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6178300000067

第67章 闻鸡起舞(7)

过了二十多天,恰好西魏的大将侯景派人来,说他跟东魏、西魏都有冤仇,决心向南梁投降,还表示愿意把他控制的函谷关以东十三个州都献给南梁。

侯景本来是东魏丞相高欢手下的一员大将。高欢让他带兵十万,镇守黄河以南。高欢临死的时候,怕侯景靠不住,派人把侯景召回洛阳。侯景听到高欢死了,就不接受东魏的命令,带着人马投降了西魏。

西魏丞相宇文泰也不信任侯景,一面接受侯景的献地,一面召侯景到长安去,准备解除他的兵权。侯景不肯上宇文泰的当,又转向南梁投降。

梁武帝接见了侯景派来的使者以后,马上召集大臣商议。大臣们大多认为南梁和北朝多年相安无事,现在接纳了北朝叛将,只怕引起纠纷。但是梁武帝却认为接纳了侯景,可以乘机恢复中原,再想起他做过的一个梦,认为这是佛祖来帮助他了。他就不听大臣的劝阻,接受了侯景的投降,把侯景封为大将军、河南王,并且派他的侄儿萧渊明带兵五万去接应侯景。

萧渊明带兵北上,受到东魏的进攻,梁军多年没有打仗,纪律很差,跟东魏一交锋,几乎全军覆没。萧渊明也被俘虏了。

东魏又进攻侯景,侯景大败,只剩下八百个人逃到南粱境内的寿阳。

东魏派使者到南梁,主张双方重新讲和,说他们愿意把萧渊明送回来。侯景知道这件事,害怕起来,派一个人冒充东魏使者送信到建康,提出用萧渊明交换侯景。梁武带不知道这是侯景的试探,写了一封信交给使者,说只要把萧渊明放还,就立即把侯景交给东魏。

侯景本来不是真心投降南梁,看到梁武帝的信,就决定叛变了。

被东魏打得走投无路的侯景,对付腐败的南梁,倒还很有力量。他的人马很快就打到长江北岸。梁武帝派他的侄儿萧正德在长江南岸布防抵抗。

侯景派人诱骗萧正德说,只要他肯做内应,在推翻梁武帝之后,就拥戴他做皇帝。萧正德权迷心窍,秘密派了几十艘大船,帮助侯景的叛军渡过长江,还亲自带领叛军渡过奏淮河。侯景顺利地进入建康,把梁武帝居住的内城台城包围起来。

侯景用尽办法攻台城,台城里的军民坚决抵抗。叛军放火烧城,城里的军民用水浇灭。叛军用木驴(一种攻城用具)掩护攻城。城上的人丢人石块,把叛军逼回去。叛军又在城东城西堆起两座土山,想从土山上攻进城去,城里的人也筑土山对付。

这样,双方相持了一百三十多天。台城刚被围的时候,城内还有百姓十几万人,兵士二万多。到了后来,有的在打仗中死了,有的病死饿死,剩下的不满四千人。城里到处是尸体,没人掩埋,大家都盼着南梁各州的诸侯王军队,迟早会来救援。

哪儿知道各他来救援的诸侯王带了二、三十万人马,在建康周围按兵不动。大家都推三阻四,说要等别的救兵来。临时被推为大都督的柳仲礼,躲在自己家里,每天喝酒作乐。

有一次,梁武帝问大臣,有什么办法汀退侯景。这个大臣老实回答他说;“陛下的王公大臣,都是一些不忠不孝的人,怎么能对付叛贼呢?”

到了这个时候,谁也没法挽回这个局面了。叛军攻进了台城。梁武帝也成了侯景的俘虏。

侯景自封为大都督,掌握了朝廷大权。他先杀了那个一心想做皇帝的同伙萧正愁,又把梁武帝软禁起来,连吃的喝的也给他很少。梁武帝要什么没什么,最后,活活饿死在台城里。

梁武帝死后,侯景又先后立了两个梁朝皇帝当傀儡。公元551年,自立为皇帝。

侯景到处屠杀掠夺,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百姓对侯景切齿痛恨。第二年,梁朝大将陈霸先、王僧辩率领大军从江陵出发,进攻建康。侯景的叛军立刻土崩瓦解。最后,侯景只带了几十个心腹乘了一只小船狼狈逃走,半路上被他的部下刺杀了。

南梁王朝经过这场大乱,内部四分五裂。公元657年,陈霸先在建康建立了陈朝,这就是陈武帝。

陈后主亡国

陈武帝建立南陈王朝的时候,北方的东魏、西魏已经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公元550年,东魏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公元557年,西魏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北齐和北周互相攻战,到北周武帝时,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

北周武帝是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继承他的周宣帝却是一个荒淫暴虐的人。周宣帝死去后,他的岳父杨坚夺取了政权。公元581年,杨坚即位,建立隋朝。这就是隋文帝。

