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法律农村常用法律与维权实务
607201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农村干部处于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神经末梢,是实践农村工作的领头人,如何健全农村法治,依法治村,实现法治中国,对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至关重要。当今世界处在深刻而复杂的变动之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农村干部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只有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深厚的法律素养,这对基层农村干部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挑战面前,基层农村干部只有不断地学习与实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依法管理经济与社会事务的水平,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法治社会建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和社会治理理论。建设法治社会,要求我们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社会。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中央对法治社会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不断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这充分说明了法治对农村治理的极端重要性。农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叠加的特殊历史阶段,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农民诉求日益多样,农村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治安管理、廉政建设、农民纠纷及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法治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权威性,对化解社会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基础性、长远性作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必须依靠法治来统筹农村社会力量、平衡农村社会利益、调节农村社会关系、规范农村社会行为,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与现代化。

从目前来看,基层农村干部的法治化水平有了加强和提高,法律正日益成为基层农村干部判断是非、实施管理、行使权力的重要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极少数基层农村干部执法随意、以言代法、以权扰法、粗暴执法等行为时有发生,既侵蚀着司法公信力的根基,也损害党政部门形象,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所以,要实现这样一个法治化的目标和任务,就必须实现基层农村干部从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转变,不断提高法律意识的底蕴,全面提升基层农村干部的法律素质,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权威性,严格执法。唯有如此,我国的农村法治化建设才能得到实施,我国农村的社会发展才能得以保障。

有鉴于此,我们策划、编写了此书,为广大农村干部提供参考,以利于他们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法治水平,增强法治观念,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本书定位于基层农村干部,容简洁实用,阐述详细,形式新颖,可操作性强,丰富而全面,是基层农村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最佳读物,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实战应用价值。在选编原则上,一是围绕基层农村干部的工作性质,突出其工作的重点;二是着眼于提高基层农村干部的法治意识,学用结合,同时遵循通俗性、实用性、知识性、现代性和代表性等特点,内容精当,语言简练,条目清楚,使他们能够轻松掌握和运用这些法律知识,以此作为处理农村日常事务的借鉴与参考。