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东风化雨 春泥护花:北京市党建课题《新形势下中小学党员服务群众方式的实践研究》优秀案例集锦
62985100000012

第12章 他终于不再害怕上学了

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 刘丽

一、案例背景

学校党组织要求党员干部带头联系服务群众,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我校党员教师在沈书记的组织下,启动“导师制”制度,每位党员教师都被分配了一名“特殊学生”,对其进行特别的关注。

睿睿是一位“特殊”的学生,有着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和行为障碍。他的这种问题不仅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还给其他同学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睿睿在儿童医院进行了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从此,他每天需要吃大量药物进行行为约束,即便如此,他的行为依旧无法控制。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睿睿没有和其他同学一起升到初二,而是重新上了初一。睿睿进了我的班,我成了他的导师。

二、案例描述

“老师,校门口有一位学生,一直不肯进校,是你们哪个班的?”听到保安的话语,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班的睿睿还没有到校。“可能是我班的,我去看看。”我边说边快步跑向学校大门,不一会儿便看见了睿睿的身影。

“睿睿,你怎么了?干吗不进学校啊?”我轻声地问睿睿,但是对方没有回答。我转头问睿睿妈是怎么回事。听了她的叙述,我明白了,原来睿睿早晨起来不想上学。“老师,您帮我劝劝他,我说他,他也不听。”睿睿妈无奈道。“行,我跟他聊聊。”我真诚地说。“那真是太谢谢您了,我上班也要迟到了。唉,您跟他说说,谢谢您啊!”睿睿妈一边和我道谢一边走向车站。

“睿睿,咱们一起进学校,好吗?”我转过身贴近睿睿,试图和他一起走进校门,他却一直抵抗,怎么也不肯移动一步。无奈,我只好拉着他远离马路。“睿睿,现在不进学校,咱们坐着聊会天吧!”我扶着他坐在马路旁的石头上。“睿睿,你为什么不想进学校啊?”我低声问。睿睿没有回答我,只是一直“哭着”,虽然脸上并没有眼泪。“那你是不想见到新老师和新同学吗?”睿睿摇了摇头,依旧没有回答我。“别怕,你和刘老师说说,咱们一起解决。”我拍着睿睿的肩头,鼓励他开口。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沟通,睿睿终于开了口。原来他是害怕原班级的同学“揭老底”,而不敢进校园。于是,我郑重地对他说:“别怕,刘老师会保护你的,没有人会揭你老底。你的同学都是新同学,他们不知道你过去的事,你不用害怕……”睿睿终于和我走进了校门。就这样,睿睿走进了我的五班,再也没有出现不想上学的情况。他终于不再害怕上学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睿睿与其他同学逐渐熟悉,也开始暴露出各种问题——偷东西、骂人、欺负同学……这让我意识到他潜在的危险。于是,我每天都和睿睿聊天,并和家长保持电话和面对面的沟通。睿睿的问题至今尚存,但我从来没想过放弃他,只要他还在我班一天,我都不能放弃他!即使我无法完全改变他,也要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

三、案例分析

1.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沟通”的重要性。党政配合的基础和条件在于及时“沟通”,遇到问题,党员教师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主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进行心理疏导。通过沟通,进一步明确问题之所在;通过沟通,增强对问题的理解度;通过沟通,顺利地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若在问题出现之前就做好充分调查,做足沟通工作,问题很可能在萌芽状态就被解决了。

2.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由于党支部坚持对党员进行不间断的先进教育,注重对他们的日常管理,较好地保持了党员的党性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困难面前勇于担当,较好地解决学校工作中的难题,发挥了党员带头示范的先锋模范作用,对创建和谐校园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