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甘肃金融年鉴
6865600000073

第73章 金融改革与发展(60)

(符智慧)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理事长雷志强

【综述】2012年,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政府金融办的指导下,在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和甘肃银监局的科学监管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配合下,认真履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主体,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诚信、创新、敬业、兴农”的企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金融服务进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和“1235”战略,持续深入开展“质量年”建设活动,有效促进了全省农村信用社的健康、持续、协调发展。截至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2685.51亿元,较年初净增598.60亿元,增长28.68%;资产中各项贷款余额1322.20亿元,较年初净增316.41亿元,增长31.46%。负债总额2530.57亿元,较年初净增545.08亿元,增长27.45%;负债中各项存款余额1953.10亿元,较年初净增423.62亿元,增长27.70%。存款、贷款总量均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1位,分别占全省银行业机构存、贷款总额的19.47%和19.36%。所有者权益总额154.95亿元,较年初净增53.52亿元,增长52.77%。

【机构人员】2012年,省联社根据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与自身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加大了机构改革的力度。下发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试行)》,4月1日,新设了机构与资产管理部,11月20日和12月25日,甘肃省酒泉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甘肃省灵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挂牌开业。年内审核机构变更事项109个,其中名称变更52个,新设网点20个(金融空白乡镇设立5个),撤并、搬迁网点37个。截至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有机构网点2256个,其中:省级联社1个、区域稽核审计中心6个、省级资金结算中心1个,各县(区、市)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87个、基层农村信用社(支行)含信用分社(分理处、储蓄所)2161个;从业人员16441人。

(****)

【信贷支农】2012年,全省农村信用社牢固树立服务“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和理念,进一步明确支持重点,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手段,充分满足了“三农”合理的信贷需求,涉农贷款增势良好,贷款投放重点突出,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截至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1170.50亿元,较年初净增292.03亿元,增长33.24%;总量和增量分别占各项贷款总量和增量的88.53%和92.12%,整体实现了银监会关于涉农贷款“两个提升”和“两个不低于”的目标要求。

全面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及时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信贷支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六项措施”:一是专门安排180亿元信贷规模专项用于支持“双联”活动,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00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60亿元,飞天“福农卡”贷款20亿元。二是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根据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种植养殖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从原来的1万至3万元,提高到3万至10万元。三是适当延长农村种养殖业贷款期限。根据种养殖业不同的生产规律和生产周期,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任务要求,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由1年适当延长至2到3年,支持农户按照正常的生产规律和周期发展种养殖业和经济作物,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四是进一步扩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不断完善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担保机制,积极协调和争取地方政府部门加大财政对担保基金的投入力度,扩充担保基金,按照1∶5的担保倍数,扩大贷款覆盖面,利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全额贴息的优势,切实减轻农户经济负担,鼓励农户开展自主创业。五是加快金融服务覆盖空白乡镇的实施步伐。采取增设营业网点、布放自助设备和“三农”服务自助终端等方式,确保全省现有45家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六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因地制宜地设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贷款业务专柜,延长营业时间,指定专人办理,实行限时办结;深入开展信贷下乡到村到户服务活动,主动了解地方政府和农户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对农村信用社服务需求,真心实意地帮助农户做好产品选择与对接工作,为广大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根据省“双联办”分配的帮扶工作任务,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公益性项目为主导,确定25个帮扶项目,筹集资金500万元,对10个联系村每村无偿提供50万元的帮扶资金。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扎实推进小额信贷业务,为全省362.18万农户进行了评级授信,评级授信面83.48%,授信总额1038.54亿元,较年初净增239.61亿元;已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31.70亿元,较年初净增31.05亿元,增长30.99%。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62.28亿元,较年初净增80.21亿元,增长97.73%,惠及创业就业妇女36.03万人,较年初净增14.86万人。发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8.82亿元,较年初净增3.22亿元,增长20.64%,惠及再就业人员3.87万人,较年初净增0.41万人。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涉农企业和涉农微小企业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涉农中小企业贷款区域战略,提出了创新产品、创新担保、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加强合作等思路,涉农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52.68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9.11%,较年初净增30.08亿元,增长13.51%,实现了中小微企业贷款“两个高于”的目标。不断加强银政、银企业务合作,与省政府金融办和省工信委对接项目412个,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41个、50.98亿元,已发放贷款93笔、5.36亿元。认真落实“六项承诺”,加强财政强农惠农资金“一册明、一折统”代理业务,累计代理发放财政强农惠农资金336.68亿元,其中本年度代理发放109.71亿元。有74家行社与当地社保部门签订了“新农保”业务代理协议,代理面85.06%,通过代理“新农保”业务吸收存款38.87亿元。

