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6178300000005

第5章 盘古开天地的神话(5)

看到商室天下日渐衰落,武丁不禁回想起先王汤当年金戈铁马、创下商室天下的情景?他觉得先王创业艰辛而后人却坐享其成、生活腐化堕落,未免有负先王的期望,于是他立志扭转王室颓败的局面,要把商发展成强盛之邦。

徒有雄心大志与满腔热血并不会成就什么功业,于是武丁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一段时间后,国势并不见有显著起色,武丁顿觉心灰意懒,便倒头大睡,睡梦中他见到一位圣人,说他能够帮助武丁恢复盛世,并说自己的名字叫说。武丁梦醒后便四处求贤,寻找名为说的人!为了寻到圣人辅佐,武丁甚至放下朝中事务,让朝中的亲信大臣代他摄政三年,自己亲自到各地察访!

武丁四处探寻,都不见梦中人的踪影,寻找了三年还没有什么好消息。他始终没有放弃求贤的诚心,最后他与随从来到了傅险许多被罚劳役的人都在这个地方修建道路,武丁仔细打量每一个囚徒,最终找到了贤士说。

见到说后,武丁非常高兴。因为说曾在傅险地区服劳役,就叫他傅说。武丁命手下人将傅说带回宫中,把他从头到脚打点一新,然后武丁亲自到傅说的住所与他促膝长谈。交谈之中,武丁发现傅说确实是位有真知灼见的圣贤之人,于是任用他为国相。

在贤相傅说的帮助和良臣的劝导下,武丁革新陈规旧律,顺应势态的发展,对贤德之人,不分高低贫富,一慨举用!商朝的国势很快又强盛起来,四方小国纷纷臣服于他。商的统治范围以河南为中心,向外扩展,已经发展到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使商朝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和东方文明的中心;

纣王暴政

武丁励精图治,使商朝国势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武丁以后的历代君王却渐渐丧失斗志,贪图享乐,商朝于是日渐衰落,一代不如一代!王位传到纣王手中后,他更是变本加厉地搜刮百姓,虐待人民,商朝天下最终便断送在这个暴君手中!

纣王是商代最荒淫的君王,他只知花天酒地,把朝政放在一边,不予理睬。纣王本名辛,由于他暴虐、残忍、荒淫无比,于是得了“纣”这个谥号。

纣王生性聪颖,才智过人,但是他却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想方设法寻欢作乐上。他有着无穷的力量,可以与野兽赤手相搏,而他却把这一身力气用于残害百姓上。纣王是个诡辩能手,臣下见他荒淫至极,有的冒死以诚相谏,他却总能想出各种理由拒绝臣下的劝谏,他的口才可以为他所做的任何荒诞不经的事情进行辩护。

纣王喜好酒色,为了能够纵情地欢乐,他让人在沙丘一带修建了亭阁苑囿,与贵族男女们不分昼夜地在其中狂欢尽饮,并让乐师不停地演奏靡靡之音。

大臣们见纣王如此荒淫无道,便觉得商的统治就要终结了。一些商朝的老臣忠心耿耿,不顾生命危险劝纣王改邪归正,纣王则狂笑着回答说:“我生为天子,这是上天的安排;我行我素,这是上天的意志!”劝谏的人顿时哑口无言。有的劝谏者惹恼了纣王,甚至会命丧黄泉。

众多的谏臣被纣王杀害,天下民怨积深,大家多么希望纣王会听进一些忠言。但是专横独断的纣王只肯听一个人的话,这个人就是他的宠妃妲己,而妲己却是个祸国殃民、只知乘机享乐的妖艳女子。

一次王叔比干实在看不过纣王的胡作非为,指责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迟早会亡国,纣王听后大怒,妲己怀恨在心,便娇嗔地对纣王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不知比干的心会有几窍?”纣王就命令手下人削开比干的胸膛,取出心来观看。比干为商的江山社稷着想,却落得这般下场,真是令人痛心疾首,纣王的另一位亲戚看到如此场景,吓得赶快逃避,假装疯子混在奴仆中,纣王觉察后又把他投入监狱。

纣王不仅独断专行,而且设置各种刑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炮格(又作炮烙)之刑”。他命人在炭火上面架上一个涂满油的铜格,待铜格烤热之后,迫使犯人赤足到上面行走:由于铜格被烤得滚烫,又非常滑,犯人没走几步就站不起来了,只能爬着前行,人身终究耐不住炙热的铜格,最终会掉到炭火里面,活活地被烧死,看着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被活活烧死,纣王不但无动于衷,而且与妲己在一旁看得津津有味。

