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娶匪为妃
65107600000136

第136章 敌国来密信

林老将军不再理会刘将军,命人把他带下去看好,绝不能让他跑了,失职者立斩。

如此严酷的军令一下,军士心中都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当即小心看押,不敢怠慢。

林老将军又重新拿起那封信笺,叹息道:“夷国有我们的人,我是知道的,若有密探,就算是我不知道,陛下也会告诉我的,可这次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那这次的人到底是谁呢?”

停云离他们的位置最近,从他们言辞间已经明白发生了什么,她恍惚间看到信笺上的字迹有些熟悉,便问道:“将军,这封信能不能给我看一看。”

林将军便把信交给了她,停云细细一看,只见信纸上写道:“边关失守,家贼所为。声东击西,勿受其扰。擒贼擒王,射人射马,将军身处高位,乃是敌军的首要目标,家贼既已出现,便如鼠蝇蟑螂,四处流窜蔓延,以后防不胜防,石林城、广塬城战役,夷人和叛贼商议好了要动手杀了您,永绝后患,将军要小心自己人。”

停云看罢瞳孔陡然一缩惊呼道:“周文连,这是周文连的笔迹!怎么会是他,他怎么知道的!”

停云一连串的惊呼,林老将军忙追问道:“就是曾经王爷身边的周文连?”

很多人不清楚这其中的关系,听着太复杂,也就没多问,梅月雪陡然想了起来:“原来当初周文连去京城不是去学手艺,而是去帮辜王爷。”

辜停云自从打京城出来之后,就一心只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早就把周文连抛在九霄云外了,她也是被仇恨和悲伤冲昏了头脑,忘了这么一个人,知道这时候他的字再次出现在他面前,她才想起自己忽略了什么。

当初若不是周文连,他们家根本撑不了那么长时间,他亲身上阵甘愿被她刺伤,拿自己的性命配合她演戏,从那时候,周文连似乎就开始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一开始只是崇拜,后来是佩服,也是感动,这个人开始变的很重要。如果没有他,她也没法子守住自己的心,也不会有顺利从京城脱身而出的那一天。

可是她逃了,却忘了他还被困在栾丞相的府邸里,也许是因为愧疚,也或许是因为想到他就想起了父亲,亦或许就是单纯的想念他这个人,总之,她一下子掉下了眼泪:“他怎么能得到夷人的消息的,他怎么从栾丞相手下逃出来的,他现在到底在哪儿,我真是糊涂,真是糊涂啊,我居然都把他给忘了!”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她一点都不知道。

停云也不知怎么了,积累的心酸瞬间涌上,当场便崩溃大哭。

梅月雪和岳临只好把她带到一旁,林竑也赶忙叫人搬椅子过来,让停云休息一下,又问道:“姑娘,你确定这是周文连的笔迹,没有任何问题?”

停云道:“我确定那就是他的字,除了那里面有个捺画”

林竑对林将军道:“父亲,依孩儿来看,这位周文连公子虽然踪迹不可寻,这封信的真假也有待商榷,但是一则周公子是辜王爷看中选定的人,一定是不会有错的,二则周公子也不知道我们有人能认得他的笔迹,他又不是神,怎能算出昭……这位姑娘今天能来到我们这儿认出他的笔迹,很显然他无意用笔迹来蒙骗我们。三则父亲,您想想,嘉庸关的事情我们提前都不能知晓,京城那边还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了呢!嘉庸关这么远,栾丞相都能把握的如此精准,他又想法子把您调离京城,京城现在的情况委实难以想象啊!这封信若真的不可信,那他大可不必费此周折,那么对方的目的就只有一个,他要救国。”

他说到后面,故意压低了声音,林老将军听罢点点头道:“这次的形势是前所未有的严峻。”他突然转头看看林竑说:“往常都是我拿主意,这次你分析的这么周全,那不如你来说说,我们该怎么做?你有什么主意?”

林?道:“孩儿觉得,我们不如将计就计。只是这件事,或许要请在场的英雄豪杰们帮忙,父亲战场上假死,孩儿和三弟带着爹爹逃生,咱们得放夷人更进一步,他们才能肆无忌惮,原本是敌在暗我在明,这么一来可就反过来了,到时候还请各位英雄好汉出面,护送城中百姓出逃,林家军就暂由二弟率领撤退,我们尽可能多的保存力量,但可能也要舍弃一些东西。”

林将军点头道:“策略跟我想的一样,国难当头,必须最大地保护两城受难的百姓。”

紫云观的道长说道:“保护百姓的事情,将军不要担心,我们已经联合了朝安城一带最大的江湖势力藏龙寨集结天下英雄到此地来,如今我紫云山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我们粗略估计了一下,各大帮派加起来,有两千之众呢!”

