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96

第96章 反映风俗的节日酒联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又是一个民族众多的大国。在数千年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活动。而这些风俗活动和酒又脱不了关联。

中国的节俗从一开始就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随着酒的大量生产,形成了更多更繁杂的与酒有关的风俗习惯,使得中国酒文化成为地地道道的大众文化。这些节俗的酒联主要有:

迎春酒联

这类酒联常使用一些具有新春特色的植物词(竹梅杨柳桃李杏)、动物词(莺燕鹊凤)、器物词(爆竹、酒杯、锣鼓)、颜色词(红绿金碧)来描写春景,有的还嵌入互相交替两年的干支或生肖,更增加了辞旧迎新的时令感,如:

盘簇五章,家迎万福;

觞称九酝,户纳千祥。

椒花献颂;柏酒浮春。

对酒歌盛世;举杯庆升平。

元宵酒联

一年明月打头圆。正月十五夜里,天边一轮明月高悬,地上万点灯火通明,人们乘着新年后的余兴,披着早春稍带寒意的轻柔晚风,踏月观灯,对酒当歌,正是最好时节。以下酒联就是很好的写照:

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良宵美景,万家酒席庆丰收。雪月梅柳开春景,灯鼓酒花闹元宵。天空明月三千界;人醉良辰十二楼。

端午酒联

农联五月初五人们裹棕子赛龙舟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后世悼念屈原时多与酒发生联系。清人屈绍隆,提出和酒读屈原的名著《离骚》:一叶离骚酒一樽,滩声空助故臣哀。北方人则把五月五日视为恶日,要在这一天饮艾酒、菖蒲酒、雄黄酒,以禳毒除病。因而端午节对联中就带上酒味儿:

酒酌金卮满;盘盛角黍香。美酒雄黄,正气独能消五毒;锦标夺紫,遗风犹自说三闾。焚艾草饮雄黄清瘴防病别为邪祟;飞龙舟裹香棕奠忠招魂是效楷模。艾酒驱瘴千门福;碧水竞舟十里欢。

中秋酒联

月到中秋分外明,是赏月的良辰佳夕。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都乐于中秋夜饮酒赏月。月与酒自古就有着不解之缘,不少诗人嗜酒如命,又以月为魂。以下酒联便是中秋酒俗的生动反映:

喜得天开清旷域;宛然饮得桂花酒。笙歌曲中千家月;凤酒香里万颗珠。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酒果乐中秋中庭饮月三人醉;秋圃吟花二卷诗。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桂酒亦香。东山月,西厢月,月下花前,曲曲笙歌情切切;南岭天,北港天,天涯海角,樽樽佳酒意绵绵。

重阳节酒联

农历九月九日,是登高、赏菊、饮酒(特别是菊花酒、茱萸酒)、吟诗的好日子。下述酒联可略见一斑:

菊花辟恶酒;汤饼茱萸香。金凤飘菊蕊;玉露泣萸枝。身健在,且加餐,把酒再三嘱;人已老,欢犹昨,为寿百千春。习射谈经天高气爽;佩英插菊人寿酒香。

延伸阅读

李白写酒的诗

李白是诗仙,也是酒仙,这就使他的诗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酒味。他写酒的诗歌豪迈,洒脱,奔放,以下仅举一二: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少年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光。 《客中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月下独酌》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

里。 《把酒问月》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白马篇》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广陵赠别》美酒中置千

,载妓随波任去留。 《江上吟》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酒肆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