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皇后传
6329700000010

第10章 汉光武帝刘秀皇后阴丽华

阴丽华,光武帝刘秀皇后,南阳新野人。父亲阴睦,母亲邓氏。建武十七年被立为后。她以其德行赢得了光武帝的宠爱。谥“光烈”,史称“光烈阴皇后”。

美貌颖慧嫁与皇族

阴丽华出生于今河南南阳。阴家先世是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一脉,传到第七代管修,以医术名闻于世,从齐国迁居楚国,为阴大夫,便以“阴”为姓。秦汉之际,阴氏子孙又迁居到南阳新野。阴丽华天生丽质,聪明颖慧,稍稍长大后,出落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再加上她性情温柔,知书达理,且豁达大度,左右邻居无不称赞。一时间她的名声传遍南阳各地,远近不少贵族和富家子弟都慕名前来求婚,但都被她的父亲婉言谢绝了。

南阳当时还有一位着名人物,即后来的汉光武帝刘秀,他是汉高祖的九世孙,长沙定王的后裔,9岁而孤,寄养在叔父刘良家里。他有两个哥哥,长兄刘縯,次兄刘仲,都气度恢宏,轻财仗义。刘秀更是生得一表人才,待人接物,慷慨磊落,行事更是睿智勇毅。刘秀对阴丽华的名声早有耳闻,更想一睹阴丽华的芳容。阴丽华的哥哥与刘秀是多年的同窗好友,颇为相知。他知刘秀胸怀大志,又一表人才,就将刘秀引见给妹妹,结果阴丽华与刘秀二人一见倾心,刘秀向阴丽华表明自己的心迹,一定要干一番大事业再来娶她。于是刘秀立下“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的志愿,这一志愿在当时看来只是不着边际的空想。因为当时汉代已历12帝,总计213年,帝裔子孙众多,不可能一一照顾周全,更何况当时王莽已经篡位称尊,刘氏子孙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无情摧残。刘秀一家早失去贵族的身份,在乡里的财势与声望上,刘家似乎还比不上阴家。刘秀虽爱慕阴丽华,但真正把她娶过来作为自己的妻子,还是一件十分渺茫的事。于是刘秀为了实现这两个志愿来到长安。

王莽篡汉以后,推行了一连串雷厉风行的措施:恢复井田制度,设置六关、五均、赊贷等经济制度,改革币制,复古建制,变更官制。因为准备不周,食古不化,执行操切,政令芜繁,造成经济萧条、民生凋敝、荒旱连年、盗贼蜂起的局面。想要在王莽新朝获得立足之地,更是谈何容易。为了完成他的两个志愿,时势迫使他不得不另谋发展。

当时,樊祟起兵于山东一带,把眉毛涂成红色,号称“赤眉军”;王匡起兵湖北,号称“新市兵”;王常起兵江陵,号称“下江兵”;陈牧起兵荆襄,号称“平林兵”;刘秀也从长安回到故乡,号召家乡子弟起兵抗暴,号称“舂陵兵”。刘秀和他哥哥刘縯领导的“舂陵兵”与“绿林军”联合组成汉军,反莽复汉。因昆阳一战刘秀名声大振,名扬天下。王莽兵败自杀,刘玄被农民起义军拥立为帝,号更始,刘秀被封为大将军。刘玄怕养虎为患,削去刘秀的兵权,所以刘秀空有大将军的头衔。但他仍然踌躇满志,要去实现自己的另一心愿。刘秀带领大队人马,来到南阳,风风光光地娶了阴丽华。

高风亮节谦让后位

更始皇帝称帝后开始杀害功臣,他首先杀了刘秀的哥哥刘縯,接着就要对付刘秀。深明大义的阴丽华建议新婚的丈夫离开自己去河北一带壮大势力。刘秀不得以离开娇美的妻子带领数百人马渡过黄河,一路抚慰流亡,废除苛政,排除万难,争取民心,赢得了河北诸郡的爱戴和拥护。当时,邯郸地方有一个以卜卦为生的术士王郎,乘群雄并起之际,诈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自立为王,声势浩大,是刘秀在河北扩展势力的主要障碍。刘秀为了彻底击灭他,必须借重刘扬的势力。作为权宜之计,他娶了刘扬的甥女郭氏为妻,终于借得精兵10万,击败王郎,割据河北,取得了争霸一方的基础。随着实力的不断壮大,他拒绝了更始皇帝的封号,另树一帜,不久即帝位于鄗南的千秋亭,以建武为年号,定都洛阳。

