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一本书掌握心理学
6136600000040

第40章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4)

自我安慰是很有必要的

所谓的“阿Q精神”,就是一种虚幻的精神胜利法,以前它形容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地位却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健忘、以丑为荣等妙法来自欺、自慰、自我陶醉的人。但现如今的“阿Q精神”已经不再是一味的贬义,它成了一种精神安慰法,通过它,你将获得心态的宁静平和。

郭立韬在一家IT公司做软件编程的工作已有10年,工作十分积极的他还曾经被公司评为先进个人。后来,公司来了一位新上司准备研发一个新项目。得知此事的郭立韬很想参与该项目的研究,并拟订了一份计划书递交给新上司。就在郭立韬等待多天没有音信的时候,公司确定了新项目的负责人,竟然是那两名新招聘进来的应届毕业生!

让两名新人担此重任,郭立韬不由得犯了嘀咕:我身为一个老员工,那么积极地申请都不让我加入,新上司是不是看不起我的专科学历啊?郭立韬每天眼见着两位新同事整日伏案攻关,心里更不是滋味。

他越想越觉得不平,情绪也一天天低落,甚至有时在单位和上司打照面,也总感觉上司的态度冷淡。静不下心的郭立韬一连几天都没法好好工作。

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郭立韬来到心理咨询中心,经过咨询,心理医生教给了他一个自我安慰的方法,郭立韬的心结被打开了:不就是个软件吗?不让我干,我正好歇着,用不着加班加点了。而且新上司不安排我,肯定是不想让我一个老员工和那两个年轻人平起平坐,多照顾我面子啊!这个软件的开发肯定不难,以后上司肯定会有更重要的任务安排我。从此,郭立韬看上司亲切了,看同事也顺眼了。

在现实生活中,必要的自我安慰能真正地帮助自己摆脱心理困境。当你正为某一件事而痛苦的时候,告诉自己,理性地去分析它,为自己排忧解困;当你听见别人说你是非时,大度地不去计较,不让流言飞语影响自己的好心情;当你遭遇打击时,告诉自己,这是上天赐予你的化了妆的财富。恰当的自我安慰,会让人变得自信、坚强,而且明智。

自我安慰不是逃避现实、自欺欺人,不是麻木不仁、不思进取,也不是懦弱无能、畏缩不前,而是理智地对待已经发生的事情,给自己一个心理空间,放松调整,自我统合,进而集中精力,轻装上阵。这种自我安慰的精神疗法,有利于排解消沉低迷的意志,缓释紧张焦虑的情绪,平息怒气怨气,使心态平和积极。

秋天来了,果园里的葡萄成熟了,那一颗颗透亮饱满的果肉让所有的狐狸们都垂涎欲滴。第一只狐狸走到葡萄架下,发现葡萄架太高了,根本够不着。正在它愁苦的时候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个梯子,回想农夫曾经用过它,于是狐狸也学着农夫的样子爬上去,顺利地摘到了葡萄。

第二只狐狸来到了葡萄架下,它觉得以它的个头这一辈子是无法吃到葡萄了。心想:别看这颗葡萄长得好看,但吃起来肯定特别酸,所以还不如不吃。于是它心情愉快地离开了。

第三只狐狸站在高高的葡萄架下,心想:既然我吃不到葡萄,别的狐狸肯定也吃不到,如果这样的话,我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了,反正大家都一样。

第四只狐狸同样够不到葡萄。它心想:听别的狐狸说,柠檬的味道似乎和葡萄差不多,既然我吃不到葡萄,何不尝一尝柠檬呢?因此,它心满意足地离开去寻找柠檬了。

虽然一直以来“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说法都是用来嘲讽那些心胸狭窄之人的,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也不失为一种为自己心理解围的良方。面对那些不开心的事情,为什么不用积极的暗示去善待自己呢?如对于自己摆脱不掉的缺憾,不妨用“阿Q精神”来赶走消极情绪,让自己保持一种健康快乐的心态。

控制压力,摆脱压力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朋友说:“我压力太大了,我快崩溃了,我受不了了。”为什么会这样?真的是因为压力过大吗?还是因为没有很好的控制压力的能力?虽说压力有时能激发出我们的潜能,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但是如果压力过大,非但不能成为一种动力,反而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要让压力弄得自己喘不过气,把压力控制在自己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宁俊辰所在的行业发展变化比较快,经常有新的东西出现。为了跟上市场的变化,他经常逼迫自己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之中。除此之外,每天10小时以上的工作,常常把宁俊辰压得透不过气来,经常做梦都是公司的事情,宁俊辰感到越来越力不从心。