在北方政治上动乱的时候,南陈王朝获得了一个暂时的安定局面,经济渐渐恢复起来。但是传到第五个皇帝,却是一个荒唐得出奇的陈后主。

陈后主名叫陈叔宝,是个完全不懂国事,只知道喝酒享乐的人。他大兴土木,造起子三座豪华的楼阁,让他的宠妃们住在里面。他手下的宰相江总、尚书孔范等,都是一伙腐朽的文人。陈后主和宠妃经常在宫里举行酒宴,宴会的时候,让他们一起参加。大家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还把他们的诗配上曲子,挑选了一千多个宫女,为他们演唱。

陈后主这样穷奢极侈,他对百姓的搜刮当然非常残酷。百姓被逼得过不了日子;流离失所,到处可见倒毙的尸体。

有个大臣傅縡(音zài)上奏章说:“现在已经到了天怒人怨、众叛亲离的田地了。这样下去,恐怕东南的王朝就要完了。”

陈后主一看奏章就火了,派人对刘傅縡说:“你能改过认错吗?如果愿意改过,我就宽恕你。”

傅縡说:“我的心同我的面貌一样。如果我的面貌可以改,我的心才可以改。”

陈后主就把傅縡杀了。

陈后主过了五年的荒唐生活。这时候,北方的隋朝渐渐强大起来,决心灭掉南方的陈朝。

隋文帝听从谋士的计策,每逢江南将要收割庄稼的季节,就在两国边界上集结人马:扬言要进攻陈朝,使得南陈的百姓没法收割。等南陈把人马集中起来,准备抵抗隋兵,隋兵又不进攻了。这样一连几年,南陈的农业生产受了很大影响,守军的士气也松懈下来。隋兵还经常派出小股人马袭击陈军粮仓,放火烧粮食,使陈朝遭到很大损失。

公元588年,隋文帝造了大批大小战船,派他的儿子晋王杨广、丞相杨素担任元帅,贺若弼、韩擒虎为大将,率领五十一万大军,分兵八路,准备渡江进攻陈朝。

隋文帝亲自下了讨伐陈朝的诏书,宣布陈后主二十条罪状,还把诏书抄写了三十万张,派人带到江南各地去散发。陈朝的百姓本来恨透陈后主,看到了隋文帝的沼书,人心更加动摇起来。

杨素率领的水军从永安出发,乘几千艘黄龙大船沿着长江东下,满江都是旌旗,战士的盔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南陈的江防守兵看了,都吓得呆了,哪里还有抵抗的勇气。

其他几路隋军也都顺利地开到江边。北路的贺若弼的人马到了京口,韩擒虎的人马到了姑孰。江边陈军守将告急的警报接连不断地送到建康。

陈后主正跟宠妃、文人们醉得七颠八倒,他收到警报,连拆都没有拆,就往床下一丢了事。

后来,警报越来越紧了。有的大臣一再请求商议抵抗隋兵的事,陈后主才召集大臣商议。

陈后主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

他的宠臣孔范也附和着说:“陛下说得对。我们有长江天险,隋兵又不长翅膀,难道能飞得过来;这一定是守江的官员想贪功,故意造出这个假情报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

公元589年正月,贺若弼的人马从广陵渡江,攻克京口;韩擒虎的人马从横江渡江到采石,两路隋军逼近建康。

到了这个火烧眉毛的时候,陈看后主才有些惊醒过来。城里的陈军还有十几万人,但是陈后主手下的宠臣江总、孔范一伙都不懂得怎么指挥。陈后主急得哭哭啼啼,手足无措。隋军顺利地攻进建康城,陈军将士被俘的被俘,投降的投降。

隋军打进皇宫,到处找不到陈后主。后来,捉住了几个太监,才知道陈后主逃到后殿投井了。

隋军兵士找到后殿,果然有一口井。往下一望,是个枯井,隐约看到井里有人,就高声呼喊。并里没人答应。

兵土们威吓着叫喊说:“再不回答,我们要扔石头了。”说着,真的拿起一块大石头放在井口,装出要扔的样子。

井里的陈后主吓得尖叫了起来。兵士把绳索丢到井里,才把陈后主和两个宠妃拉了上来。

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灭亡了。中国自从公元316年西晋灭亡起,经过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局面,重新获得了统一。