(****)

【风险管控】围绕“质量年”建设活动,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抓手,积极推进信贷全面风险管理、合规风险管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监管指标达标升级以及内控制度建设等重点工作,严格落实监管要求,不断加强风险管控,实现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平行推进。修订完善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大额贷款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和《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大额贷款风险提示委员会议事规则》,理顺了大额贷款报备咨询风险审查工作流程;积极支持业务流程建设和产品创新,对制定的全省农村信用社180项内部规章制度、业务合作协议和合同文本进行了合规审核,提出审核意见230条;对456起存款司法查询文书进行了资格审核,有效防范了法律风险;结合全省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实际,梳理信贷业务风险点127个,下发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关于推行信贷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全省农村信用社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2012年贷款集中度风险化解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系统贷款五级分类数据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2年准高风险行社化解工作的通知》,组织召开了18家行社理(董)事长约见谈话、兰州市8家行社理(董)事长、主任(行长)专题会议,重点解决了相关行社经营管理中暴露出的突出风险问题;督导25家准高风险行社强化监管指标的达标升级,实现了21家行社监管评级达到四级以上,准高风险得到有效化解。下发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清收攻坚活动方案》,督导各行社推行“四定一挂”管理措施,完善清收机制,创新处置方式,加大考核力度,多策并举清收盘活,努力化解信贷风险。积极探索不良资产的市场化处置,召开不良资产市场化处置推介会,全省19家行社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处置不良贷款6.92亿元;坚持严格认定、证据确凿、责任追究、逐户上报、逐级审批、账销案存、对外保密、继续追索的原则,加大呆账贷款核销力度,审核核销呆账贷款3.21亿元,消化了历史包袱。强化行政、法律、经济等清收手段,不断推进“冒名贷款”清收力度,累计收回“冒名贷款”本金3677.58万元、利息1662.56万元,本息合计5340.14万元。截至年末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6.64亿元,下降了11.1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占比4.02%,较年初下降了1.92个百分点。

(****)

【科技信息】按照“严格管理、保障安全、加快创新、促进业务”的方针和“资源整合、优化结构,满足需求、完善功能,经济实用、风险可控,安全可靠、运行稳定”的工作原则,以“提高业务学习能力、自主研发能力、科技管理能力、系统运维能力”为目标,截至年末,全省骨干网络、外联平台网络、灾备中心网络通过应急演练,充分验证了网络突发事件条件下的可用性;财管系统(一期)、手机银行、银联V2.1及前置改造、现代化支付系统、农信银清算二代系统、IC卡系统、公务卡系统、外币系统八大重点科技项目顺利实施;自主研发的全省城乡居民社保养老代发代缴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商场POS-MIS、“金土地”系列理财产品、“金薯宝”、“金果宝”、全省代理报刊征订系统顺利上线,银联跨行柜面通、无卡支付、支付宝、三农自助服务终端、网上银行(二期)、POS(二期)、手机银行转账、缴费等相继开通并开始大批量推广运行,支付渠道不断丰富;数据中心兰内骨干网络汇聚设备下移至兰州市城关区联社,城关区、安宁区、西固区、七里河区四家联社骨干网络设备下沉改造完毕,为全省各行社骨干网络设备更换打下了坚实基础;全省87家行社、2200多个网点的2300余台设备,地市和县级汇聚设备180余台进行了更新招标,确保了网络畅通。搭建了24小时联机平台,提高了POS、银联、ATM、网银及中间业务等24小时不间断业务吞吐量,并发数由原来的10笔/秒提升到了目前的100笔/秒。优化了核心系统,重新设计了电话银行挂失流程,增加了呆账核销申报、提交、县联社审批、省联社审批、核销撤销、删除、修改、核心通信以及跨期贷款、逾期贷款警示等功能,充分保证了科技信息各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