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73

第73章 雍正嗣位之谜

,清圣祖玄烨(康熙)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雍正即清世宗爱新觉罗雍正年轻时跟从顾八代、徐元梦等学习经史,又与禅僧接近,稍懂佛学。曾随圣祖巡幸江南,朝佛五台山、秋狝热河(今河北承德),并奉命往祭曲阜孔庙、盛京(今辽宁沈阳)祖陵。清圣祖亲征噶尔丹,从征掌正红旗大营。康熙末年,雍正同其他皇子争为储君。圣祖驾崩后,他在十三皇子胤祥的帮助下继承帝位。又传他在隆科多的帮助下夺了抚远大将军胤的帝位。

至于雍正帝究竟是怎样嗣位的,至今仍是一个谜。对此,一般有以下两种说法。

康熙传位

官书中记载,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冬至(初九)前,胤奉命代祀南郊。当时,康熙患病住在畅春园疗养,“静摄”政权。胤求侍奉左右,但康熙认为祭天是件大事,便让胤在斋所虔诚斋戒,不得离开。到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的病情突然恶化,这时才不得不破例把胤召到畅春园来。皇三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十二子、十三子以及步兵统领隆科多等人到了御榻旁,听取了康熙的遗诏:“皇四子胤人品极好,令人敬重,与朕很相似,因此他肯定能够继承大统,继承皇位。”据说,当胤来到康熙面前时,康熙还能够说话,但是到了夜里戊时,康熙就归天了。隆科多即向雍正宣布“遗诏”。胤听后昏扑于地,痛不欲生,而胤祉等其他兄弟则向胤叩头,并劝他节哀顺变,因此雍正就履行新皇帝的职权,主持康熙的丧葬之事。雍正曾特别强调:当日情形,我的各位兄弟以及宫里侍卫和大臣都看见了。

从上面的情况来看,雍正的即位是由父皇康熙寿终正寝后才开始的,是属于正常并且合乎法理的。对此,清代官书众口一词,都是同一个口径。后世一般也认为雍正根据康熙“仓促之间一言而定大计”,是合法即位的,是可信的。

篡改遗诏

传说,康熙帝本欲将皇位传给十四子胤祯,在他患病的最后几日,曾经下旨要召胤祯回到京城。但是胤的死党隆科多却隐瞒了谕旨,致使康熙去世当日,胤祯不能赶到。隆科多于是假传圣旨,拥立胤为皇帝。此所谓“矫诏篡立说”的由来。

另外有一种说法讲,康熙原来就有了手书,要把皇位传给十四阿哥,但有人把“十”改成了“于”字,于是遗旨明明传位十四阿哥,却变成了传位于四阿哥,此所谓“盗改遗诏说”的来源。那么,是谁来盗改了这个遗诏呢?有传说是雍正本人改的;有的说康熙把遗诏写在隆科多的掌心,而隆科多将“十”字抹去了;也有的说是由一些雍正府中所收养的武林高手所改写的;又有的说是雍正的亲生父亲卫某参与改的……雍正继承帝位究竟是康熙亲传,还是篡改遗诏篡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尚无定论。但是大部分史学家判断,康熙的遗诏有满文、汉文、蒙古文几种语言。按照民间所说其修改了汉文,但是蒙文、满文是不能修改的,所以这个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延伸阅读

雍正是怎样整顿吏治的

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大规模开展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决断,雷厉风行,当时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腐败的坏况都有很大的转变。旅日华人学者杨启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

,清朝恐早衰亡。”有“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