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神童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6363500000060

第60章 牛顿

——童年孤独的科学家

牛顿(1642~1727),生于英国林肯郡的武尔索普,英国物理学家,物理光学的奠基人,微积分学的鼻祖。他建立的经典力学的基本体系,人们称之为“牛顿力学”。幼年体弱,言语迟钝,性格孤僻,精于手工制作,学习成绩很差。

牛顿出生那天是1642年的圣诞节。因为是早产儿,牛顿出生时虚弱瘦小,体重只有3磅。母亲后来开玩笑说,他当时瘦小得可以装进一把茶壶里。

在牛顿出生前3个月,身为农庄主的父亲,就因患感冒并发流行性肺炎去世了,年仅37岁。

生活的重担全部落到了母亲身上,耕种田地,收获粮食,养牛挤奶,牧羊剪羊毛,什么都得自己做。她咬紧牙关,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

母亲把希望寄托在牛顿身上,盼他早日长大成人。

可慢慢地,她有些担忧起来,4岁的牛顿,还看不出像个聪明的孩子,言语迟钝,行动拖拖拉拉,并且体质依旧那么虚弱。

不久,母亲经人说媒,嫁给了邻近教区的一个老牧师史密斯。从此,牛顿就由外婆照看。

在这样的环境中,牛顿常常只能一个人玩,一个人想,渐渐地养成了沉默寡言、腼腆孤僻的性格。

牛顿在小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很差,许多顽皮的同学经常欺负他。

但是,小牛顿心灵手巧,精于手工制作,而且非常着迷。他在格兰瑟姆上学的时候,寄住在药剂师克拉克大叔家里。

克拉克大叔教小牛顿制作工艺,向他传授各方面的知识。有一次,克拉克大叔给了他一本《自然和技艺的奥秘》,这本小册子揭示了大自然和科学家们许多有趣的秘密,使小牛顿大开眼界。

他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制作烟火,调色绘画,从而大大刺激了他动手和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时光飞逝,童年在孤独寂寞中一去不复返,12岁的牛顿已进入格兰萨姆镇的中学读书。他对学校的课程依旧不感兴趣,常常独自沉思默想。一些调皮的同学嘲笑地叫他“呆子”,还把他当作恶作剧捉弄的对象。

终于有一天,他忍无可忍,奋起反抗,把一个全校有名的捣蛋鬼打倒在地。讨厌打架的牛顿并未因这次胜利而感到愉快。

从此,他发奋读书,并努力多和同学们交往,不久,学习成绩便名列前茅。他还帮助许多同学做了提灯,让他们在黎明前上学的路上照明用。同学们也和牛顿亲密起来,再也不叫他“呆子”了。

记得有一次,牛顿正背着书包上早学。在往学校走的路上,他看到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在左边,而且无论走到哪儿都这样,牛顿觉得非常奇怪。

等到他下午放学回家时,他一眼看见自己的影子不在西边,而是跑到东边去了。

就要落山的夕阳给了小牛顿启示,他终于明白了。

回到家,他一头钻进了自己的小房间。不久,他兴冲冲地提着个东西跑到外婆面前:

“外婆,你看这个,是太阳钟。”

外婆拿过来细看,原来是块木板,中间钉着钉子,以钉子为圆心画着数条等角的线条。

外婆明白了:在太阳照耀下,钉子的影子停在哪条线上,就可以看出时间是多少了。

外婆禁不住夸奖起外孙聪明、手巧来。

可就在这时候,他继父史密斯去世了,母亲带着两个年龄幼小的女儿和一个儿子又回到武尔索普村。

由于家庭人口增多了,干活的人手少,生活难以维持,母亲只好让牛顿辍学,回家务农。

就这样,年仅14岁的牛顿整整当了两年农夫。但在闲暇时,他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学习,因此失职的事屡屡发生。

有一天,刮起了大风,母亲让牛顿去查看谷仓的门是否锁牢,可是儿子去了半天仍不见回来。

母亲很担心,便裹上围巾冒着大风跑向谷仓。当她来到那里,一下子惊呆了。

只见仓门倒在地上,而牛顿在外面跑来跑去。一会儿顺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

母亲愤怒地朝儿子大喊:“牛顿,你在干什么?为什么不锁牢仓门?”

“妈妈,我在测量风的速度,你看风会帮我跑一段路呢!”牛顿一边跑,一边气喘喘吁吁地说。

这件事深深地打动了母亲的心。她明白,牛顿不适宜在家里干农活,他应该回到学校去。

在舅舅詹姆士牧师的劝说下,再加上格兰萨姆中学校长斯托克先生愿意在经济上给些资助,母亲又让牛顿复了学。

1661年6月,年仅18岁的牛顿以优异的成绩在格兰萨姆中学毕业了,经校长斯托克先生的推荐,成为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工读生。

牛顿刻苦地钻研使他在物理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他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被人们命名为“牛顿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