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20

第20章 “三寸金莲”的由来之谜

缠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陋习,即把女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长期下去,使其成为又小又尖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

中国古代,大多数女子纷纷用一条长长的布紧紧地缠绕自己的脚,借以改变脚的形状,使之长成不过三寸的模样,这就是“三寸金莲”。这种陋习在近代被视为对女性身心的摧残而被彻底废止了。古代妇女缠足始于何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缠足”由来的传说

传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是狐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成人形,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女便纷纷学她,也把脚裹了起来,后来逐渐形成了风气。

还有人说,缠足始于五代。据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嫔妃宵娘能歌善舞,李煜喜欢观看她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李煜便命宵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呈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这本来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之后民间女子也纷纷仿效,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审美。但这都是传说,当然不能成为当时女子缠足的依据。

“缠足”的兴起及发展

经研究考证,真正兴起女子缠足之风是在北宋,但当时的缠足者仅限于上层社会。元代的缠足之风继续发展,女子以不缠足为耻。到了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要求,女子的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清代,妇女缠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社会各阶层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女子脚的形状和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美丑的重要标准,甚至会影响到她个人的终身大事,女子的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和关注。

“小脚”为什么叫“金莲”

那么,妇女缠足形成的小脚为什么被称为“金莲”呢?当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金莲”由佛教文化中的“莲花”引发而来,以“莲花”作为妇女小脚之名是一种美称。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是佛教中清净、高洁、美好、珍贵、吉祥的象征;另外在佛教艺术中,菩萨多是赤脚站在莲花上的,这可能也是把莲花与妇女小脚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什么还要在“莲”前加一个“金”字呢?这主要是出于中国人传统的语言习惯。人们喜欢用“金”字修饰贵重或美好事物,在以小脚为贵的缠足时代,说“金”莲,当然是一种表示珍贵的美称。后来“小脚迷”们更约定俗成:“金莲”指三寸以内者,“银莲”指四寸以内者,“铁莲”则为大于四寸者。于是,一提“金莲”势必三寸,即所谓“三寸金莲”。后来,金莲成了小脚的代名词。

一双女人的脚,竟做出了这么多的文章。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不仅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而且会给后人带来不少的启发和遐想。

延伸阅读

“三寸金莲”真的那么美吗?

一般来说,小脚从正面看,像火伤之后脱去陈皮烂肉,变形、变色的一个肉疙瘩。只有一个翘起的趾头,依稀可辨上面的指甲,其它一概呈现出可憎的模糊轮廓。从侧面看,脚趾和脚跟已从中折断,两部分紧挨在一起,在软肉的附和下,形成一条由两端站立的曲线,脚跟臃肿,脚掌消失,脚背凸起。脚的全长不及自然长度的一半,整只脚像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最恐怖的是从正面看脚底。那是一幅完全消解了人足的原始形象的荒诞图案。除了变形的足跟之外,已没有一丁点平滑的脚板。四个脚趾长短不一地向外转折,围绕在以大脚趾为轴心的脚心下面,脚趾的正面因此变成了脚板心,完全扭曲地压在脚板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