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华为基因:任正非的商业哲学与华为精神
63250500000013

第13章 用“孵化器”获得创新成果

创新是企业永不过时的话题,建立创新思维、寻找创新方法、聚集创新人才……有关创新的每一项工作都颇具难度,也不易抓住要点。事实上,为创新打造一个平台,为创新搭建一个“孵化器”,才能真正让创新从概念上、内容上和形式上保持高度激活的状态。

英特尔就是擅长打造创新孵化器的企业,通过开放式创新的思路,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推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英特尔赞助了500多所大学,还将其开放性合作实验室安插在相关领域的大学周围,虽然这些实验室的所有权归属英特尔,但是研究的环境却十分开放,甚至一些项目也是公开的。英特尔在这些实验室中会集了顶尖的研究人员,同时吸纳了大学里的科研人员,让他们聚集在一处,交换思想,通过这些创新孵化器的搭建,整合创新资源,促使工作团队高效、高质地产出创新成果并获得知识产权。

思科也擅长用孵化器收割创新果实。从1993年以来,思科至少收购了100多家公司,其中30%的收入源自收购和开发活动,而思科真正的孵化利器是:如果发现有人愿意创业且想法新颖独特,思科就会投资支持他们,哪怕会变成思科的竞争对手,但是思科有言在先,只要创业成功思科就有权收购,如果创业失败思科会承担风险。思科的高明之处在于:如果在企业内部搭建创新孵化器,很可能会遭受来自内部的阻力,因此将孵化器移植到公司之外,就相应地减少了一些权力之争、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还通过赞助这种形式垄断了互联网路由器和其他重要设备的技术。

在2017年英国伦敦举行的“全球移动宽带论坛”大会上,华为的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发布了5G应用场景白皮书,从行业的视角分析当今社会对5G技术的依赖程度和商业价值等内容,为5G行业应用指明了一条发展道路。

作为技术型企业,华为最需要的不是创新成果,而是能够为创新成果提供生长土壤的“孵化器”,这样才能真正满足华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长期需求。以华为的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为例,自从成立以来依靠对垂直行业的深入分析以及合作研究,正在努力构建全新的产业生态,目前已经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以及车联网等多个领域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孵化平台。华为还明确表示,未来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会进一步发挥创新作用,搭建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的连接通道并推动战略合作伙伴和运营商的商业成功。

华为全力打造创新孵化器,也是基于现实困境:深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不多,很难对电子信息产业起到源头创新的作用,更无法满足华为实施创新战略的刚性需求,因此必须打造孵化平台,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的步伐并提高技术研发的档次。

第一,创新孵化的核心意义在于构建开放的创新环境。

以5G技术为例,华为通过制订“Wireless X Labs”计划,聚集产业合作者一同研究新技术,促进市场的共同开辟,生成更符合消费者实际需求的新应用。企业的成功之道在于扬长避短,华为的创新孵化是将有限的资源和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中。比如,华为的“OpenLab”建设。事实上,很多行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资源、环境和战术指导都各有不同,想要总结出一套“万金油式”的创新思路是违背现实的,因此华为力求提供一个平台而不是某个软件应用,所以才推出了“OpenLab”。这个计划的先进性在于,能够加快行业与客户的需求匹配度,能够让用户需求在华为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基础设施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创新孵化的构建基础是需要产业伙伴的协同作战。

