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6178300000081

第81章 闻鸡起舞(21)

这首诗以儿童天真欢快的口吻准确描写了鹅在春天碧水中泳游的情景,细腻生动,清新可爱,因之获得了“吟鹅神童”的称号。唐高宗永徽年间,被征入京,在王府作官。咸亨元年(670年),随薛仁贵出征边塞,此后在四川宦游多年,曾任武功主薄。仪凤三年(678年),入朝为侍御史,因数次上书评论天下大事,被人诬陷下狱。在狱中他写下了有名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是一首带有象征性的咏物抒情诗,诗人把一腔悲愤沉痛的心情都通过蝉的意象抒发出来。他以蝉自比,雾露太重,蝉难高飞;风吹太多,鸣唱易失,比喻环境恶劣,自己难有作为。“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寄托了无人知己的悲伤无奈心情,是初唐杰出的咏物诗。

骆宾王出狱后,远贬临海(今浙江临海)为县丞,过着黯郁不得志的生活,常常纵酒赋诗,长歌当哭,感叹命运的坎坷多桀。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唐朝开国功臣徐勣之孙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擅政,骆宾王长途奔赴扬州,参加徐的幕府,并写下了有名的《讨武曌檄》,公开痛斥武则天“洎乎晚节,秽乱后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最后充满自信的宣称:“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这篇代徐敬业写的讨武檄文,气势不凡、对仗工整,在当时传诵一时,据《新唐书》说,女皇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时,不禁微笑赞赏,当读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之语时,还责备宰相说为什么不重用此人。可见骆宾王的文才,即使被声讨的对象也不得不为之佩服。

讨武兵败后,骆宾王不知所终,下落不明,一说他“兵败被诛”,一说他与徐敬业等逃到海边为部下所杀或“投江而死”,又有人说他“逃亡为僧,病死”。

王、杨、卢、骆是初唐诗坛上有代表性的杰出诗人,不仅给唐诗带来了新鲜的内容和刚健活泼的风格,也对唐诗声律和风骨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四杰与盛唐三大诗人相比,成就并不突出,但开一代风气之先的功绩不可磨灭。

阎立本与绘画

唐初,荆州(今湖北江陵)一古寺中有一壁画,是南朝大画家张僧繇所绘制,远近闻名。有一天,从长安来了位官员,他大约是特地来看这幅画的,可看后却若有所失地说:“原来也不过徒有虚名啊!”第二天,他又来了,也许觉得自己昨日的断言太轻率,故而这次观察得很仔细,看着看着不禁说:“确是近代佳手啊!”第三天,他又来了,反复观赏,细细品味,越看越觉得这幅画不同凡品,遂赞叹道:“果然是一代大师,名不虚传啊!”这人索性把铺盖搬了来,住在那壁画下,一连看了10多天,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这人是谁呢?他就是一代画坛宗师阎立本。

阎立本是初唐时期最重要的画家。阎立本,生年不详,卒于公元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贵族世家,做过工部尚书,后至右丞相。他博学多才,处理政务颇为能干,工书法,诗文也很出色,但却都被他的画名掩盖了。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也兼及其他,其中尤以人物肖像画最为出色。阎立本的父兄都画得一手好画,他是在父兄的熏陶下,刻苦练画,后来成为唐代杰出的画家的。

在唐代,画家的地位很低,皇帝和贵官们看待他们类似仆役。有一次,唐太宗和大臣们在春苑池泛舟游玩,忽然看见池中有异鸟随波荡漾,太宗很高兴,叫在座的大臣们赋诗,并且命阎立本将这欢乐的情景画下来。这时阎立本担任主爵郎中,这是朝廷掌管封爵的官,职位已相当高了。可是,宣诏的人却不称其职衔而连声唤他“画师”,这在当时是很丢人的事。阎立本急忙赶去,俯伏池边(没有皇帝赐坐是不准坐的),审视着水鸟,调研着丹粉,心中颇不自在,又见同僚们在池中乘船游玩,举杯赋诗,羞愧得满头流汗。画完回家后,他告诫儿子说:“我自幼喜欢读书,学问文章都不比别人差,只因为我专于绘画,才会有今天的耻厚,你们以后千万不要再学画了”。

