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神童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6363500000002

第2章 孟子

——童年贪玩的大儒

孟子,名轲,字子舆,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从小不爱学习,顽皮成性,后在母亲的感染下,发奋读书,终成为一代儒师。

战国时间,在山东邹县的一户贫苦人家,刚刚3岁的孟轲便失去了父亲,家庭的重担全部落在母亲一个人肩上,孟母每天辛苦劳作把孟子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教育,一心想把孟轲培养成有学问的人。

童年的孟轲很贪玩,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经常有出殡、送葬的人群,不是吹吹打打,就是哭哭啼啼。孟轲经常与伙伴们一起模仿他们。

孟母见了很生气,对儿子说:“你父亲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他因为生病而英年早逝,不能从小教你读书认字。我们家境又不好,若你不认真读书,将来怎会有出息?”为了让孟轲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孟母把家迁到城里。她以为孟轲可以专心读书了。

但孟轲的家背后离闹市很近,嘈杂的声音使孟轲无法认真读书。孟轲和他的新伙伴常常模仿卖货的、打铁的、杀猪的。孟母见了更为生气,于是决心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母把家迁到了学宫附近。学宫是读书胜地,许多读书人在那里学习,还时常演练礼仪。

孟轲受到了感染,每日在家中专心读书,也渐渐模仿起学宫中演练礼议的举止来。

不久,孟母把孟轲送入了学宫。孟轲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和礼仪,接受了许多新思想,也为他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初到学宫,孟轲对学习兴趣很浓,也很用功。但年幼的孟子并不懂得母亲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不久,孟轲又重蹈覆辙,便开始整天只知玩耍。他爱上了射鸟,并自制了一套非常精致的弓箭用来射鸟。

有一日,孟轲正在上课,人在课堂,心思却早已跑出窗外。他突然想起了村东湖中的天鹅,想射一只来玩玩,于是就再也坐不住了。他趁老师不注意,偷偷地溜出了学宫,跑回了家。

正在家中辛苦织布的孟母见孟轲又逃学回来,随手抄起身旁的一把剪刀,猛地几下把织机上已经织成的一块布拦腰剪断了。

孟轲从未见母亲如此生气,他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母亲严厉地问道:“这布匹断了还能重新接好吗?”

“不能。”孟轲怯声答道。

孟母又说:“你不专心读书,半途而废,将来也会像这断了的布匹一样,成为没用的废物。”

话一出口,孟母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伤心地痛哭起来。

孟轲看到伤心的母亲,又看看被母亲割断的布,恍然大悟,跪到母亲面前,说:

“母亲,原谅孩儿吧,孩儿一定不辜负母亲的希望,好好念书。”

从此以后,孟轲发奋学习,终于成为满腹经伦的大学者。

长大后的孟子虽然学富五车,然而仍不满足,决心外出历练,同时拜访明师,继续上进。

在游历到孔子的故乡曲阜时,几经周折,拜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的传人、品德高尚的司徒牛为师。

从此,孟子跟随司徒牛又开始向更高的境界迈进。经过多年的努力,孟子终于成了一代大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