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神童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6363500000032

第32章 冯婉贞

——智勇双全的少年女英雄

冯婉贞,清末北京城西谢庄人,抗击英法联军的女英雄。

清朝末年,英法联军由上海入侵我国,不久便攻入北京。咸丰十年盛夏的一个傍晚,北京郊区城西谢庄4里外的树林旁,几十个穿黑衣、手持大刀和长矛的中国少年,正在与500多名使用洋枪的英国侵略军进行激烈的肉搏战,厮杀声震天动地。侵略军招架不住了,向后溃退。突然,一位英姿飒爽的年轻姑娘跃上一个高土堆,大声喊道:“冲上去,别让这些狗强盗逃跑了!”随着喊声,青年们奋勇地冲上去,大刀劈,长矛刺,杀死了100多侵略军,保卫了谢庄,使谢庄免遭一场劫难。这位指挥大家勇猛杀敌的姑娘就是冯婉贞。

冯婉贞家住在北京郊区的谢庄,父亲叫冯三保,为人忠厚,而且精通武艺。冯婉贞从小就跟父亲练武,练了一身好武艺。她听到老人们讲《水浒传》、《木兰从军》这些故事时,就常常希望自己也能像故事里的那些女英雄一样,英勇杀敌,保家卫国。

自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后,火烧了圆明园,到处杀人放火,抢劫财物。北京郊区的谢庄,也受到了威胁,为保卫自自己的村庄,谢庄人组织了地方武装团练,推举冯三保为首领。

一天午后,侦察人员飞奔回村报告,说敌人的骑兵来了。冯三保立即吹起螺号,布置大家进入防御工事,并吩咐要等敌人靠近了,听了口令再开枪。不多一会儿,耀武扬威的敌人来了,放了一阵乱枪,就向村里涌来。冯三保看到时机已到,喊了一声:“打!”团丁们土枪齐发,打得敌人纷纷落马。敌人发现有埋伏,正要开枪还击,团丁们又躲到工事的后面去了。因情况不明,敌人放了一阵乱枪,就退了。

“洋鬼子逃了!我们胜利了!”团丁们跳跃着欢呼。

旗开得胜,冯三保当然非常高兴。可是在一旁的女儿虽也投入了战斗,但她丝毫没有喜悦之色。不仅没有欢呼,反而露出一种忧虑的神情。于是,冯三保问冯婉贞:“你怎么不高兴啊?”

“打了胜仗当然应当高兴,”冯婉贞说,“但敌人不是真正被打败逃走的,他们是调动大部队去了。如果敌人拉来大炮增加兵力,我们村子不是要被轰平了吗?”

冯三保觉得女儿说得在理,不由吃惊地问:“那怎么办呢?”

冯婉贞眉头紧锁计上心来,沉思了一阵,对父亲说:“洋鬼子会使用枪炮,但他们却不懂武术。枪炮利于远攻,武术却利于近战。我们只有土枪,射程近,不利于远攻,比不上敌人的洋枪洋炮,但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长处,攻击敌人的短处,靠近敌人用大刀长矛和他们进行肉搏战。”

冯三保听后摇摇头说:“我们村里学武术的人,满打满算不过100多人,怎么能跟敌人的大队人马相拼呢?”

“是啊,这样干太危险了!”其他团丁也说。

冯婉贞看到父亲和乡亲们不同意她的意见,就把一些与她年龄相仿的少年召集到一起,把将要发生的危险和她想出的对付敌人的办法讲了。少年们听了冯婉贞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冯婉贞又说:“我们与其坐着等死,不如挺身而出,与敌人生死相拼。”

冯婉贞的话语和行动,使少年们个个都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要与冯婉贞一起与敌人去拼个你死我活。

冯婉贞说:“大家愿意一起跟敌人拼,我们的村子就有救了。请大家赶快回家去换上夜行衣,带着大刀长矛跟我一起走。”冯婉贞带领着几十人在离村庄4里路远的一片森林埋伏下来。

太阳偏西时,敌人果然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还拖着几门大炮。因为冯婉贞他们都穿着黑衣服,隐蔽在黑沉沉的树林里,敌人一点也没发现。当敌人走至树林旁边,只听冯婉贞高喊一声“杀”,少年们一跃而出,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敌人。敌人毫无提防,又因为相距很近,无法开枪开炮,顿时,不知所措,乱了手脚。谢庄的少年都武艺高强,他们跳跃翻滚,非常灵活,冯婉贞尤其勇敢,一连砍倒了好几个敌人。敌人指挥官下令后退,想拉开距离开枪开炮。不料这个诡计被冯婉贞识破了,她大声喊道:“快冲上去,别让洋鬼子使用枪炮!”在冯婉贞的带领下,谢庄的少年们紧追不舍,弄得敌人毫无办法。这时,天色渐渐暗下来了,冯三保也率领着团丁前来助战。形势对敌人来说越来越不利,只好丢下大炮和百余具尸体逃跑了。

敌人落荒而逃,谢庄保住了,全村的人都称赞冯婉贞是个智勇双全的好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