隋文帝治国

东晋灭亡以后,分裂多年的中国又重新统一了。这次统一是从隋文帝消灭陈朝开始的。

南北朝时期北周的大贵族杨坚在公元581年2月,逼迫年幼的周静帝退位,自己当上了皇帝。他就是隋朝的第一个皇帝隋文帝。隋文帝亲眼看到北周残暴的统治不得人心,惟(wéi)恐重蹈(dǎo)覆(fú)辙(zhé)。所以,他认为只有谨慎地处理政事、提倡节俭、实行廉政才能安抚民心。隋文帝自己就是以节俭著称的。有一次,他配止痢(lì药)要用一两胡粉,竟然找遍宫中也没有找到;又有一次,他想找一条织成的衣领,宫中也没有。他车马具坏了,不去做新的,而是派人去修补。平时,他就非常留意民间疾苦。有一年,关中闹饥荒,他看到百姓吃糠(kāng)拌豆粉,就拿来给大臣们看,责备自己没有治理好国家,下令饥荒期间自己和大臣们都不许吃酒肉。他曾经教训太子杨勇说:“自古以来,没听说有奢侈(shě chǐ)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你是太子,应当注意节俭。”另一方面隋文帝在国内又进行了许多政治改革,比如减轻赋税(fù shuì),废除了残酷的刑罚,推广均田制等,隋朝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了,北方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公元589年正月22日,晋王杨广进入建康城,将陈灭亡。隋文帝清楚地认识到,打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他很注意皇亲国戚的行动,他们要是犯了法,也一律严惩。他的三儿子秦王杨俊觉得自己是皇子,又在灭陈的时候立下了战功,生活越来越奢侈,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他指使手下的人放高利贷,敲诈勒索,使许多小官吏和老百姓倾家荡产。他模仿皇宫建造自己的宫殿,用外国进贡来的香料涂抹墙壁,用美玉、黄金装饰台阶,还搜罗许多美女,日夜寻欢作乐。隋文帝知道了这些情况,非常生气,下令罢免了杨俊的官职,把他禁闭起来。将军刘升去说情:“秦王还年轻,这算不了什么大错,陛(bì)下就饶了他吧!”隋文帝严肃地说:“法不可违,不论什么人都得遵守国家的法律。”过了几天,大臣杨素又来劝隋文帝。隋文帝说;“皇子和百姓一样只有一个法律,照你们的说法,为什么不另立一个皇子?任何人犯罪,都得依法制裁(cái)!”没过几天,杨俊病死了。他手下的人请求给杨俊立个石碑,隋文帝不同意,说:“想要留名,在史书上记一笔足够了,何必立碑!”随后,吩咐把杨俊府中奢侈华丽的装饰全部毁掉。

隋文帝对皇亲国戚、王子、大臣比较严;对百姓却比较宽。他下令制定“隋律”,废除了前朝的许多残酷刑罚。

公元600年,齐州有个叫王伽的小官押(yā)送70多个罪犯去京城长安。走到荥(xíng)阳的时候,王伽见这些罪犯头顶太阳,颈套枷锁,实在痛苦,便对他们说:“你们犯了国法,受了处分,这是罪有应得。可是,你们还给押送你们的民夫添了痛苦,让他们陪着你们风吹雨淋太阳晒,你们忍心吗?你们自己戴着枷锁,走这么长的路,也很不容易,我想把你们的枷锁去掉。咱们约定时间,到长安城门集合,你们能做到吗?”罪犯们都是感动,一齐跪在王伽面前说,“大人的慈悲,我们终生难犯,王伽便放了罪犯,自己带着随从向长安进发。约定的日期到了,罪犯们都按时来封城门口,一个也不缺。隋文帝所说这件事以后,马上召见王伽,对他大加赞赏,还把罪犯们召进宫里,设宴招待他们,并赦(shè)免了他们的罪行。随后下了一道诏书,要求各级官吏学习王伽,用感化的办法管理百姓。”

隋文帝重视有真才实学的人。他对于那些提出正确建议的人,即使是批评他的,也都加以重用。太子杨勇生活越来奢侈,常常大摆宴席,让家臣唐令则弹琵(pí)琶(pó)唱歌,还叫后宫的美人出来跟唐令则学弹琵琶。隋文帝听说后,非常生气,把杨勇手下的大臣训斥了一顿;大家都吓得不敢吭声,只有李纲义正词严地说:“太子不过是个中等才能的人,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坏,就看什么人辅(fǔ)佐(zuǒ)他了。陛下派去唐令则这样的家臣,怎么能不把太子带坏呢?我认为这是陛下的过错。”隋文帝一听,惊住了,说;“你的话虽然有道理,可是我选择你这样的人去辅佐他,他都不知亲近、重用,即使再派其他的人,又有什么用呢?”李纲马上又说:“我所以不被重用,就是因为小人包围了太子。如果陛下早把唐令则这类小人除掉,怎么知道太子不会重用我呢?责任还是在陛下。”隋文帝听了,很不高兴,一甩袖子退朝了,没想到,过了几天,隋文帝反倒任命李纲作了尚书右丞。

由于隋文帝的廉政和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政府的仓库都装得满满的。一直到隋朝灭亡以后20年,隋朝仓库的粮食还没有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