林老将军点头道:“栾丞相的手伸进庙堂容易,要伸进江湖可不容易,不过各位英雄还是要小心些。”

紫云山道长道:“将军放心,都是信得过的朋友。”

“那就好,那咱们就分工合作,我们立即去广塬城,跟夷人交战,找机会诈死败仗,引夷人占领广塬城,我们会提前打开城门,放百姓出城逃难,到时候可就全仰仗大家了。”林将军向众人深深行礼,道长忙道:“将军不必如此,我等习武之人,胸中一腔热血,为的就是匡扶正义,不然这一身本领还有什么意义?”

双方说定了之后,群雄略做休整,便继续绕道回了紫云山。

从林将军带兵到广塬城外驻扎,双方开始对阵已经过去整整两天了。

紧跟着林将军这边开始跟夷人周旋。古时两国交战是有规矩的,不像街头不讲理的流氓打架,上来就干,没一点章法。两个国家要大仗其实是有规矩的,凡要交战,按规矩来说都要先下战帖,双方约定战地,等到了约定的地方,双方再开始带着各自的军队叫阵,然后双方各自派手下一名将士上前应战,一通儿刀剑打下来,有输有赢,输的一方可再派人上场,如此循环。

当然这只是一个模板,实际行动起的时候,也基本都是这些流程,但是总会出特殊状况,所以才有《孙子兵法》这样的兵书来出谋划策。

那么您要是说,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那要是碰见一整个儿国家都是臭流氓,就是不按规矩来,你怎么办呢?

列位,两国交战,无非是为两国利益,家族仇恨,为的的金银或者土地。打仗是大事,即使是在那种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年代,哪里发生了一场战争,大致的战况也会很快就流传开来。“臭流氓”这样的招数终究是下三滥,一旦用了,也许能获得一些小的利益,但很容易就输了这一个国家的口碑。

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国家的灵魂永远都是人民,一个帝王拥有再厉害的军队,也不如拥有遍地拥戴他的百姓。百姓拥戴,天下群雄才会群起响应,因此越是身居高位,越要维护自己的形象,维护好自己的形象,才能笼络天下人心,因此国家强盛,与帝王是否贤明息息相关。而两国一旦交战这样的大事,若是把握不好分寸,影响的就是帝王形象,因此,参与战争,带来战乱不要紧,要紧的是,一定不能做不讲道理的那一方。

一旦有什么行为不合道理,便会受到其他国家的鄙视或者不信任,也会失去民心,进而毁掉整个国家。这是中原一带千百年的文明总结出来的道理。

可是夷人不一样。北国生存环境恶劣,夷人的人口一向不多,相比于南国,粮食缺乏,气候寒冷,还要绞尽脑汁地跟草原上的狼群斗智斗勇,他们的世界告诉他们的道理是,身体上够强悍才能活下去,他们跟中原是不一样的,因此同样的治国方法是不能用到另一个国家上的。

历史上的很多事例告诉我们,光打下来江山还不算完,得要守的住才行。

夷人有自己的骄傲和优点,但是对于如何治国这一方面,夷人可不如穆国人精明周全。

就像这次夷人不告知而攻城,看似是取了一点成就,但其实这事儿办的不地道,这次夷人这边是我们的超级铁憨憨三王爷干的好事。他的目的虽然没有打算要侵占穆国领土,只想免除岁贡,不用再向穆国俯首称臣,但是他可没有栾丞相想的多,在他的世界里还憨憨的以为,他帮了栾丞相这么大的忙,栾丞相怎么着也不能食言,他们之间有书信往来,他以为拿着这些书信就能威胁栾丞相,以后就能挟制穆国了,殊不知栾丞相那边儿想的是,事成之后,他后面还有一大串儿的办法治他呢,栾丞相的最终目的是,不光要统治穆国,还要吞并夷国。

前文我们说过,穆国一直干预夷国朝政,连帝王更迭这样的大事都要插手,大家可能觉得穆国的皇帝也都不是什么好人,但穆国自太祖皇帝在位到时候便说过,夷国的国风,与穆国想去甚远,绝不可起吞并之心,只能与之和平相处,近些年来从两国百姓的角度来看其实是给夷国带来了好处的,只是收一点岁贡,但是跟两国贸易所带来的好处比起来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在统治者眼中可不这么认为。三王爷觉得夷国铁铮铮的汉子向柔柔弱弱的穆国人俯首称臣实在是不像话,他就是想给自己争口气,这就是他发动战争的核心目的就是这么简单,而他之所以能带兵,是因为其他人根本想不了这么多,之所以这样,并不能说夷国人蠢,而是在他们的价值观当中,马背上长大的汉子,就得顶天立地,受人尊敬。

阴谋诡计用好了那叫足智多谋,要是用不好,会毁人设。

三王爷就这样毁了夷国人强悍勇猛,耿直豪爽的美名,给夷人冠上了“无脑”的名号。这盘棋,无论他们是赢还是输,都只能让夷国陷入更艰难的境地,甚至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