤立分散、缺乏有效的信息采集渠道与信息共享机制、资源投入不合理的现象等。从而在一个统一规划、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下,实现资源的整合共享,把智慧社区服务系统建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基于上述建设思路和建设原则,智慧社区的建设总体目标可以概括如下:

1.建立智慧社区内数字应用平台和智能化系统集成网络、信息、数据交互体系;

2.建立智慧社区的“数字化应用平台”和“社区网络数据中心”提供高效和规范化的社区网络基础服务,以及社区电子商务服务、一卡通服务管理、家政服务、远程医疗、远程教育及家庭智能化等一系列的网络建设和信息增值服务。

3.提高智慧社区服务系统与其他社会服务系统(如医疗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电子政务系统等)的对接,建成一体化系统的服务效率。

智慧社区的“双化”建设是基于网络化的信息管理模式,在对内服务和对外交互的过程中,强调网络信息汇聚总站的概念,既提倡信息相互交互的个性化,又强调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13.3.2智慧社区服务建设的内容

智慧社区的社区服务建设包括电子政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家政服务、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等内容。

在社区行政事务服务中,需要Web GIS技术的支持,同时建设提供Call Center技术平台,以满足广大居民对公共事务的要求,居民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对公共服务投诉、建议、交流,从而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中来,体现主人翁精神。此外,也需要建设社区门户网站系统以及移动短信交流平台。通过这两个途径,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发布和居民息息相关的公告信息,居民也可以通过网站的BBS平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和建议,能够更好地建立和满足居民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