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6178300000041

第41章 焚书坑儒(4)

沛公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早去请沛公。这时,张良也出来了,他要沛公赶快逃走,脱离这个险境,免得范增又节外生枝。沛公说:“我们出来没有跟项王辞行,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不拘泥细微末节,行大礼不讲究小的谦让。眼下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还要告辞做什么。”于是,决定不辞而去,让张良留下对项王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谢。张良问沛公:“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沛公说:“我带来白壁一双,打算献给项王;玉斗一双,打算送给亚父。因为看到他们正在气头上,没有敢拿出来,请你替我送给他们吧!”张良说:“遵命!”当时,项王军驻扎鸿门,沛公军驻扎灞上,相距四十里。沛公留下所有带来的车马和随从,单身骑着马往灞上而去,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手持剑和盾跟着在后步行,从骊山经芷阳(陕西长安县东)拣小路走。走时,沛公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你要估计我们到了,再进去道谢。”沛公走后,张良估计他们已到军中,就走进惟帐去道谢:“沛公酒量有限,喝一点就醉了,不能亲自来辞行,特地叫我奉上白璧一双,拜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送给大将军。”项王问:“沛公在哪里?”张良说:“沛公知道大王有意责备他,已经一个人脱身走了,现在已经回到军营。”项王接过白璧,放在坐的地方;亚父接过玉斗,摔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砍得粉碎,恨恨地说:“唉!项庄这小子,不能和他共谋大事。将来夺取项王天下的,必然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这里范增明骂项庄,实在是暗恨项羽的优柔寡断。沛公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过了几天,项羽领兵进入咸阳,大肆屠杀。杀死已降的秦王子婴,焚烧了秦朝宫室,大火三月不灭。他又搜括了秦的金银财宝,掳掠了宫娥彩女,然后领兵东回。有人向项王建议说:“关中山河险要,四周有关可守,土地肥沃富饶,适宜于建立国都,完成霸业。”项王看到秦的宫室被烧得残破不堪,自己又怀念家乡,一心东归,于是回答说:“富贵不归故乡,好比衣绣夜行,有哪一个知道呢?”那个提建议的人背后叹息说:“人家说楚国人就像沐猴而冠,的确如此。”这话传到项王耳里,项王一气之下,就把那个人烹杀了。

项王派人向怀王汇报请示。怀王说:“按照原来的约定办。”于是,项王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各将相为王。项王对他们说:“初起兵时,为了讨伐暴秦,暂立原先诸侯的后裔为王。然而三年来,风餐露宿,冲锋陷阵,灭秦定天下的,都是各位将相和我项籍的功劳。义帝无功,应当分割他的土地,封大家为王。”那些将领都说:“好!”项王于是分割天下,立诸将领为侯、为王。封王的有十八个。项王和范增担心沛公占有天下,但既已和解,像鸿门之会那样能够杀他的机会又没有了,怕自己落个背约的名声,引起诸侯反叛,于是两人暗中商量:巴、蜀地区道路险要,秦朝犯罪而被迁徙的人都居住蜀地。根据这个情况,他们就扬言:巴、蜀也属于关中地区。这样,就立沛公为汉王,统辖巴、蜀、汉中一带,建都南郑(陕西汉中市)。并且把关中一分为三,封秦降将章邯等为王,以牵制汉王。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把义帝从彭城迁徙到长沙郡郴县。义帝起程以后,项羽又命人在路上将他杀害了。

项羽的分封,引起了一些握有重兵的将领的不满,那些被贬的或未封王的,更是怀恨在心,其中尤以刘邦、田荣、彭越、陈余四人最为突出。所以分封不久,握有重兵而未得封王的田荣,首先在齐地起兵反抗项羽。接着,刘邦乘机进兵关中。从此,刘邦和项羽展开了将近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这场战争,说明秦亡以后,农民军从反秦斗争转化为农民军领袖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了。

敦煌莫高窟

敦煌县座落在我国甘肃省的西北部,河西走廊的尽头,靠着沙漠的边缘。它附近一带,黄沙莽莽,显得颇为荒寂。然而在沙碛深处,悬崖陡壁上排列着蜂窠似的洞窟,从绿荫中透露出来,却给人以别有天地的感觉。这便是名著世界的文物宝库——千佛洞莫高窟。

莫高窟座落在敦煌东南40里的鸣沙山东麓,有1千多个洞窟,现在还保存了492个,分布在长约2公里的岩壁上,上下34层,象蜂房似地排列着,远望去好象一座大村镇。这里曾藏有古籍二、三万卷以及佛画、佛幡丝绣品等;洞窟中的塑像有2400余个;壁画以高5米的画计算,全长约达25公里。这真是稀世的珍藏啊!