巨大的压力迫使宁俊辰必须有所改变,思路决定出路,他开始寻找解决之道。他给自己订下了这样一个计划:

1.每天作工作记录,记录下当天遇到的问题、遇到的人、处理问题的心得,到月底作回顾和总结,将遇到的问题归类,将遇到的人归类,对处理问题的方法作分析和总结;只要放下笔,就不再去想工作的事,脑子中思考的事情少了,精神压力会减轻许多。

2.每周周末抽出3个小时作为固定的学习时间,了解、学习行业内的最新状况和发展趋势,不贪多,只要坚持下去就行。

3.坚决不带工作回家,不让自己成为工作的奴隶。自己的压力就产生于残酷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如果再让工作占据私人的生活时间,总有一天会崩溃。

4.不强迫自己一定要达到某个高难度的目标。有时是自己给自己增添的压力,事事追求完美只会累得气喘吁吁。灵活地根据自己当时的状态、空闲时间、地点等条件,选择最合适且最有价值的事情做,不要给自己施加压力。

5.抽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听听音乐,看看书,玩玩游戏。

计划列好了,宁俊辰也松了一口气。这样下来,自己既不会压力缠身,又不至于落后于他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领先一步,这样面对问题处理起来就会感觉轻松许多。宁俊辰坚持按照计划行事,一段时间后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新知识,还总结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技巧。老板的表扬让他有了小小的成就感,自己的工作比起以前也多了几分轻松感。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产生大量压力是必然的,但我们一定要把压力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分析压力的真正来源,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把压力调节到我们可以承受的程度,坚持实施计划。只有这样,才能调节压力,才能避免工作成为我们焦虑的源头,才能让压力变成对我们有益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长期面对过重的压力,健康会受到影响,引发包括心脏功能减弱、手脚麻痹、头痛、失眠、呼吸困难在内的多种疾病。只有适当减压,把压力调节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其动力作用才会最大。减压的方法很多,比如,你可以培养自己在某方面的兴趣,或进行自己喜欢的运动,外出旅游等;让自己多接近令人平静的颜色,如绿色和蓝色,这些颜色可以用在你穿的衣服以及你家的墙壁或摆设上;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向朋友、家人倾诉,适当地倾诉可以让你如释重负。

当一个人背负了巨大的压力,只会如同蜗牛行走,走得慢、看不到成效,还会焦虑不安、心情低落。当然,如果完全没有压力,那生活就会缺少激情,人也会变得慵懒散漫。我们的目标并不是要完全消除压力,而是要有效地把它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因为这样的压力,才会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

莫因外因影响情绪

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更能准确地揭示自己的特点,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心理测试也是一样,比如,某些心理测试中说:“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有时怀疑自己所作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相信很多人对此都会深信不疑,并惊叹这种测试真够准的。

事实上,这是一顶戴在谁头上都合适的帽子。但人们的情绪就是这么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巴纳姆效应的表现之一。比如,我们习惯接受外界的信息暗示,假若信息是积极的,那自然是一件好事。反之,如果信息是消极的,就会影响心情,使你情绪低落或者焦虑不安。消极的暗示是很危险的,我们总希望从别人的经验中找出一条自己能走的路。这时候,我们要努力看清自己,避免受别人情绪的影响。

清早,唐伟刚刚进入工作状态,听到坐在对面的陆强气呼呼地说:“迟到两分钟就要扣钱,真不是人过的日子。扣吧,真没劲,早想跳槽了。”

陆强的抱怨把唐伟从工作状态中拽了出来,抬头看看表,9点过5分,看来陆强又迟到了。陆强是一个喜欢把个人情绪当众展示的人,非常喜欢抱怨,所以办公室里经常会听到他的牢骚声,言语里总是充满了挑剔。唐伟感到自己时常会受他情绪的影响。

刚进公司的时候,唐伟虽然没有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劲头和激情,但对工作还是充满热情的,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上司的赏识。因为陆强在公司工作已经4年多了,算是老员工,唐伟有什么问题自己琢磨不出来时,就会虚心地向他请教,而每次陆强都懒洋洋地说:“这有什么意思,想那么多干吗?说实话,我来的时候和你一样,结果呢?还不是这样?”也许陆强的抱怨是无意的,但是已经大大削弱了唐伟的冲劲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