由于不同的企业拥有不同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只有发挥各自所长才能提高创新效率。为此,华为的“OpenLab”采用了“华为+合作伙伴”的方案,基于同一个平台和同一个行业进行联合孵化,共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客户价值。华为的理念是:面向合作伙伴,构建互动环境,推动联合创新,最终将其转化为商业价值。目前,华为在中国和欧洲等地建立了10多个“OpenLab”。华为通过这个平台,为开发者们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开发工具以及其他支持服务。比如,华为和太极智慧城市合作的项目已经长达十几年,通过共同产出创新思路和成果,促进双方的合作走向多样化、深入化和密切化,在北京建立了市政务云样板试点,完善了云服务在技术、模式和体制等方面的细节,走在了行业的前列。另外,华为通过孵化平台实现了合作团队的资源共享。形成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第三,创新孵化的实用价值在于聚焦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华为的企业战略也不断进行调整,在数字化进程加快的当下,华为需要通过创新孵化解决业务痛点,以开放性的环境为依托,集中主要精力攻克行业瓶颈,满足合作伙伴的开发诉求。特别是在行业客户看来不够成熟的方案,需要华为与合作方整合创新思路,孵化出最佳解决办法,提高交付质量,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012年华为的“OpenLab”正式成立,现在已经复制到全球几座城市,成为构建智慧城市生态系统、打通信息交换壁垒的有力突破点。由于参与者众多,极大地提高了全行业的创新孵化能力,集中地解决了用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构建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的行业解决方案,增强行业生态的建设效率。

第四,创新孵化的运营原则要分清主次。

虽然华为的“OpenLab”是开放性的实验室,然而受制于资源的限制,华为在选择战略合作伙伴方面也要考察其资格,从而确定优先顺序。因为华为对开发者没有过多限制,所以华为必须以是否能聚焦行业以及聚焦主流应用方案为标准挑选最佳合作方,这也是为了推动创新孵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比如,在华为力争建树的公共安全领域,能够提供大数据支持的合作伙伴更符合华为的战略需求,它们能够帮助华为快速推出解决方案。

第五,创新孵化的终极目的是服务客户。

无论创新的方向和内容发生多大变化,都离不开一个终极目的——作用于消费者。华为之所以坚持“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的业务边界,就是为了不放弃“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也有利于协调和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不必要矛盾。比如在华为和太极公司合作的市政务云项目中,华为着重将开发重点放在了业务、技术以及运营管理的融合上,锁定“服务客户”这一关键词,经过深入的探讨和严密的论证制订了应用解决方案并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为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通过创新孵化器的聚合作用,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不再是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而是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抓取客户的进化过程。目前,华为通过“OpenLab”帮助合作伙伴赋能客户,给予双方更多联合创新的交叉点,帮助合作伙伴在实际网络应用中更好地为技术方案提供集成验证,从而做到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华为以创新孵化平台为切入点,有效地完成了产业链价值的聚合,帮助客户提高商业价值。

第六,创新孵化的过程有利于借鉴经验。

作为科技型企业,华为在业务板块不断拓宽的背景下,需要广泛吸收各个领域的经验和技术,为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等业务分支提供研究和参照的蓝本,推动华为构建现代智能生活的战略目标。比如,某地一个测绘学院在应用GIS系统时,为了进行资源整合需要建立云计算服务中心进行测绘,华为为该学院提供了包括计算、存储以及网络等多方面的设施,为科研教学提供业务能力支撑,尤其是在网站应用中满足了学院需要动态配给资源的诉求,确保了设备的合理应用,而且在这一过程中检验了技术并积累了实操经验,达到了能力孵化的目的。

现在,华为的“OpenLab”已经成为中国IT生态领域不可多得的创新孵化平台,它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已经不局限于华为自己,也关系到行业内其他参与者的共同利益。随着华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市场格局的形成,无论在理念上、技术上还是服务上都需要更多的创新成果,只有通过创新孵化器才能紧密联合多领域的合作方共同联手,提供给消费者更贴心、更有现实意义的产品和服务。

事实证明,一项伟大的技术革新,只有将其主要功能发挥到极致并将其推向到行业标准“代言人”的位置上,才能产生更强大的驱动力。在国内各地都争先打造孵化器的当下,华为立足于企业创新的需求,正在一步步将孵化器转变成为社会服务的最高平台,通过增设创新模式的试验区,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而华为也将在这一过程中成为行业创新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