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38

第38章 香妃香魂归何处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东郊5千米的浩罕村,是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古建筑群,也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

在乾隆皇帝的40多个后妃中,有一位维吾尔族女子。相传由于她身上有一股常有的沙枣花香,所以人们称她为“香妃”。

在今喀什市东郊5千米的浩罕村坐落着一处陵墓,当地人称之为“香妃墓”。陵墓始建于1640年,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实际只见大小58个墓穴)。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后,其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了父亲的传教事业,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著名大师,并一度夺得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他死于1693年,亦葬于此,由于其名望超过了他的父亲,所以后来人们便把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霍加墓”。据说,埋葬在这里的霍加后裔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的女子,就是乾隆皇帝的宠妃——香妃。那么,传说中的香妃真的葬于此地吗?

香妃墓

相传,香妃出身于维吾尔族,原是小和卓霍集占的妃妾(一说为女儿)。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大将军兆惠领军十万跟天山南丽的小和卓霍集占决战,霍集占败逃。兆惠把香妃掳走,送给乾隆。

尽管乾隆对她百般讨好,为她兴建“宝月楼”,重建她的家乡风景,以解她思乡之苦,但香妃心怀“国破家亡,情愿一死”之志,仍然抵死不从乾隆,还一度想刺杀乾隆,为族人报仇,最终被满清的皇太后绞杀。香妃死后乾隆皇帝派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人的送葬队伍,抬着她的棺木返回故乡,棺木不准落地。当棺木送到喀什时,送葬队伍只剩下六人。香妃并葬于阿帕克霍加墓内,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做“香妃墓”。

清东陵裕妃园寝

另一种说法是,香妃诞生在新疆维吾尔和卓族的一个家庭。乾隆二十五年,图尔都等五户助战有功的和卓,及霍集斯等三户在平乱中立功的南疆维吾尔上层人士应召陆续来到北京,拜见高宗皇帝。乾隆令他们在京居住,并派使者接他们的家眷来京,封图尔都等为一等台吉。图尔都27岁的妹妹也被选入宫,册封为和贵人(即香妃)。显然,这是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实行“因俗而制”的政治需要,即政治联姻。

由于和贵人入宫时带来了祥瑞(从南方移栽到宫内的荔枝树,竟结出了200多颗荔枝),很得皇上的青睐,也很受皇太后的喜爱。因此在和贵人入宫后的第三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十六日,皇太后降旨,册封和贵人为容嫔。

之后,香妃的俊俏和异域情调进一步赢得乾隆皇帝的垂爱和信任,乾隆二十三年六月,皇太后懿旨,将她由容嫔晋为容妃。由于乾隆三十一年乌喇那拉氏皇后亡故,乾隆声称不再立后;乾隆四十年,皇贵妃又病逝,因此,到这个时候,容妃在乾隆的众多后妃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乾隆四十六年正月十五日,皇帝在圆明园奉三无私殿设宴会餐,容妃已入主了西边头桌的首位,到同年十二月乾清宫大宴,容妃又升格到了东边坐桌的第二位。这时,容妃已48岁,到了她地位与殊荣的顶峰。乾隆五十三年四月十九日,容妃离世,享年55岁,死后葬于河北清东陵裕妃园寝内。

而有关容妃的官方记载里,为何没有只字片语提到她又名“香妃”,或是她“体有异香”的事实呢?历史上关于香妃的传说和故事流传甚多,而她到底身葬何现在还未可知。这一切的一切,恐怕得有待日后更强有力的证据出现,方能真相大白了。

延伸阅读

“宝月楼”的由来

传说宝月楼是乾隆皇帝为讨得香

的欢心而建。香

入宫后思念家乡,终日闷闷不乐,于是乾隆皇帝就建了宝月楼,还在楼对面建了回营和清真寺等回人生活的街市,使得香登楼就可见到家乡景色。后来皇太后得知此事,暗中死了香 。

这段传说虚构的成分居多,尽管如此,后人还是由此衍生出了一些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