敦煌在历史上占过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汉代的敦煌非常繁盛。内地和西域各族人,西亚各国人,都来敦煌经商,敦煌成为中外交通和经济文化交流的要地。

经济的繁荣带来了文化的昌盛。敦煌出了不少文学家、艺术家和著名技艺工匠。印度的佛教也在西汉末年通过这里传入我国内地。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大力提倡佛教,用以麻醉和欺骗人民。佛教广泛传播,凿石窟、雕佛像、绘壁画等佛教活动盛行起来,从新疆、甘肃起逐渐影响到南北各地。大同云岗、太原天龙山、洛阳龙门、青州云门山、中原一带,处处有其踪迹;东北远达义县,南则由甘肃传入川滇,四川有大足、嘉定等石窟,云南有剑川石窟。敦煌莫高窟是历时最久,内容最丰富的石窟。它开凿于前秦苻坚建元二年(366),这是有碑为证的,但据另一敦煌文物的资料,创建的年代可能还要早一些,它在北魏时兴盛起来,中经隋唐五代,至北宋、西夏时渐趋衰微,到元朝时才停建新窟,前后共历一千年。

关于莫高窟的开凿,传说中还有个有趣的故事。366年,有个叫乐尊的和尚,西游到敦煌城东南的三危山(祁连山支脉)下,已经是黄昏了。忽然,他看到三危山山峰放射出万道金光,仿佛有千万个佛的形状。他认为这是圣地,就募人在三危山对面的岩壁上开凿石窟。

其实,乐尊看到的金光,只是落日伪余辉从山顶的红色岩石上反射出来,他以为就是佛光了。从乐尊开始,以后一千多年里,人们在这里开凿洞窟。隋唐时期达到高潮,开凿的窟室有一千多个,所以莫高窟也叫千佛洞。保存到现在的洞窟,有70%是唐代开凿的。

敦煌真是一座出色的雕塑陈列馆。走入一个个洞窟,许许多多神情逼真、姿态各异的佛像,就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窟里大小不一的佛像,保存下来的有2400多个,其中唐塑就有670多个。此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小千佛。最大的塑像在30米以上,是唐代雕塑的。第96窟的佛像高达33米,气魄雄伟有9层楼那么高。小的菩萨像小到十几厘米,雕刻十分精致。这些雕塑,包括浮雕和立塑两部分。从主题内容来看,有千佛、飞天、伎乐、花饰、建筑物、柱头、狮、象、天狗等十余种。你看这些塑像,有的秀骨清风,有的肌肉丰满,有的体态玲珑,有的气魄雄伟。如第275窟弥勒菩萨,丰圆而略带微笑的面容和健壮的体魄,多具有西域民族的特点。头上的三珠冠,垂肩的发绺,胸前的璎珞,以及高脚面坐的姿式,显然带有一定的印度、中亚、波斯风格。雕塑所用的色彩明暗不一,有的朴素,有的华丽,显示出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唐代的塑像有很大进步,头和身子比例适当,人物有个性,衣褶流动。佛的脸长而丰满,面孔庄严。菩萨有高高的发髻,圆圆的面庞,透着微笑,穿着绣满花朵的天衣,俨然是唐代美丽的中年妇女的形象。天王力士或是全身盔甲,或是露着上身,用肌肉的紧张和暴露青筋来表示雄伟有力和坚毅的性格,象唐代的武土跃马横戈的神情。这些塑像,显示了我国古代艺术工匠的卓越才能。

千佛洞的这些彩塑,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传统。它的制作不是用大块石头,从外向里逐渐雕琢,而是利用湿润、柔软和易于操作的泥土,自内向外捏塑成的。这种便于细腻地刻画人物风采,通过质体和光色表现完美艺术形象的彩塑,不能曝露在室外,只能成为富丽堂皇的建筑内部的主要构成部分。这就显现出中国古典艺术建筑、雕塑、绘画三者互相依存、密切联系的特点。

莫高窟的另一种艺术瑰宝是规模巨大的敦煌壁画。从壁画所描绘的内容看,可以划分为佛像画、佛经故事画、民族传统神话故事画、经变画四大类。

作为宗教艺术说来,佛像画是敦煌画中的主要内容。这里有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并法佛、天王、乾闼婆(飞天)、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等。隋唐时期,由于大乘教思想的流行,敦煌的佛像画有了新发展。又出现了佛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四大天王、地藏菩萨等单独形象。最大菩萨画像高10米,最长的菩萨群像行列,有连续数十身之多。

在佛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翔于佛像上空的乾闼婆(飞天),她们不长翅膀,不托云彩,挥舞长巾,扬手散花,怡然自得地翩翩起舞,遨游太空,给人们以美妙的想象。

