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从此不做月光族
6096000000017

第17章 学会不再花冤枉钱

如今的社会销售模式多种多样,很多人就是因为常见的消费者心理使得自己花了很多冤枉钱。而这些冤枉钱被商家得到就是因为它们非常熟知消费者的心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状态,但是在消费过程中,大多数人的消费心理还是有迹可循的,而商家就是抓住消费者这样的心理,来进行提高消费者欲望的,这就让做为消费者的我们多花了很多冤枉钱,那么如何才能不再去花那些冤枉钱呢?

一、抛弃我们的占便宜心理

推销人群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客户要的不是便宜,而是要感到占了便宜。客户有了占便宜的感觉,就容易接受你推销的产品。客户占便宜的心理给了商家可乘之机。比如一些女士在购物买衣服的时候,常常会用对方不降价自己就不买,从而来威胁商家,于是商家最终妥协了,告诉女士“就要下班了,我不赚钱卖你了”“我这是清仓的价钱给你的,你可不要和朋友说是这个价钱买的”“今天你是第一单,算是我图个吉利吧”,于是这位女士自以为独享这种低价的优惠满意而归。

此种情况并不少见,精明的商家总能找出借口卖出东西并让客户觉得占了便宜。其实很多消费者并不喜欢去研究商品的真实价格,而是喜欢购买自认为便宜的东西。比如如今社会上常见的:清仓吐血跳楼价,反季大甩卖!等等这些宣传语,就无形中让消费者感觉自己是占了不少便宜,因此就会疯狂的陷入购买大潮中。

贪图便宜是人们常见的一种心理倾向,物美价廉永远是大多数消费者追求的目标,很少听见有人说“我就是喜欢花多倍的钱买同样的东西”,人们总是希望用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东西。这就是人们占便宜心理的一种生动的表现。

古时候有一个卖衣服和布匹的店铺,铺里有一件珍贵的貂皮大衣,因为价格太高,一直卖不出去。后来店里来了一个新伙计,他说他能够在一天之内把这件貂皮大衣卖出去,掌柜不信,因为衣服在店里挂了一两个月,人们只是问问价钱就摇摇头走了,怎么可能在一天时间里卖出去呢?

但是伙计要求掌柜的要配合他的安排,他要求不管谁问这件貂皮大衣卖多少钱的时候,一定要说是五百两银子,而其实它的原价只有三百两银子。

二人商量好以后,伙计在前面打点,掌柜的在后堂算账,一上午基本没有什么人来。下午的时候店里进来一位妇人,在店里转了一圈后,看好了那件因为价格太高卖不出去的貂皮大衣,她问伙计:“这衣服多少钱啊?”

伙计假装没有听见,只顾忙自己的,妇人加大嗓门又问了一遍,伙计才反应过来。他对妇人说:“不好意思,我是新来的,耳朵有点不好使,这件衣服的价钱我也不知道,我先问一下掌柜的。”

说完就冲着后堂大喊:“掌柜的,那件貂皮大衣多少钱?”

掌柜的回答说:“五百两!”

“多少钱?”伙计又问了一遍。

“五百两!”

声音很大。妇人听得真真切切,心里觉得太贵,不准备买了。

而这时伙计憨厚地对妇人说:“掌柜的说三百两!”妇人一听顿时欣喜异常,认为肯定是小伙计听错了,自己少花二百两银子就能买到这件衣服,于是心花怒放,又害怕掌柜的出来就不卖给她了,于是付过钱以后匆匆地离开了。就这样,伙计很轻松地把滞销了很久的貂皮大衣按照原价卖出去了。

其实店伙计就是利用了妇人的占便宜的心理,所以原价就将衣服卖了出去。如今的销售人员和商家很清楚消费者的心理,让消费者感觉占到了便宜,就会得到大量的客户,甚至即使商品比原价还要高,也会吸引很多消费者。试想我们作为消费者,用比原价还高的价格购买了商品,不正是花了很多冤枉钱吗?