阎立本的话虽如此说,可他嗜画成性,欲罢不能。后来,他官至右相,同左相姜恪共掌朝政。他虽身居高位,仍醉心于画。左相姜恪是将军出身,过去曾立功塞外。故而,时人谓之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这话本是含有嘲讽意味的,但是确实被它说中了。阎立本虽未能成为一代名相,可却成了驰誉古今的一代大画家。

阎立本作画还有一段趣闻。当时,曾流传着一幅张僧繇画的“醉僧图”,在初唐,佛教和道教斗争激烈,道士们常用这张《醉僧图》所绘的和尚醉态,来嘲笑僧人们不守清规,狂饮烂醉。僧人们受不了这个气,于是联合凑了一大笔钱,请阎立本绘了一幅《醉道图》。图中把道士的醉态也画得非常可笑。此画一直流传到了现代。

阎立本一生画了很多作品,但至今保留下来的只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和《萧翼赚兰亭图》等几件。

是其传世作品中最堪称道的。这幅画是根据历史记载,凭想象绘制的分组人物画,总共绘了从西汉至隋朝13位帝王,这13个人个性鲜明,栩栩如生,基本符合史书的记载。从画上,我们可以看到饱经忧患的汉高祖刘邦,度量狭窄的魏文帝曹丕,昏庸无能的陈后主陈叔宝,外秀美而内忌刻的隋炀帝杨广。这幅画卷,显示了阎立本传神写照的杰出本领,成为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此画现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步辇图》是描绘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亲信大臣禄东赞来长安求婚,唐太宗接见他的情景。唐太宗坐在步辇上,由一群宫女扶着缓缓前进。一个穿红袍的礼官,引着身穿民族服装,神色恭谨的禄东赞上前朝见。禄东赞身后还跟着一个穿白袍的翻译官。整个画面气氛亲切和谐。这个画卷,反映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历史,现在收藏在故宫博物院里。

《萧翼赚兰亭图》,是一幅带有戏剧性的画卷。它描绘的是唐太宗的大臣萧翼扮成书生去拜见王羲之的后人辨才和尚,趁机骗取《兰亭集序》真迹的故事。画卷上的老和尚辨才踞坐着高谈阔论,书生打扮的萧翼在一旁洗耳恭听,但眼神却略带诡诈。这画把被骗人的粗心和骗子的虚伪狡狯,刻画得淋漓尽致,也是件难得的艺术珍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阎立本任右丞相5年后去世,估计死时已70多岁。近年来,在江西倍江上的冰溪南岸,塔山东北的茂密丛林中,发现了阎立本的坟墓。墓前石碑系清代乾隆十五年所立,上刻有“大唐相国寺檀越立本阎公之墓”。

李白蔑视权贵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唐代的一位大诗人。公元701年出生于碎叶城(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巴尔喀什湖之南,唐代属安西都护府)。5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县)。在那里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李白自幼博学广览,读了很多的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岁观奇书”,并能写作出色的文章。青年时代的李白倾慕侠士的生活,热爱祖国的大自然,喜游山水名胜,走遍了巴山蜀水,漫游了大江南北。他性格开朗豪放,富于正义感和远大的抱负。

李白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当时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使得他对唐王朝的腐朽政治逐渐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担忧国家的前途命运。正如后人对他的评论是:“学行甚正”,“不忘君国。”(《李太白全集》序)因此李白所写的诗,既是诗人的诗,而更多的是作为政治家的诗。

李白的青年时代,正值唐玄宗统治的所谓“开元之治”的盛世时期。玄宗继位之初,曾有所作为,他大力改革吏治,整顿纲纪,改变了前朝存在的官爵冗滥,奸佞得宠,以及僧尼众多、宫廷荒淫奢侈的腐败风气。同时任命有才干、敢于进谏、肯于负责的姚崇、宋班为宰相,改变了过去“重京官,轻外任”的做法,而采取了定期轮换京官和地方官的办法。开元四年(716年),唐玄宗还亲自殿试新任命的县令。后来李白曾赞誉说:“陛下任人,如淘沙取金,剖石采玉,皆得其精粹”。(《李太白全集》卷二十六《书类》)在唐玄宗的前期,由于能够励精图治,所以政治比较清明,此时“天下大治”。《新唐书·食货志》载:当时“海内富实……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由于政治上的稳定,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李唐王朝在建立百余年之后,社会经济又出现了一个“中兴”的局面。

