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90

第90章 酒名文化博览(二)

中国酒名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如孔府家酒和至圣先师孔子有关;杜康酒和传说中的酿酒祖师杜康有关。其内容之丰富、名称之繁杂、堪称文化史的一大奇观。

中国历来给酒命名,就有以人名和贮酒器命名的传统,例如“刘伶醉”“竹筒酒”等等。

以人名命名

以人名命酒名多以古人名、酿酒创始者人名来为之命名的,其目的是为了招揽顾客,制造轰动效应,产生显著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

中国酒名自古以来就讲究名人效应,最初以善酿者的名字命名,后来发展到历朝历代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文人墨客,这是名人文化与酒文化结合的特殊文化现象。这种以人名为酒名的命名,起源于汉末曹操所吟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千古绝句。于是,从杜康酒、曹参酒、二娘子酒、史国公酒、卧龙酒、文君酒一直到孔府家酒、张弓酒、太白酒、刘伶醉、贵妃酒、昭君酒、诸葛亮酒,一个个应运而生,为中国的酿酒业平添了浓郁的人文色彩。

以古人名命名的酒。其多是与酒有关的神话故事和历史典籍的人名。例如,因仰慕酒祖杜康的声望,河南汝阳与伊川将各自的佳酿命之为“杜康酒”,后分称为“汝阳杜康”和“伊利杜康”。

西晋名士刘伶,为人散淡超然世外,唯酒是务,一生放荡不羁,曾一醉三年不醒,著《酒德颂》名扬天下。河北徐水人民为了纪念他,将当地美酒命之为“刘伶醉”。

中国酒文化史上还有一则著名典故,叫“文君当垆”,说的是西汉大富豪卓王孙的千金卓文君当垆沽酒的故事:

才子司马相如相貌俊美,风流倜傥,卓文君爱慕其才其貌,听琴夜奔。结为夫妻后,在临邛设酒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二人相亲相爱,共结百年之好,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于是四川邛崃县酒厂不仅将其厂命名为“文君酒厂”,而且将其酿制的酒也冠之为“文君酒”。

江西一酒厂,则以神话传说中的仙女麻姑的名字作为酒名,命名为麻姑酒。

以酿酒创始者人名命名的酒。作为单一类型的兼香型白酒——董酒,其称谓来源于贵州省革命历史名城遵义北郊的董公寺。其寺庙是为了祭祀董酒鼻祖董醇而建造的,因而该酒便以其酿造者的先祖姓氏冠之。有着百年历史的山东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其产品多以自己的厂名为品牌,例如张裕金奖白兰地,张裕金奖干红葡萄相等(命之为金奖是因为该厂的产品曾在国际博览会上获过多枚金质奖章)。还有曾见于宋人诗中的“二娘酒”也属此类。

以贮酒器命名

以贮酒器具命名的酒更具特色。例如,绍兴酒(黄酒)酿制好装入雕刻有精美花纹的酒坛内,就称为花雕酒了。特别是在古代流行于四川一带的郫筒酒,更能体现这种以贮酒器具命名的风格。郫筒酒是将酿好的酒装人截好的竹节里,然后用宽大肥厚的蕉叶包好,用鲜艳的丝带扎牢,以便于放到酒店里出售。

另外,绍兴有一种独特的酒,因用途不同而名称也不同,这源于绍兴为儿女“洗三”的习俗。当一对夫妻结婚之后,便自酿黄酒一坛,埋入地下,等儿女出世后,进行“洗三”时饮用。给男婴时,取出的自酿黄酒为“状元红”,给女婴洗时就叫“女儿红”。有时还要放十几年的时间,为儿女们行冠礼、并笈礼时备用。

唐代人喜欢以“春”命名酒,所命之名琅琅上口,高雅别致。自古以来,凡秋冬之季酿酒,到来年春季酿成的,称之为春酒。相传饮用此酒,可延年益寿。散见于唐诗之中的酒名极多,如竹叶春、梨花春、金陵春、曲米春、抛青春、松醪春、谢洪春、土窟春、石冻春、庆云春、瓮头春、蓬莱春、洞庭春、浮玉春、万里春和软脚春等不下二十余种。到宋时期尤为突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曰:“唐人名酒多以春。”宋代有洞庭春、罗浮春、冰堂春、雅成春、千日春、锦江春、思堂春、翁头春、万里春、蓬莱春;明代有玉圃春、石凉春、葡萄春;清代有玉带春、翁底春;现代有剑南春、燕南春、芦台春、玉泉春、鹿泉春、嫩江春、景阳春、岭南春、陇南春、芦笛春、梦龙春、盛唐春、五粮春等。

延伸阅读

麻姑酒的传说

麻姑是个倾城倾国的仙姑,每年三月三日到降珠河畔用灵芝酿酒,献给天宫王母娘娘。王母大悦,遂到瑶池摘来桃让麻姑食用,自此麻姑长生不老,麻姑酒的名声亦随之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