想要摆脱这种占便宜的心理,就不能太过轻易相信所谓的占便宜,没有任何一个商家希望它的客户占便宜的,做为消费者,我们就应该冷静思考,在购买商品时最好能够从深处挖掘商品的自身价值,而不是去看商家的报价和广告。这样我们才能少花些冤枉钱,这就是消费理财的一项技能。

销售人员在推销自己产品的时候,可以利用客户占便宜的心理,使用价格的悬殊对比来促进销售。其实在很多世界顶尖的销售人员的成功法则中,利用价格的悬殊对比来俘获客户的心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二、别太相信的你感觉,一见钟情的商品不一定适合你

不得不说商家对于消费者的心理把握非常到位,就如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商品不停的换包装,换名字,换样式,就是因为它的新颖和各个消费者心中的喜好不同,所以才会遇到一见钟情的商品,但是很多时候这种一见钟情的商品并不一定适合我们,那我们就会花去很多冤枉钱。

一家三口到超市购物,孩子一直吵吵嚷嚷的要买某个自己非常喜欢吃的品牌蛋黄派,而妻子则是想买一桶家用的实用蜂蜜。可是等到三个人结束购物回家时,丈夫的手里拿的却是另一种品牌的蛋黄派,而妻子手中也是提的其他蜂蜜。

原来孩子换购蛋黄派是因为这次的蛋黄派包装上有着他最喜欢得蜡笔小新的图片,而妻子却是因为蜂蜜的名称“女人蜂蜜”。可是回到家后,孩子享受他的蛋黄派时,才发现这种蛋黄派口味太重,自己根本就不喜欢吃这种蛋黄派。而妻子买回的女人蜂蜜,冲水喝时也发现这蜂蜜根本就没有蜂蜜的味道,而且还不够甜。这时妻子才发现商家所说的女人蜂蜜就是稀释了蜂蜜里的糖分和某些发胖因素所酿造的,不但价格比普通蜂蜜要贵,而且也不符合自己的口味。最后两样买来的食品都被扔到了厨房的角落,没有人再去关注。

其实这种消费就是一见钟情造成的,我们要知道商品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只是因为自己一见钟情,相中了商品的某一个吸引自己的亮点,很可能就会因此花不少冤枉钱。女性朋友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感受:在路上行走猛然间看到一件式样非常漂亮令自己眼前一亮的服装,于是根本没有管自己的身材和气质是否符合此服装,兴冲冲的就买回了家,可是回到家穿好给朋友家人看时才发现,自己穿上这件衣服根本就不太匹配,肤色和衣服颜色不匹配,甚至样式和身材也不匹配,最终无奈的将那件自己一见钟情的衣服压在了箱底,眼不见为净。

这种突发式的购买很多时候就是一见钟情所造成的,没有针对自身情况去考虑,也没有多做比较和选择,这样很容易让自己花上不少冤枉钱,所以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记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些一见钟情的物品,被人说的再好,自己再喜欢,也要考虑一下是否值得和适合自己。

三、走出思维定式的怪圈

思维定式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总会按照已经掌握的比较牢固的知识,习惯和思路去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而在我们消费过程中,这种思维定式就演变成了非买不可,买了舒服的心理状态。比如我们比较喜欢吃莲藕,看到莲藕大降价,于是我们会告诉自己:莲藕降价了,即使我连续一周天天吃莲藕也不会吃腻,就多买一些。于是买了十斤莲藕回家,可是等到自己吃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连续吃两三顿还可以,可是太多自己也会感觉不再好吃了,于是吃掉了两斤后剩余的那些就被扔进了垃圾桶。

这就是一种思维定式所引起的消费,无形中就造成了我们花了很多冤枉钱。有时候这种思维定式还会体现在我们的希望当中,比如某先生打算随后的一段时间锻炼身体,于是想买一组哑铃,这样可以在每天回家睡觉前进行锻炼,很快他就来到了体育用品专卖店,花几百元买了一组大大小小的哑铃,可是买回家后,他发现两个星期过去了,自己却并没有用哑铃锻炼过几次,甚至三天都没有拿起过一次。最后只得将这组哑铃放到了角落,成为了众多无用物中的一员。

其实这种思维定式很多时候会影响我们消费时的心理,所以在消费过程中我们最好能够冷静一些,依据自己的习惯和承受能力来进行消费,比如我们本身就比较忙,回到家就会累的要死要活,那么购买哑铃来锻炼身体无形中就成为了可望不可及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上班下班的闲暇时间来进行一些简单锻炼,而我们原本打算锻炼身体的思维定式就成为了一纸空谈。所以在消费时,必须要打破思维定式,别让感觉害了你,使得自己浪费很多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