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皇后传
6329700000025

第25章 唐中宗李显皇后韦氏

韦氏,中宗李显皇后。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其父韦玄贞,曾为豫州刺史,母崔氏。李显两次登基,她也两次被立为皇后。

险境之中数助中宗

韦氏出身高贵,因为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颇有情趣。韦氏天生丽质,妩媚动人,所以,李显为太子时,纳韦氏为太子妃。武则天做皇后时,先是废除了非己所生的太子李忠,改立她的亲生儿子李弘为太子;不久又废掉李弘改立次子李贤;最后又对李贤不满,把三子李显推上太子宝座。唐高宗驾崩后,太子李显继位为中宗,太子妃韦氏因夫而贵,被封为皇后。当然,武则天立唐中宗是因为他无能,好控制。反过来说,如果中宗有能耐,也会很快被废掉。

唐中宗的软弱无能成了皇后韦氏弄权的梯子。在韦皇后的无理要求下,唐中宗提拔了韦后的父亲韦玄贞为豫州刺史。而此时的武则天虽然成了皇太后,却把实政大权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可谓风雨不透,滴水不漏,使得韦后无法通过中宗为所欲为。不到一年时间,唐中宗仅因一点小事得罪了母亲武则天,武则天就出面将中宗贬为庐陵王,发配到边远的房州,另立四儿子李旦为帝,即睿宗,自己依然总揽朝纲。韦后随中宗先是在荒僻的房州住了一年,不久又按武则天的旨意迁往均州,在均州过了两年,后又被勒令搬回房州。武则天之所以这样让他们反复搬迁,乃是为了防止他们长居一地,聚集发展起自己的势力来对抗朝廷。经过几年的折腾,武则天觉得他们的锐气已经消磨得差不多了,也就允许他们长居房州了。

在宫外患难的多年中,每当软弱的中宗陷入绝望之时,较为坚强的韦后就给他以力量和信心。每次武则天派人来访,都由韦后出面周旋打点,韦后的伶牙俐齿,使他们渡过了不少难关,因而中宗对韦后十分感激。有一天,他们闲来无事,到住处附近的感德寺探望慧范大师。途中,中宗兴致忽来,拾起一枚石子,朝天祈祷说:“我如果不受到伤害,还能重得帝位,这枚石子就不要落地。”说完用力将石子抛向空中。这本是他闲极无聊,又对前途毫无把握时做的一种无奈之戏,谁知偏有凑巧,这枚抛起的石子被路旁一棵大树茂密的枝叶挡住,居然没落到地上。中宗看到石子没落地,心中大喜,韦后也笑逐颜开,以为这是苍天赐给他们的吉兆。慧范大师也圆就其说,说什么中宗复位只是早晚的事,这让他们俩人兴奋了好一阵子。这次抛石问天,给中宗已濒绝望的心又带来一线希望,他握住韦后的手十分诚恳地立誓道:“异时若复得见天日,唯汝所欲,不相禁止。”他此时说这种话确实是发自内心的承诺,不料后来韦后竟然用这句话来牵制他,使得他复位后,竟对猖狂****的韦后无言以对。

这时,武则天几度废立太子和皇帝,大权独揽却仍觉得不够过瘾,索性在天授元年废掉唐睿宗,自立为神圣皇帝,由后台走到前台,名正言顺地执政。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消除异己,她大肆捕杀李姓皇室子孙和对李姓忠心耿耿的大臣。消息传到房州,吓得中宗与韦后脑门子冒凉气,心惊胆战,夜不安眠,每次听说朝廷使节前来,中宗就吓得面无人色,生怕是皇帝母亲派人来下诏赐死。懦弱的中宗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他曾几次撞墙自杀,韦后劝解他道:“福祸无常,活着就有希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何必自己送上死路!”中宗也想通了,反正是一死,只要没有逼到最后关头,那就赖活着,权当等待时机降临,何必急急忙忙自寻死路呢!这样一想,他又稍微安定下来,在韦后的陪伴下支撑着艰难痛苦的岁月。

在中宗和韦后长居房州时,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变化。武则天执政后,很多人对她的做法不满,甚至深恶痛绝,各路英豪纷纷起兵声讨,战事频繁。在扬州就有徐敬业等揭竿而起。徐敬业为了使自己的行动出师有名、名正言顺,竟打出了“匡复中宗”的旗号。武则天心中有些惊慌,她一面派30万大军前往平叛,一面又派宠侄武三思前往房州察看中宗的动静,以便见机行事。韦后使出浑身解数,传说她甚至用自己贿赂武三思,求他在武则天面前说好话,武三思没有失言。直到圣历元年,在宰相狄仁杰的力劝下,武则天才派人把流放长达”5年之久的中宗和韦后从房州接回洛阳,复立中宗为皇太子。中宗回宫5年以后,武则天卧病在床,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晖等5位大臣,率军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就这样,中宗在失位20年后,又被推上了皇帝宝座,韦后自然也恢复了皇后的身份。