第二类壁画是佛经故事画。早期壁画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小乘教《六度集经》、《贤愚经》和《佛说修行本起经》等,内容是佛的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经故事。本生故事画的是释迦生前种种善行。壁画里有《鹿王本生》、《尸毗王本生》、《菩萨本生》等。这些本生原来是印度民间故事,在佛教兴起以后,被纳入佛经,随佛教传入我国。

第三类是我国民族传统神话题材的壁画。在北魏249窟和西魏285窟的顶部,除了顶部中心莲花藻井4枚上画天公以外,南北则画东王公西王母骑龙凤出行图。车上重盖高耸,车后旌旗飘扬,前有扬幡的方士开路,后有人头蛇身的伏牺女娲,穿大袖,长袍,手持规矩,胸悬明月,浮游于太空。

第四类是经变画。所谓讲经变画,就是以佛经为根据的绘画,这里所谈的经变画,就是指一部经一幅画的大型结构。在敦煌石窟艺术当中,这种经变从隋朝开始,到唐朝发展到极盛时期。唐朝主要经变画有《阿弥陀经变》、《维摩诘经变》、《法华经变》等;

壁画所描绘的内容,虽然多是佛教故事,但画师们以平易近人的手法,把佛教题材和神话传说与当时人民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我们透过宣传迷信的画面,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阶级关系,生产情况和生活习俗。你看,这儿有宴会,酒肴满桌,奴仆成群,表现出剥削阶级享乐腐化的生活。这儿有农民、船工、屠夫、猎户、有耕作、收获、伐木、饲养、挤奶、拉纤等活动,表现了当年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的许多场面。这儿有法庭上剥衣剜眼的惨状,暴露出封建统治者的残酷。这儿有西域和中亚各族的王子、商人,服饰容貌各不相同。这儿也有中原的帝王、贵族、大臣、侍从、贵妇、婢妾,神情态度,无不恰如其分。这些画幅都是杰出的艺术品和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总之,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古画陈列馆。现存有壁画雕塑的480洞窟之中,唐朝约占40%,如连隋和五代在内,便接近全数3/4。所以唐代艺术是敦煌这座宝库的主要部分。

除了塑像和壁画外,莫高窟里还保存大量的佛教经卷,古画和其他珍贵文物。因此,我们说莫高窟还是著名的“藏经洞”。“藏经洞”中有从晋朝到宋朝包括近10个朝代的大量佛经,各种文字的古书、古画、户籍、契约、小说、词曲以及丝织品等珍贵文物3万多件。其中的塑匠赵僧子的《典儿契》,就是无数艺术匠师艰难困苦生活的写照,这些文物大约在北宋中叶藏进去的,外面用泥土墙堵起来,墙上还画了佛像。这个洞直到1900年才被一个叫王圆篆的道士发现。后来,英、法、美、日的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先后来到莫高窟,盗走了大量的经卷、古画和其他文物。美帝国主义分子华尔纳,甚至用一种化学胶布,将精美壁画,大块大块地从石窟的墙壁上粘剥下来偷走。由于我国人民的奋起斗争,才使莫高窟的雕塑壁画和部分藏经保存下来。

新中国诞生以后,莫高窟回到人民的怀抱。洞窟、塑像和壁画不断得到加固、维修,面貌焕然一新,文物和艺术品的研究工作也不断地取得新成果。

楚汉相争

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萧何为丞相,整顿后方,训练人马。公元前206年八月,汉王和韩信率领汉军攻打关中。关中的百姓对“约法三章”的汉王本来有好感,汉军一到,大多不愿抵抗。不到三个月工夫,汉王消灭了秦国降将章邯的兵力,关中地区就成了汉王的地盘。

这一来,可把西楚霸王项羽气坏了。项羽打算发兵往西打刘邦,可是东边也出了事,齐国的田荣轰走了项羽所封的齐王,自立为王,情况比西边更严重。项羽只好先去对付齐国。

汉王刘邦趁项羽和齐国相持不下的时候,一直向东打过来,攻下了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项羽又不得不扔了齐国那一头,赶回来在睢水上跟汉军打了一仗。

汉军大败,掉在水里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被俘的也不少,汉王的父亲太公和妻子吕后也被楚军俘虏了。

汉王退到荥阳、成皋(都在今河南荥阳县)一带,收集散兵。这时候,萧何从关中调来一支人马,韩信也带着军队来见汉王,汉军才又振作起来。

汉王采取以攻为守的办法,一面守住荥阳,用少数兵力拖住项羽的军队;一面派韩信带领兵马,向北边收服魏国、燕国和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