刘秀称帝后的第二年,想立皇后。但是在册立皇后的问题上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立郭氏为后呢,还是以阴丽华为后?”尽管郭氏是刘秀患难相随的红粉知己,在戎马倥偬的岁月中,郭氏一直追随左右,并已生有一子,却只得了一个贵人的称号。而阴丽华是刘秀的结发妻子,刘秀一心一意要把皇后的位置留给她,星夜派侍中傅俊将她迎来洛阳。当刘秀郑重其事地提出,自己将要册封她为皇后的时候,阴丽华表现出了高风亮节,她大公无私地拒绝了。她告诉刘秀,刘秀现在的儿子是郭圣通生育的,而她也不知道自己未来是否能够为他生育儿女,所以,为了不伤害孩子,当皇后的不应该是自己,而是郭圣通。阴丽华还通情达理地说:“困厄之情不可忘。”结果刘秀只好立郭圣通为后,立其子刘强为皇太子,封阴丽华为贵人。

阴丽华的谦德与她的家风是密不可分的。天下初定,阴丽华的哥哥阴识因随军征战有功,刘秀本拟破格封赏,以示对阴丽华的补偿,然而却受到阴识的谢绝。阴识说:“天下初定,将帅有功的很多,臣托属外戚的关系,不能示天下以不公。”这是建武二年的事。两年之后,即建武四年,阴丽华随侍光武帝征讨彭宠,在河北生下一子,就是后来的汉明帝刘庄。阴丽华的另一个兄弟阴兴当时为黄门侍郎,指挥武骑,随军征伐,算是刘秀的贴身侍卫长,每次出入,都拿一个小盖伞为刘秀遮风蔽雨。建武九年,刘秀升迁他为侍中,赐爵关内侯,印绶已经准备妥当,阴兴却坚决辞让。

这一切都使刘秀对阴丽华更是宠爱有加,阴丽华陆续生养了5个子女,这便使得郭皇后对刘秀“数怀怨怼”。这种怨怼之情明显违背了刘秀倡导的“宫教”,再加上郭皇后不能同宫内其他妃妾友好相处,也不能很好地抚育其他妃妾的子女,刘秀于建武十七年一纸诏书废除了郭皇后,立阴丽华为皇后。刘秀亲自草拟诏书,说明废郭皇后、立阴丽华的道理:“我在微贱的时候,就娶了阴贵人,由于兵荒马乱,被迫别离。幸亏老天有眼,我和她劫后余生,再次团聚。对她的美德我非常了解,因此想要立她为皇后,她却坚持推辞,甘愿为姬妾。我敬慕她的谦让高尚,曾经想要封她的弟弟们为侯爵。可是没想到,他们没有得到我的封爵,却陡遭祸患,母子俱丧。我十分愧疚伤怀。虽然他们不能活着享受高官厚禄,身后也应该得到尊荣。”

母仪天下美名远扬

阴丽华虽然真的没有当皇后的念头,但由此也明白了刘秀对她的真情厚意,心中自然是十分满足。她仍和先前一样,恭俭仁厚,谦让自抑,谨慎柔顺,矜惜慈爱,当时的人们都称她为贤后。她为了安慰郭圣通和郭氏家族,也让太子刘强宽心,向刘秀提出了一些有益于郭家的建议。于是郭圣通的哥哥郭况、侄子郭璜、堂哥郭竟、堂弟郭匡、叔父郭梁的女婿陈茂都得到刘秀的封赏,提前得到了“皇太后家族”的待遇和爵位。郭圣通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不入冷宫反得尊崇的废后,郭氏家族也成为史上唯一一个非但没有遭殃丢命,反倒全家升官发财的废后家族。

太子刘强对母亲的被废感到十分伤心,身居太子之位也深感不自在,于是向父亲上书表示要让出太子位给阴丽华的长子刘庄。刘秀与阴丽华原本觉得父母之间的纠葛不应该连累孩子,也就没有同意。刘强屡屡向身边的官员和其他弟弟表示,自己甘愿去做外藩亲王。这样再三多次,刘秀知道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于是顺其自然地在两年后(建武十九年)做出了决定:改封刘强为东海王,原来的东海王阴丽华的儿子刘庄成为新任太子。

阴丽华对儿子刘庄取代太子刘强的地位心中不安。于是,按照阴丽华的要求,刘秀将刘强的封地再次扩大,使他实际上成为拥有两个封国的亲王,领地合计29县。以此弥补刘强未能登基为帝的遗憾。

阴丽华一生谦德做人,相夫教子,不曾干预朝政,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她不仅以身作则,更能约束家人,使刘秀无后顾之忧,专心国事,才使东汉出现了与“文景之治”并称的“光武中兴”的时代。中元二年刘秀病死,阴丽华的儿子刘庄即位,即为汉明帝,尊阴丽华为皇太后。

阴丽华在皇宫之中,安详地度过了晚年。永平七年阴丽华因病去世,享年60岁。明帝为她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她的灵柩被护送到洛阳城郊的原陵,与光武帝刘秀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