****后宫独揽朝政

韦后是个极有野心、权力欲极强的女人。中宗复位后如同出了笼的鸟一般,开始近乎疯狂地享受奢侈的帝王生活,对朝政却是“撂荒”。每次上朝,韦后都坐在他身后的帷幔中,如同当年高宗李治和武则天一样。大臣桓彦范上书劝谏,李显不予采纳,韦后便开始大肆干预朝政,渐渐地不把软弱的中宗放在眼里。

一次,安乐公主新宅落成,乔迁之喜,中宗和韦后亲临祝贺。席间,公主8岁的儿子跑过来拜见帝后,礼节非常周全,韦后见了很是喜欢,便把孩子抱在膝上,并下手诏,封他为太常卿、镐国公,食邑五百户。在场的中宗见韦后无视自己的存在,擅自做主,心中十分不悦,当即便拦住说:“且慢下诏!待朕回宫去,再作计较。”韦后听了,不屑一顾,冷冷地说:“什么计较不计较?陛下在房州的时候,不是说将来不禁止妾身所为吗?为何如今又要来干涉妾身呢?简直是出言无信!这样,怎么让天下人心服口服。”中宗见韦后拿那话来压他,心中愈觉气恼,他一句话也不说,传旨摆驾回宫。韦后早已不把他放在眼里,见他负气离去,也毫不惊慌,根本不当一回事。

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原来和上官婉儿私通,韦后回宫后又和韦后私通。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中宗竟然亲自安排韦后和武三思幽会,并且当面侍候。一个春日困人的日子,午后无事,韦后心中思念武三思,便恹恹地打不起精神。中宗十分了解她的心思,便命太监去宣召武三思进宫。韦后见了武三思,顿时笑逐颜开,精神振作,和武三思玩起赌双陆的游戏来。中宗则在一边手握筹码,替他俩计算输赢。韦后撒娇弄痴,和武三思传情,把中宗可怜巴巴地撇在一边。中宗到底还有一点廉耻之心,借着内侍进来奏称有事,像一条泥鳅一样溜走了。

有书记载:韦后****成性,除武三思外在后宫中还养着3个美男子。一个是杨均,原是一个厨子,韦后见他少年英俊,便把他调入宫中,侍候自己。杨均还得了官衔。另一个是马秦客,是御医,一次偶然进宫替韦后治疗感冒,只因他眉目长得清秀,从此以后,韦后有病没病常把他传进宫来。再一个是叶静,原是马贩子出身,善玩马技,一年元宵节他在灯会上表演马技,被韦后看中。这三个人都做了韦后的幕宾,追随着韦后,不离左右,忠心耿耿。中宗对这一切装作不见,真的做到了“不相禁止”,只是他虽然乐于承受,却怕别人知道,别人知道也不要紧,只是不能说出来,否则便会立遭杀身之祸。

野心勃勃的韦后在武三思的怂恿下有了推翻中宗自立为女皇的心思。还有一个上官婉儿,14岁起跟随武则天,久参国政,官居丞相,势力很大,韦后在谋权上紧紧把她拉在自己身边。她们互相利用,渐渐结成了一个以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为核心的弄权集团,整个军国大权也就几乎落到了她们手中。这个集团首先暗杀了起兵拥立中宗的张柬之、桓彦范等5位大臣。中宗复位后,立儿子李重俊为太子。韦后因为重俊不是自己所生,对他很不满意;同时安乐公主又多次向中宗请求废掉太子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太子重俊不堪韦后的排斥和打击,更不愿坐待废黜,于是铤而走险矫诏带领羽林军300骑,把武三思杀死在家中,后来羽林军知道接奉的是假圣旨,转过头来又杀了重俊。

这次事件以后,韦后为了增强自己的势力,更加变本加厉地揽权作乱,外有她哥哥韦温等分掌大权,内有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和韦后的妹妹邺国夫人及上官婉儿的母亲沛国夫人等,她们共同勾结成为一个营私受贿、买官卖官、独行乱政、为非作歹的腐朽势力集团。景龙四年六月,病态性的权力欲望使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中宗。中宗死后,韦后秘不发丧,一面把各宰相召入宫中,征集5万兵马屯守京城,让其家族人分领兵马;一面与太平公主、上官婉儿商议立太子之事。她们草立中宗的儿子李重茂做太子,由韦后主持朝政,像原来的武则天一样逐渐向女皇过渡。正当韦后积极布置称帝的仪式时,中宗的侄子、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在太平公主里应外合的配合下抢先发动了兵变,除掉了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等人。

韦后的皇帝梦就这样结束了,她丧失人性的病态的权利欲望为她的一生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