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钱人的资本(全集)
6136100000015

第15章 投资赢钱:看准后就把钱撒出去(4)

听到这话,老德米克有点生气,表示不愿意和希尔顿合作了。希尔顿非常认真地说:“如果我可以只租借你的土地的话,我愿租100年,分期付款,每年的租金为三万美元,你可以保留土地所有权,如果我不能按期付款,那么就请你收回你的土地和在我这块土地上所建造的饭店。”老德米克一听,转怒为喜,“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好事,30万美元的土地出让费没有了,却换来300万美元的未来收益和自己土地的所有权,还有可能包括土地上的饭店。”于是,这笔交易就谈成了,希尔顿第一年只需支付给老德米克三万美元,而不用一次性支付昂贵的30万美元。就是说,希尔顿只用了三万美元就拿到了应该用30万美元才能拿到的土地使用权。这样希尔顿省下了27万美元,但是这与建造旅店需要的100万美元相比,还是差距很大的。

于是,希尔顿又找到老德米克,“我想以土地作为抵押去贷款,希望你能同意。”老德米克非常生气,可是又没有办法。

就这样,希尔顿拥有了土地使用权,于是从银行顺利地获得了30万美元,加上他已经支付给老德米克的3万美元后剩下的七万美元,他就有了37万美元。可是这笔资金离100万美元还是相差得很远,于是他又找到一个土地开发商,请求他一起开发这个旅馆,这个开发商给他了20万美元,这样他的资金就达到了57万美元。

1924年5月,希尔顿旅店在资金缺口已不太大的情况下开工了。但是当旅店建设到了一半的时候,他的57万美元已经全部用光了,希尔顿又陷入了困境。这时,他还是来找老德米克,如实介绍了资金上的困难,希望老德米克能出资,把建了一半的建筑物继续完成。他说:“如果旅店一完工,你就可以拥有这个旅店,不过您应该租赁给我经营,我每年付给您的租金最低不少于10万美元。”

这个时候,老德米克已经被套牢了,如果他不答应,不但希尔顿的钱收不回来,自己的钱也一分都回不来了,他只好同意。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德米克并不吃亏——建希尔顿饭店,不但饭店是自己的,连土地也是自己的,每年还可以拿到10万美元的租金收入,于是他同意出资继续完成剩下的工程。

1925年8月4日,以希尔顿名字命名的“希尔顿旅店”建成开业,从此,他的人生开始步入辉煌时期。

编者点评:

困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种陷入困境不知进取的心态。如果一个人总是认为自己陷入困境后就用无出头之日,那么他永远都不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都不可能跳出困境这个你弱它就强的怪圈。而那些面对困境,仍然迎面而上的人,总会有办法赢得更大的成功,获取更多的财富。

8、永远对金钱保持热忱

一个人要永远对财富保持热忱,才能够坚持对自己的财富进行科学的管理。

19世纪80年代,约翰·洛克菲勒已经以他独有的魄力控制了美国的石油资源,这一成就主要受益于他那从创业中锻炼出来的预见能力和冒险胆略。1859年,当美国出现第一口油井时,洛克菲勒这位精明的青年商人,就从当时的石油热潮中看到了这项风险事业的前景是有利可图的。他在与合伙人争购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的股权中表现出非凡的冒险精神:拍卖从500美元开始,洛克菲勒每次都比对手出价高,当标价达到五万美元时,双方都知道,标价已经大大超出石油公司的实际价值,但洛克菲勒满怀信心,决意要买下这家公司,当对方最后出价7.2万美元时,洛克菲勒毫不迟疑地出价7.25万美元,最终战胜了对手。在26岁时,他拥有了克利夫兰最大的炼油厂,每天能提炼500桶原油——这是当地第二大炼油厂产量的两倍——并且已跻身于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列。

1865年12月,洛克菲勒-安德鲁斯公司开了第二家炼油厂——标准炼油厂。四年后,两家工厂以联合股份的形式起名为标准石油公司,在俄亥俄州注册,洛克菲勒任总裁。之后为了实行彻底的垄断,洛克菲勒一连收购了几家炼油厂,并涉足管道运输业,还建立了自己的铁路网络。1878年8月,安德鲁斯与洛克菲勒在对股东分红问题上出现分歧。洛克菲勒最不能容忍那些喜欢多得红利,不愿把收益投入再生产的董事。安德鲁斯威胁说要转让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按照他的要求以100万元买下了他手中的股票,从此便独自执掌公司大权。

19世纪80年代初,标准石油在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全球垄断,洛克菲勒扬名海外。为了研究国外市场,标准石油公司在1882年派石油商人威廉·赫伯特·利比去远东进行为期两年的调查。利比注意到石油“比商业史上任何一种源自一地的产品的渗透性都强”,于是便在日本、中国和印度等地劝说人们使用煤油。正如洛克菲勒所说:“在许多国家里,我们得先生产油灯,再教当地人学会使用煤油。”利比很满意地看到,当一本宣传煤油灯安全可靠的小册子翻译成中文后,一艘艘小舢板满载标准石油公司的产品沿河而上,向中国内陆深处驶去。为了扩大人们对煤油的需求,公司以低价卖出了成千上万盏煤油灯和灯芯,有时还免费赠送给第一次买煤油的顾客。

可是自从里海边的俄国巴库喷出原油后,到19世纪80年代末,巴库郊外已聚集了200多个炼油厂,价格低廉的煤油很快充斥欧洲市场,抢占了标准石油公司的地盘。美国驻巴库领事J·C·钱伯斯被标准石油公司派去收集情报,他发出警报说:俄国人“野心勃勃,要把美国石油从世界市场上赶出去”。洛克菲勒大吃一惊,为了报复俄国人,他使出了惯用的重型武器:在整个欧洲降低油价,并且开始了恶毒的宣传活动,使人们对俄国煤油安全性产生怀疑。

激烈的海外竞争再次激起洛克菲勒的斗志,他决定设立自己的海外机构。1888年标准石油公司设立了它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英美石油公司,很快垄断了英国的石油生意。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又在不来梅成立了德美石油公司,负责德国的市场。他在鹿特丹还建了一个石油输送站,签了一个向法国供应全部所需原油的合同,买下了荷兰、意大利石油公司的部分股份,并策划在印度进行一场激烈的价格战。标准石油公司还向欧洲派出了第一艘装载量为100万加仑的巨型蒸汽油轮。到1890年,标准石油公司为了抢亚洲的生意,甚至屈尊代销俄国煤油。它终于在亚洲设立了一系列营业所,并且向上海、加尔各答、孟买、横滨、神户和新加坡等地派去了一批代理人。自此竞争便成了国际石油业一成不变的事实。此时标准石油公司已拥有了10万名员工,洛克菲勒创立的这个石油帝国成了世界上最大、最富有的融生产与商业为一体的机构。

编者点评:

美国商界有句名言:“愚者赚今朝,智者赚明天。”一切成功的企业家,每天必定有80%的时间考虑企业的明天,20%的时间处理日常事务。着眼于明天,不失时机地开掘或改进产品和服务,满足与创造消费者新的需求,就会独占鳌头,形成“风景这边独好”的佳境。

一个人只要做得对,他不但可以利用投资而成为商人,而且过程也会轻松很多。因此,投资并不需要天才,只要肯运用常识,并能身体力行,就必有所成。因此,投资根本不需要依靠专家,只要拥有正确的理财观,你可能比专家挣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