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57

第57章 贺知章:金龟换酒共言欢

贺知章,唐越州会稽人,晚年由京回乡,居会稽鉴湖,自号四明狂客,人称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形容“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唐天宝元年(742年),江南会稽郡的剡溪一带有两个人正在尽兴邀游,或攀登青山、或泛舟碧波。其中一个身穿道袍,他的名字叫吴筠,是位信奉道家学说的隐士,颇有点仙风道骨;另一位就是著名的大诗人李白,对道家学说和道教也有浓厚的兴趣。两位好友正在赋诗饮酒、谈经论道,忽然一个道童急急忙忙赶来,报告一个特大喜讯:“当今天子、玄宗皇帝召见吴筠先生!”

吴筠走了,李白为朋友的幸遇感到高兴。联想到自己,不免一阵惆怅。

初识嫡仙

没过多久,一名官员来见李白,原来玄宗急切召见李白!一日,李白的住处来了一位贵客,就是秘书监贺知章。贺知章不仅是一位高宫,还是一名诗人、酒徒兼道教信奉者,两人一见如故。李白向贺知章出示了自己的作品,当贺知章读到《蜀道难》时,更是赞不绝口:这样的诗歌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啊!

然后,他将李白看了又看,望着李白一派道家风范、神采飞扬的模样,大声地说:“你可不是天上的谪仙人吗!你是太白星下凡啊!”从此,“李谪仙”、“诗仙”的称号不胫而走。

金龟换酒

贺知章得知李白不仅是诗仙,还是个酒仙时,更是激动万分,连忙拉李白上酒楼,非要来个一醉方休。所谓酒逢知己,喝得杯盘狼藉。但两位都没带钱,情急之下,贺知章突然大叫:“有了,有了!”顺手掏出腰间佩饰的金龟招呼店小二,付了酒账,然后两人醉眼惺忪地扬长而去。

这件事其实非同小可。唐朝官员按品级颁赐鱼袋,鱼袋上用金属做的龟作为饰品:五品官用钢龟、四品用银龟、三品以上用金龟。贺知章担任的秘书监官居三品,自然佩金龟。这个金龟是皇帝所赐,随便拿来换酒喝,追究起来,属于违法行为,在历史上是有案可查的。晋朝人阮孚,位居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佩饰金貂。阮孚即“竹林七贤”中阮咸的次子。阮咸与姑妈家一个鲜卑族丫鬓恋爱,“故婢遂生胡儿”,取名叫阮孚,就是因为孚、胡同音。大概因为遗传的缘故,阮孚也十分贪杯,一次饮酒忘带银两,付不出酒钱,便把皇帝所赐的金貂拿出来换酒,结果被监察部门弹劫。幸亏皇帝也知道他是名士,未加治罪。

至于贺知章为什么没有被追究,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想来唐王朝对官员的监察颇有漏洞;也可能事情牵扯到李白,唐玄宗正在用人之际,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蒙混过关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贺知章还是很讲义气的,冒着风险替一面之交的朋友买酒单,此举足以感动天下酒鬼、百世酒徒。于是,金龟换酒就成了酒史上的一段佳话。

唐天宝三年(744),贺知章告老还乡,李白情深难舍。作《送贺宾客归越》诗道: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表达了他对贺知章的情谊和后会有期的愿望。不幸,贺知章回到家乡不到一年,便仙逝道山。对此,李白十分悲痛,他写下了《对酒忆贺监二首》: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可见“金龟换酒”一事,给李白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延伸阅读

孟浩然嗜酒误官

襄阳刺史兼山南东道采访处置使韩朝宗与孟家是世交,颇欣赏浩然之才,眼见他困顿田园,打算举荐他入朝为官,二人相约一起进京运作。偏巧在约好出发的日子,老孟的几个朋友来了,大家做诗饮酒,其乐滔滔,他早把进京之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有人提醒他与韩公有约,他斥责道:“你没看见我正喝酒吗?”老韩很生气,独自走了,浩然酒醒了,却一点也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