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神童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6363500000006

第6章 张衡

——童年通天文的科学家

张衡(142~212),东汉时期发明家、科学家、文学家。创造出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第一次证明了月食的成因。从小聪慧过人,对日月星辰特别感兴趣。10岁时,能够熟读《诗经》,并能背诵并理解文中意思。

东汉章帝建初3年,即公元78年,由于自然灾害的影响,田野荒芜,粮食奇缺,百姓们靠挖野菜、剥树皮过日子,沿街乞讨、卖女卖儿的惨景随处可见。

在荆州南阳郡西鄂县(现河南南阳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里,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诞生了。父亲为他取名张衡,字子平。一家人看着这个刚刚出世的孩子,悲喜交加。

张衡从小聪慧过人,对日月星辰特别感兴趣,瞬息万变的大自然奥秘,更使小张衡着迷,脑子里装满了提不完的问题,小小年纪提的问题有时连父母和奶奶奶都无法解答。

有一次,张衡跟着妈妈去挖野菜,太阳刚从东方升起,小张衡发现自己的影子比自己长,可到了中午自己的影子却缩成了一团。

从此以后,当他看见自己的影子缩成一团时,就催促妈妈赶快做午饭。

张衡少年时家境十分贫穷,但父母还是想方设法送他去书馆读书。

张衡不仅天资聪明,而且读书非常用功。10岁时,他就能够熟读《诗经》,并对其中的天文、历法背得很熟,而且通过阅读大量其他书籍,理解了文中的意思。

有一次,先生给学生讲《诗经·豳·七月》中的诗句:“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先生解释“流火”是指“落下的、一晃而过的大火星。”

学生好奇地问:“‘大火星’是天上哪一颗星星?”

先生含糊不清地回答道:“就是我们常看到的流星。”

张衡却站起来说出了与先生截然不同的解释。他井井有条地说:“先生,那‘流星’是28宿中的萤惑星(即火星),‘流’不是落下的意思,而是萤惑星偏西向下的意思。”

接着,他又根据自己所读过的《史记·天宫书》、《淮南子·天文训》等天文书籍,滔滔不绝地说起了星宿与北斗星的区别。

他一边用手在空中比划一边说:

“‘北斗星’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随着季节的变化,‘斗身’和‘斗柄’的朝向不同。”

张衡的精彩解说使他的同学听得入了迷,令先生对他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