纣王还经常施行脯醢之刑。所谓醢刑就是将人杀死后剁成肉酱。三公之一的九侯为了讨好纣王,将自己最漂亮的女儿献给了纣王。由于该女子家教良好,不喜欢纣王那样的行为作风,触怒了纣王,于是纣王就把她给杀掉了,九侯也因此受到了连累,被施以醢刑。鄂侯是与九侯关系不错的朋友。同为三公,他极力劝谏纣王,为九侯求情。结果九侯非但没有被赦免,就连鄂侯本人也被施以脯刑,被晒成肉干了。

由于纣王的淫乱残暴,草菅人命,诸侯觉得伴这样的君王比伴老虎还危险,于是纷纷疏远他,有的甚至远离这个是非之地!天下百姓也因暴君的肆虐而怨声载道,常言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纣王的暴行使他众叛亲离,他的统治马上就要完结了。

伯昌治岐

正当纣王大施淫威,商朝国势江河日下的时候,在它的西部渭水流域的周族部落却日益强大起来。

周部落的始祖为弃。弃的生母为姜螈。姜螈是帝喾的元妃。帝喾的次妃简狄生子契,契是商的始祖。看来周祖与商祖乃是同胞兄弟,都是黄帝的子孙。

相传姜螈在野外游玩时看到一个巨人的脚印。姜螈看到如此之大的脚印非常好奇,就将自己的脚踩到上面。说也奇怪,姜螈自践踏巨人脚印,回来便怀了身孕。怀胎十月,生下了一个男婴。姜螈觉得此事非常不可思议,认为这个婴儿肯定是个不祥之兆,于是多次想把孩子扔掉,但都没成功。由于最初曾多次打算丢弃这个孩子。于是就给他取名为“弃”。弃少年时便胸怀大志,游戏时喜欢种五谷,后被舜帝任命为专门掌管农业的“农师”,受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号“后稷”,姓姬氏。从此,周族部落形成了。

自弃以来,周族首领各个都怀有凌云壮志,到伯昌(即后来的周文王)的时候,周族势力日益强盛,伯昌继承王位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做事勤恳,敬老怜幼,礼贤下士,深受百姓爱戴。

文王看到纣王暴政,人心尽失,商朝日渐衰落,而周族却日渐昌盛,深得人心,于是他立志灭商立周,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付出了努力。

文王加紧修炼德行,四方小邦纷纷归顺他。他还重视发展生产,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纣王的一个亲信向纣王告状说:“伯昌到处收买人心,许多诸侯都臣服于他,恐怕他会威胁到您的统治。”纣王听罢便以有事相商为由,把文王召进宫来,将他关进监狱里。

文王在狱中思念家乡和亲人,但当时由于周的力量还不足以对付商,于是他对纣王惟命是从!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当时在殷都做人质,伯邑考为取悦纣王,向纣王献上了黄帝时的指南车。纣王以指南车不好使为由,说但邑考欺君罔上,将他杀掉了!他命人将伯邑考身上的肉割下来做成馅饼给文王吃。他想圣人是不会吃亲生儿子的肉的,如果他吃了,他就不是什么圣人,也就无所畏惧了。

文王在狱中经常研究易经,占卜之术尤为灵验。这一天占卜的结果是凶兆,文王知道伯邑考定有血光之灾:他见纣王亲自给他送吃的来,便知道大事不好了。但是为了不让纣王看出破绽,他一口气把馅饼吃了下去;文王吃在胃里,痛在心上,他下定决心要灭掉商纣。

为了使文王尽早逃脱纣王的魔爪,文王的谋臣们四方奔走,从远方求来美女,从边疆地区买来几匹骏马,又从各地搜集奇珍异宝,花重金买通纣王的宠臣费仲,托他将礼物献给纣王。纣王见到宝物后,欣喜若狂,立即释放了文王,高兴至极还把象征权力的簇斧钺赐给他,从此文王有了征伐大权。历经艰难困苦之后,文王终于得以回归故里。

文王返回西岐后,积极准备讨伐商纣。他继续网罗天下贤才,拉拢纣王的诸侯,势力一天比一天壮大。他还任用谋士为其出谋划策,制定伐纣的计划。

伯昌治岐;使得周部族日益强大,为武王后来一举灭商积蓄了力量。

“文王访贤”的故事

商朝后期,奴隶主统治阶级愈来愈奢侈腐朽,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商王武乙,用泥土和木头做了“天神”的偶像,还叫别人也象他一样,与这个泥人搏斗。他又别出心裁地把一个装满血的大皮囊挂在空中,用箭射破流血,叫“射天”,借以取乐。他不理政事,成天沉湎于打猎逐兽。有一次出外狩猎遇到了大雷雨,被暴雷击死了。经过商王文丁,到了他孙子帝乙时,奴隶制的商王朝更加衰落。这时整个社会。“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象开锅一样,奴隶主贵族和奴隶、平民的矛盾,被征服的各方国与商王朝的矛盾,都达到了空前尖锐的程度。奴隶制的商王朝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就在奴隶制的商王朝江河日下,气息奄奄的时候,西方的一个周民族一天天强大起来。到了古公亶父时,在岐山一带建造了房屋、宫室,设置了官吏,周族进入了阶级社会。

