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孙英文集(上下卷)
62784700000034

第34章 与时俱进的党史新著[169]

(二零零二年十月十九日)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是对一九九一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进行全面修订、增编的成果。原来的上卷是在胡乔木、胡绳同志直接指导下编撰的,是一部产生了很大影响的党史著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所掌握的史料状况和研究水平。此后十多年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发表了许多新的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深化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指导。同时,国内外新发现、新披露了大量档案史料,为进一步弄清历史事实和作出新的论断提供了新的依据;党史界对一些重大党史问题的研究也有了许多新进展、新成果。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修订本加以反映。

为此,中央党史研究室决定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进行修订。修订工作从一九九六年九月开始,到今年九月正式出版,历时六年。尤其是最近一年多来,在室务委员会的领导下,全体编修人员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在此前五年编修六稿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六次全面修改,使修订本整体性地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今年九月下旬,修订本正式出版,代表全国党史界向党的十六大献上了一份厚礼。

这本书的修订、出版,始终得到了党中央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指导。一九九六年启动修订工作时,得到了中央的批准。江泽民同志一九九八年十月在写给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信中提出的“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的要求,为修订工作指明了方向;他在二零零一年六月关于《中国共产党简史》的谈话,对修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胡锦涛同志两次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中央党史研究室的规划,提出了“出精品”的要求。今年七月,江泽民同志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又分别圈阅了此书的修订情况报告,并批准出版。党中央的关怀和指导,是做好修订、出版工作的根本保证。

这本书的修订、出版,是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修订工作启动后,历届室委会都把这项工作作为重大任务。本届室委会产生以来,经多次讨论,确定了最后的修订方案,确立了新的编修原则,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结论性表述提出指导性意见,对修订工作及时提出新的要求,主要领导分篇章地具体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并明确有关领导同志具体分管修订工作。审稿定稿阶段,室委会全体成员分别审读了全部书稿,进行了全面会审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修订任务。

这本书的修订、出版,得到全国党史界的有力支持,是以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人员为主、全国许多党史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的结果。在修订过程中,我们共召开二十多次讨论会、审稿会,先后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三百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到会,提出了一千多条修改意见。在编修过程中,我们还得到中央和国家机关、解放军及许多研究教育单位的大力支持。所以说,《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凝聚了全国广大党史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得到了许多单位的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会,对参与“一卷”修订和出版工作的全体同志,对在“一卷”修订和出版中提出过宝贵意见和给予过重要帮助的有关单位和同志们,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党史工作和中央党史研究室建设及发展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主要成就和贡献是:

第一,《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是一项力求站在时代高度研究党史,积极体现与时俱进精神的重要成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的修订,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充分体现两个历史决议的基本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后,特别是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发表后,修订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全面审视了此前的修订工作,明确提出要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全面研究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深刻认识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规律,从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编修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把对民主革命时期党史重大问题的认识统一到“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上来。为此,我们在修订过程中,加强了对不同时期国内国际形势的阐述和分析,将重要历史时期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置于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突出党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和作出决策的客观历史依据,突出党一贯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充实党领导的政治斗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同时,补充、增写了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容,展示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曲折历程和取得的成果。

同时,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充分吸收和利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发现、发表的民主革命时期的新史料和新的研究成果,对原上卷的内容做了许多重要的修改、充实和增补,对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党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做了更为恰当的表述和评价。比如,为更加全面深刻地阐述遵义会议在党的历史上的地位,第一卷新设“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一章;对大革命时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三次“左”倾错误和抗战初期王明的右倾错误,根据新的史料和认识,做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新的表述;根据近几年公布的共产国际档案,对共产国际、联共(布)及其驻华代表对中国大革命的指导,包括正确的和错误的指导,做了比较充分的叙述。

第二,《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是一幅力求准确把握党史内涵,突出反映党的历史的本质和主流的历史画卷。我们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八年的历史,是一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屈不挠地斗争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历史,是一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是一部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体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历史。为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充分保留了原上卷的主要框架、基本内容和学术成就,在准确体现党史内涵、突出党史的本质和主流、全面重现党的历史过程方面做了一些重要探索。

在编修中,我们在牢牢把握“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历史主题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革命理论产生和发展方面的内容,加强了党的建设和自身发展方面的内容,加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历史主人公作用方面的内容。比如,《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增写了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中央关于建立工农民主政权的方针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工农民主政权的思想,增加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关于坚持和弘扬马列主义学风的论述,充实了党的七大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的内容,专门论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历史地位,使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阐述更加完整。

全书各编还将党的建设内容单独列为节或目的标题,增加了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容,并对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光辉历程。同时,第一卷还着力表述了党在成立之初领导工人、农民、青年运动的情况,突出了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大革命洪流的历史业绩,加重了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及苏区人民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的表述;充实了党发动和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的内容,强调了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的“第二条战线”的历史功绩,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充分展现出来,深刻地说明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说明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历史的伟大力量。

通过上述修订,第一卷较好地实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实践、理论探索、自身建设以及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再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英勇斗争的历史和丰功伟绩,再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再现了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与加强自身建设的光辉历程,再现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建新中国的伟大历程。

第三,《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是一部力求从“两个八十年”的高度,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和深刻揭示历史规律的科学著作。《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站在“两个八十年”的高度,从深远的历史视角出发,力求阐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和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总结经验教训,揭示历史规律。为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源头出发,全面考察历史发展的进程,将原上卷以辛亥革命开篇,向前延伸到一八四零年,增加了“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节,对十九世纪后半叶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以及各阶级、阶层的反抗斗争做了概要叙述,深刻地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的必然结果,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历史的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理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长期的革命探索中,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以来革命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正确的历史结论和反映社会革命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对这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形成过程和基本内涵,特别是贯穿其中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立场、观点、方法,做了更加全面的概括,展示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和曲折,突出了这一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深刻阐明了正确总结实践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说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将原上卷的最后一节单列为全书的结束语——“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从总结二十八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历史经验的角度,增补了论述党的先进性的内容,对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进行了全面论述,着重阐明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这些重大修改,进一步展示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展示了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性,这对我们今天深刻认识历史规律、更好地把握现实、卓有成效地开辟未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四,《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是一本力求生动反映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和伟大业绩,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作用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二十八年的历史,是一部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也是一部昭示中国社会的复杂本质、中国革命的曲折道路和特殊规律的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历史教材。

学习宣传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历史,对于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坚信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不但力求写出党领导中国人民创建新中国的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而且力求准确地反映党领导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不但力求客观展现真实的、丰富的历史过程,而且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弘扬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不但强调科学性、理论性,而且注重语言的准确、平实、生动、形象。

通过上述努力,我们希望可以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中国革命能够获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坚定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念和信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