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李白,看到开元年间的盛世,感到欢欣鼓舞,决心为国家的繁荣干一番事业。他的理想是,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应孟少府移文书》)。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在他26岁的时候,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斐长史书》)希望在漫游中,遇到知己的提拔和得到宦途的出路,以实现他平素济国利民的思想。在长期的漫游中,大江南北,北国边疆,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种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加磨炼了他的思想,使他更加同情人民的疾苦和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至开元末年,大唐帝国在繁荣富强外表的内部,已潜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唐王朝已在走下坡路。唐玄宗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大量浪费财物,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人民生活更加困苦。此时的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愈益尖锐。李白42岁时,由其友人、道土吴筠的推荐,才被玄宗召到长安,成为翰林供奉。李白怀着一颗“济苍生”、“安黎元”,想做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到了京城。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思励精图治,而是“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资治通鉴》卷二一四)更加昏朽了。李白在长安任翰林供奉3年,唐玄宗只不过是把他当成御用文人,要他写些点缀太平的宫廷诗词。其目的,是把这个“名播海内”(段成式《西阳杂俎》)的大诗人网罗到朝廷,以此显示皇帝本人开明而已。此时的唐玄宗已不勤于政事,而完全沉醉于“酣歌快舞”、穷奢极欲的生活之中。朝政大事完全由李林甫掌握。李林甫掌权19年,事事取悦于唐玄宗,并杜绝言路,排挤陷害忠良,使谏官不敢直言,朝政日趋紊乱和腐败。李白目睹奸臣当道,忠良受害,政治黑暗,十分苦闷和失望,为国家建立功业的理想和抱负也成为泡影。面对这样的处境,李白并不屈膝低头,他在诗中公开写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也曾“敢进兴亡言”,(《书情赠蔡舍人雄》)与玄宗的腐朽黑暗统治进行过斗争。他鄙视朝廷中的那些腐朽的权贵,对他们嘻笑怒骂,“谑浪赤墀青锁贤”。(《玉壶吟》)他因此成了权贵们的眼中钉,为此受到宦官高力土、驸马张泊和杨贵妃等人的谗言诽谤,于天宝三年(744年)为唐玄宗放逐而离开了长安。李白被逐出长安,感到十分愤慨,他在《行路难》一诗中,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受权臣恶势力排挤的苦闷心情。又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之句,来隐喻他的困难逆境。但对未来仍抱有幻想,还用“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之句,表达自己仍要为国建功的迫切愿望,并开始了他第二次长期南北漫游的生活。

天宝十年(751年),李白应在北地节度军中任职的友人何昌浩邀请,决定北行幽州。那时候,安禄山已经兼领了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其权势日愈强大,蓄意夺取唐王朝的天下。是年的深秋,李白由开封启程,一路上且行且停,途经邺郡(今河北省临漳)、邯郸、广平(今河北省永年),于752年10月到达幽州,并在幽州渡过了一个冬天。在幽州,他看到的是苍茫辽阔、北风怒号的边地风光,并用诗句描写“胡马秋肥”、北国健儿游猎的情景,感叹“儒生不及游侠人”。在《出自蓟北门行》的诗中,描绘了边疆战事的情况。在幽州,李白目睹了安禄山拥兵l0余万、割据一方的嚣张气焰,安禄山的军队,戈戟星罗棋布,人民罹于兵祸,《北风行》一诗记述了北方一妇女对丈夫战死的悲愤心情和凄惨境遇,反映了人民对安禄山的统治不满。李白也感叹自己徒有才干,虽忧念唐王朝的前途,而又报国无门,一筹莫展。只有“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赠韦太守良宰》),倾洒忧国忧民之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