古公亶父为了保障周族的生存和发展,开始臣服商朝,为的是联合商朝共同对付少数民族的侵犯。为了周族的兴盛,古公亶父大力搜罗人才。他曾教育他的子孙们说:“把真正有本领的人请来以后,周国才能强大起来。古公亶父为了这个目的,不传长子,而特意把王位传给最有本事的小儿子季历。季历曾朝见商王武乙,得到了商王赏赐土地三十里和玉、马等财宝。季历又打败了周围一些少数民族,掠得了很多财富和奴隶,商王文丁曾封季厉为畜牧官——牧师。周族一天天强大,引起了商王朝的恐惧。后来,文丁借故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姬昌继承了王位。”

姬昌被封为“西伯”(是西方诸侯的首领),又叫文王。周与商王朝之间存在的这种隶属关系,在1976年陕西周原出土的一万多片周初甲骨中得到了反映。1号卜骨记述了周文王曾在纣父帝乙的宗庙祭祀商祖成唐的事情。84号卜骨提到的“周方伯”,可能就是指周文王被封之事。文王一方面继续按后稷、公刘发展农业的办法做,一方面按照古公亶父,季历的办法,为的是早日把周国治理强大,报商朝欺负他们的大仇。他牢牢地记住了古公亶父让他们广为搜罗人才的嘱咐,对有本领的人十分敬重,有时中午饭都来不及吃好,也要招待那些“贤才”。不少当时著名的能人,听到周文王广求“贤才”的消息,纷纷跑到周国去投奔他,其中不少是商王朝著名的大臣。

商朝有一个大臣崇侯虎,把周人聚集力量,准备反商的情况报告了商纣王。商纣王听了十分恼火,马上把周文抓起来关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县北)。后来,周文王手下的那些能干的人想出了一条妙计:用美女、好马和大量财宝献给纣王,表示周国对商朝的“忠诚”。贪婪的商纣王果然中计,解除了对周文王的怀疑,而且还赐给他弓、矢、斧、钺等仪仗,表示授与文王对一些小国有自行征伐之权。文王被放出后,更是恨透了商纣王,一心想早日报仇。他为了找到一个能辅佐他灭商的人才,费尽了心思,到处物色。

有一次文王借出去打猎的机会,去访求人才。在渭水的南岸,遇到了一个钓鱼的老人。他与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搭了话,愈谈愈投机。从那个老人滔滔不绝的议论和他对洽国安邦这一套精辟的见解,认识到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周文王高兴地说:“像你这样有本领的人,我们的老太公盼望好久了!”从此,把这个老人叫做“太公望”。周文王马上把他请上了车子,与他一起回到王宫,封他为专管军事的太师。

这位老人姓姜,名尚,字牙,又叫姜子牙。他老家住在东方,祖先在舜时当过大官司,曾与禹一起治水,立过大功,被封在吕,所以又姓吕。到了夏朝以后,吕姓子孙逐渐分化,有的成为穷人,吕尚时家里就已经很穷了。他年轻的时候,为了维持生活,在商都朝歌宰牛卖肉,后来又到孟津开过酒铺。虽然他很有才华,但在商朝怀才不遇。真是岁月不饶人,一晃就成了七十多岁的老人,但他还一心想找到一个施展才能的机会。后来听说西方的周文王广求贤者,便成天在岐山西南渭水支流,有一条小河叫兹泉的源头凡谷钓鱼,等待着遇到周文王的机会。

吕尚钓鱼,也真有点时运不好。他钓了三天三夜,也不见鱼来上钩。气得他甩掉了帽子,脱下了衣服。正在他想不出钓上鱼的办法,十分着急的时候,有一个农夫对他说:“你再钓鱼时,把鱼线搞得细一点,鱼饵弄得香一点,下钩时轻一些,不要使鱼惊动!”吕尚按这个办法一试,果然钩钩不空。吕尚从钓鱼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和钓鱼一样,要想灭掉商朝,必须悄悄地做好准备,一切要从长计议,但不能打草惊蛇。

周文王自从找到了吕尚,事事与他商量,用各种计谋动摇商朝的统治基础。从此,周文王一面加强本国的治理,一面做团结周围各小国的工作。虞、芮等一些小国都归顺了周朝,周朝的力量一天天增强了。然后对西面的一些少数民族大举征伐,灭掉犬戎和密须(今甘肃灵台),消除了后顾之忧。接着东渡黄河;灭了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又占领了邗(今河南沁阳),从邗又回师灭掉了商西部重要同盟国崇,抓到了大批俘虏。由于不断的对外战争,周国奴隶制有了很大发展,在沣水西岸修建了丰京(今陕西长安西北)。从此以后,三分天下,周文王有其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大大的超过了商王朝,一步步向商都朝歌进逼,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