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要美丽先养血
6245700000010

第10章 通则不痛——痛经可以这样轻松化解

寒气侵入冲任,血为寒凝,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导致痛经发作。只有温通血脉,疼痛才会消失。艾叶理气止血,温经散寒,是极好的治疗寒凝致淤型痛经的中药。

端午节前,远在东北的姑母打电话来,说好久没见到我了,想听听我的声音。我和姑母感情特别深,也很想念她。如今她年纪大了,我更担心她的健康。那几天我到辽宁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正好顺路看望了她。

姑母的家在一个青山碧水间的小村落,空气很清新,是颐养身心的好地方。那天,她穿着一件毛衣坐在炕上,见到我时,眼泪立刻掉了下来,我的眼泪也无法止住。年纪越大就越想念远方的亲人。

我对姑母说:“天热了,得减衣服了。”

她说:“减不了啊。年岁大了,身子骨不中用了。再说,这里也不比你们关内,早晚还凉着呢!”

此时已是春夏之交,季节转换之时,但东北的天气还是很“够劲儿”!昼夜温差大,多穿点儿衣服确实很必要。

正说着话呢,隔壁家的吴婶领着孙女来了。女孩很可爱,马上就要高考了,却因为肚子疼得难受,好几天没上学。

吴婶说:“正好你来了,快给我孙女瞧瞧这是怎么回事吧。她这毛病不是一天两天了,可就是找不到病根。”

我先询问了女孩的功课,然后了解到,她每次肚子疼都在月经周期,而且断断续续差不多有一年之久了。这么长的时间里都没有好好治疗过,她一定忍受了很大的痛苦。

女孩说这次经期马上就会来,因为肚子疼已经给她“报警了”。我一边笑着,一边为她查看面相和脉搏。她面色淡白,舌质微暗,苔薄白,脉沉紧,带有血虚之象。此时,可以断定问题出在月经上。

女孩记得第一次肚子疼那天,是晚上睡觉没关窗,结果感冒了。没过两天月经来了,肚子疼得更厉害。尤其是最初几天,简直像刀割一样疼,碰都不敢碰,严重时连恶心带呕吐的,手脚全都冰凉。奶奶就翻出家里常用的“止痛片”给她止痛,但不太管用。

另外,月经刚来时,经水也不多,经色紫暗多块。一直到经期过去了,疼痛的感觉才会消失。以后每次都是这样,不过除去经期那几天疼痛,其他时间倒没什么,所以家人也就没放在心上。

吴婶也说:“要说女人那几天肚子疼,也不算啥大毛病。可这孩子总是肚子疼,我怕耽误她考试啊。”

其实,在吴婶这个年纪的人中,有这种想法很普遍。她们这辈人都朴素惯了,忍耐力很强,有些小病就自己吃些止痛药解决。我知道,很多妇科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落下病根,甚至会影响到女人的一生健康。

吴婶的孙女“肚子疼”,其实就是痛经在作怪,属寒凝致淤。晚上风邪带动寒气侵入冲任,血为寒凝,以致冲任淤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才导致痛经发作。这也是引起痛经的最常见病因。当然,血淤、血虚也常能引起痛经,血淤者我建议服用山楂泥来治疗,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血虚者用黄酒泡入阿胶10天以上,加入冰糖服用,疗效就非常好。

话又说回来,寒凝痛经如果不早点儿治疗,温通血脉,疼痛就不会消失,还容易引起别的症状。

治疗寒凝致淤型痛经的名方很多,但中药店离得很远,不太方便。好在这里野菜药材满山都是,许多人家都以种药材为生,也存了不少留作己用。我就让吴婶找些当地产的土当归,再找几棵艾蒿,取下艾叶后晒干入药。

吴婶惊奇地问道:“艾叶也是药?我可不知道。我家门口就挂着几棵艾蒿,这就去给你拿来。”

端午来临,山里人家的门上都要插满艾蒿,既为避邪,又为彼此祝福,年年如此。可她们却不知道,艾叶也是一味极好的药,能理气止血、温经散寒。而山区土壤地力肥硕,东北土当归也是祛风解表,活血化淤的宝贝。“当归艾叶汤”,是我非常崇敬的老中医蒲辅周先生的常用验方,专为治疗血寒经痛所设,温经暖宫,调血止痛效用极佳。

用30克当归与15克艾叶一同做汤,再以60克红糖做引,这就是有名的当归艾叶汤。我让吴婶每次为孙女煎取3杯,分3次热服,连续服用,这样很快就可以治好痛经了。

看完病后,大家热闹了一阵儿就都散去了。我忽然想到,“寒从脚下起”“人老脚生寒”,姑母年纪大了,气血不足,脚凉怕冷,如果经常用艾叶来泡脚,温通血脉,既能温暖全身,还对睡眠有益,不就不用怕冷了吗?

于是,我连忙找些艾叶用纱布包好捆紧后煮熟取汁,再放些干姜片,为姑母泡脚,做按摩。姑母慈爱地摸着我的头发,让我想起了儿时她对我的疼爱。

回来后不久,我就听说吴婶的孙女服用当归艾叶汤后,痛经很快就消失了,还考上了不错的大学,真是令人高兴!而我又想念起姑母来,听说她现在身体好多了,我在心底祝愿她老人家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