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孙英文集(上下卷)
62784700000022

第22章 关于党史研究与时俱进的思考[133]

(二零零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全党工作提出的整体性要求,也是党史研究应当遵循的重要指导原则。党史研究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

党史研究要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为现实服务

党史科学具有现实性品格,服务现实是它的基本属性。党史研究的对象是党的历史,如果党史研究不能从现实出发,不能为现实服务,就违背了自身的品格和属性,从而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现实是变化的、发展的,这就对党史研究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因此,为现实服务是党史研究实现与时俱进的根本所在。

党史研究为现实服务,是中国传统史学优良作风的体现。中国史学历来具有“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司马迁著《史记》,是为了“述往事,思来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司马光撰《资治通鉴》,是为了“鉴前世之盛衰,考当今之得失”。这都不是“为历史而历史”,都不是纯粹的史实考证和简单的历史过程描述,其为现实服务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总是从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强调历史学的现实性品格,提出历史学的任务。他们有关历史的经典之作,都是在革命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为总结历史经验、指导现实斗争而撰写的。这方面的例证不胜枚举。

欧洲一八四八年革命之后,根据理论研究、历史总结特别是现实斗争的需要,马克思集中精力总结法国革命的经验,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面对世界历史处于“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34]的现状,马克思从人类解放的世界历史视角,对东方被压迫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十分关注,联系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发展的前景,考察研究民族与殖民地问题,撰写了《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等一批关于印度与中国的论著。恩格斯、列宁根据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也撰写了很多关于历史问题的经典性论著。

早在一九四二年三月,毛泽东同志就对如何研究中共党史明确指出:“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我们要用这样的研究来使我们对今天的路线和政策有更好的认识,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进步。”[135]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深刻指出,研究党的历史是为了把握现实和开辟未来。江泽民同志在论述党史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时指出:“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必须始终注重总结历史,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从对历史规律的不断认识和把握中找到指导我们前进的正确方向、道路与经验,不断开辟未来发展的新境界。”[136]这为党史研究与时俱进地服务现实指明了方向。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新世纪,怎样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改革开放,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使人民殷实富裕;怎样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和国家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因此,党史研究要与时俱进地为现实服务,就要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服务,为培育“四有”新人服务,在解决重大现实课题中发挥应有作用。

党史研究要为现实服务,就要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要把党史研究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结合起来,为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问题提供历史借鉴;要把党史研究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一步加深对党的认识,牢固树立跟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把党史研究与探索世界政党兴衰成败的规律结合起来,为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供历史经验与智慧。

党史研究要为现实服务,绝不是搞实用主义,用唯心史观编造历史。恰恰相反,只有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在占有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坚持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剖析历史的本质,探求历史的规律,正确区分历史的主流和支流,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才能为解决重大现实课题提供历史的借鉴。为此,我们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实用主义。

党史研究要与时俱进,必须努力站在时代的高度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高度,即不同于过往的思想高度、认知高度和科学高度。站在时代的高度回望历史,充分利用社会进步提供的新的认识水平、研究能力和新条件、新方法,对历史进行再研究,是史学常新的重要原因。党史研究也是如此,而且也只有这样,党史研究才能与时俱进,保持生命的华彩和活力。

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核心都是站在时代高度研究党史的光辉典范。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党的历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的深刻论述,都是以时代眼光总结经验的经典文献,为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研究党史树立了榜样。他们的实践表明:党史研究只有站在时代高度,才能把握时代脉搏,揭示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提出新思想、新理论,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做到与时俱进。

党史研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必须用具有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作指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党史研究,就能从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和高度统一上,认识历史的深层本质,把握历史的时代内涵,总结出富有时代气息的历史经验。

党史研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必须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科学的认识。要认清时代的基本特征,了解时代的发展方向,把握时代的主要矛盾,使党史研究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跟上时代的步伐,体现时代的精神,使党史研究成果因时代而生,又为时代所用。

党史研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必须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历史眼光。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诸多矛盾和斗争纵横交织的世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就是在这样一个内外环境中向前发展的。所以,党史研究必须把我们党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历史,放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中去考察;把我们的经验与其他政党和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把产生不同经验教训的条件、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深化研究,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复杂的历史本质和曲折的发展道路,得出我们党在全面开放中领导现代化建设和加强自身建设所需的重要经验,进一步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理国内外复杂事务的能力。

党史研究要与时俱进,必须努力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

揭示本质和规律,是历史研究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史研究的根本目的。只有不断揭示历史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党史研究才能为党的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才能从历史深处为现实提供前进的动力。否则,党史研究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迷失在历史的残篇断简中。因此,揭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是党史研究实现与时俱进的关键。

我们党历来重视在研究党史中发现规律,并成功运用规律于革命实践。所以,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波澜壮阔,高潮迭起,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业,是一场深刻持久的社会变革,需要不断深化对已知规律的认识并积极探索新规律。当前,党史研究特别需要在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上下功夫,努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重要贡献。

党史研究要不断深化对历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就要深刻地进行历史的思考、理论的思考和现实的思考,并使三者有机结合。毫无疑问,研究党的历史,首先要进行历史的思考,就是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它发生、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放到历史过程纵横交错的诸多联系中去,放到各种复杂多样的矛盾运动中去,切实弄清历史发生的原因和变化的条件,弄清偶然性中的历史必然性,实事求是地研究党的历史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真正把握历史的广博、丰富、深邃的内涵。进行理论的思考,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党史研究,对党的历史进行理性考察,并把研究结论升华到理论高度,在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上认识历史。进行现实的思考,就是要密切关注现实,把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放到党史中去认识,弄清它的来龙去脉,研究它的发展变化,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上把握现实,开辟未来。

历史的思考、理论的思考和现实的思考,是一个统一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推进党史研究认识的飞跃和理性的升华。只有把诸多思考统一起来,才能开掘历史丰富的内涵,认识历史深刻的本质,把握历史隐秘的规律,得到更多的智慧、力量和启迪。

党史研究与时俱进,必将繁荣学术,创新理论,开拓党史研究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