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6874500000004

第4章 绪论(3)

目前,智慧城市还没有统一的、具体的定义,一般认为智慧城市是以一种更为智慧的方法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社区或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通过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设施等的结合,使得政府、社区或企业、城市居民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而智慧的方法,具体表现在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交互、更深入的智能化三个方面。

更深入的感知:一方面通信设备的普及与便利化,信息的传输量成几何级数增加,使人们感知现实世界的信息更为快捷、方便与灵活;其次,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再次,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已经被应用到整个生态系统中,如城市交通、物流配送、医疗保健、城市水务、大气监测、河流污染、社区治安等城市生活各个环节中,使人们对城市空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感知更为便捷。

全面的互联互通:网络的普及、HSPA(调整分组接入)技术的应用、“三网融合”(电信、电力、电视)、“三屏融合”(电视、电脑、手机),使数以万计的事物如汽车、家电、道路、管道甚至医药品和农副产品通过网络互联,让人们感知现实世界无处不在。

更深入的智能化:超级计算机的大量应用,人们可以通过它对现实世界的海量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分析和预测,并从中挖掘出新的规律,使人们对城市突发事件进行智慧的处置。

现代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将使城市达到一个更高的智慧水平,使政府、企业、社区、城市居民、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之间相互交互的方式更为智慧,使人们有机会以更完美和更高效的方式完成各自的任务,极大促进城市和社会的发展。

1.4.2智慧城市构成

一个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城市的智慧需要各个系统的智慧,包括智慧的社会系统、智慧的物质系统以及智慧的经济系统。智慧的物质系统和智慧经济系统是城市智慧社会系统的基础,只有在基础实现智慧之后,才能建立起智慧的社会系统。而智慧的物质系统和智慧经济系统主要有:智慧的交通、智慧的能源(电力)、智慧的医疗、智慧的金融、智慧的通信、智慧的水资源管理、智慧的商业系统、智慧的食品系统和智慧的旅游休闲等。

1.5智慧城市:技术推动和谐

1.5.1城市的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带动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批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功能日渐丰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也日渐加强,然而从根本上影响城市功能实现的因素却是城市的运行与管理,事实上城市的运行管理水平高低将直接反映出政府的执政能力水平,也将直接决定城市建设的成果能否转化为提供给城市居民的优质服务,进而直接影响到广大居民工作、学习、生活的切身利益。因此,如何尽快建立健全和谐的城市运行模式,实现城市服务功能的最大化,是摆在城市管理工作者面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城市运行涉及4类要素:政府G(Government);企业B(Business):特许经营企业和政府专业部门等;公众C(Citizen);公共产品P(Public Product):公共设施和城市环境。

P是城市公共管理与服务的载体;C是G、B的管理服务对象;G调节并维护公共秩序,监管B、P并服务于C;B作为P的提供者接收来自G、C的信息,改善P的数量和质量满足C的需求。

实现和谐化城市运行,就是要实现城市运行四类要素之间的全面和谐。通过政民和谐、政企和谐、企民和谐,达到社会全面和谐。

1.经济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首先城市经济要繁荣。经济繁荣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没有繁荣的经济,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因此,必须发展社会生产力,区位经济优势得到发挥,地域生产力的功能得到放大,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们有充分的就业机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和谐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城市经济是由工业、商业等各种非农经济集聚而成的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复合体,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本质内容。发展城市经济,对优化经济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集聚生产要素,促进产业升级,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城市经济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密切结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依托城市已有的工业基础优势、商业气息、历史文化底蕴,构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体框架和支撑体系,明确城市经济发展的主题,有重点、分步骤地优化城市生产力布局,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实现城市经济集聚化、规模化、高端化。如以宁波为例,宁波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四大港口之一的历史几乎涵盖了宁波发展史。“唐宋市舶,遥达海外”;元代“番货海错,俱聚于此”。宁波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从事航运与贸易,经过千百年的曲折发展,到达明代,就已形成以商为业、以商为荣的社会风尚。当前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发展战略,作为国际港口城市、对外贸易口岸、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宁波已经成为全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

2.人文与城市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尊重人、发展人、不断促进城市人文精神的积淀、创造、丰富和升华。这是城市最大的“软实力”。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更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写照和依托。“社会、政治和文化思潮的变迁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兴衰,一个精神失落的城市必定是失效的城市,而一个繁荣的城市必定有着积极活跃的民风和秩序。”贫穷的城市难以和谐,但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也存在严重的因为精神空虚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当前,广泛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这是和谐的思想基础。创造舒适、安全、方便的人类生活环境,提供充裕的就业机会和符合需求的社区服务设施,使城市成为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最佳场所。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包括和睦的邻里关系、亲切的人间情感和适宜的住区景观等,使城市人们的精神得到必要的满足,良好的情感得到升华。

促进人与城市的和谐,就是要通过城市内部人们各类活动与各类资源、环境的有机统一,努力实现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与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同时,实现人类在城市这个特定的活动场所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